学好语文,更学会做人道理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上一周的教学工作刚刚完成,明兴华马不停蹄地又为下一周的教学做准备。40岁的他是永川萱花中学一名高二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0年,被评为永川区第六届名师。这几年,他在摸索中开设了一节“新闻点击课”,为了准备这堂课,明兴华每一周都要选择一个新闻主题,查看报刊、收集报道,“我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看问题的角度。”

  语文应为人生发展做铺垫

  明兴华是家中独子。12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与年逾古稀的祖母相依为命。17岁时,明兴华考上永川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石竹高坡村小任教。刚刚走上讲台的他,是懵懂的,“我甚至不知道教育名家有哪些。”

  通过自学考试,他进入乡镇初中任教。刚进入乡镇初中,这里与村小截然不同的氛围让他很不适应,“压力大,我曾一度想回到村小”。经过其他老师的指点,明兴华逐渐改变了态度。特别是经过几次听课学习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改观。新课程教育改革让他开拓了视野,明兴华开始明白,只看重成绩的教育理念是不对的。

  从乡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城市;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明兴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不断反思和思考:为什么学校辛苦培养的学生,有些在毕业之后却缺乏基本的公民素养?明兴华认为,语文不应该仅仅是试卷上的数字,语文有立人作用,应为人终生发展做铺垫。因此,明兴华逐渐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为学生推荐中外名家书籍,交流读后感。

  新闻点击课让学生耳目一新

  在摸索中,明兴华开设了一堂特色课程:新闻点击课,用新闻教授学生语文,更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刚开始,明兴华会在一周时间里收集三四篇新闻,得心应手之后,他开始根据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收集新闻事件,随后在课堂上展开评论。

  为了准备这些,明兴华常常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并为此浏览各大网站,收集图片,制作课件,回放相关新闻视频。上学期,他在课堂上,以“韩国选手与智能机器人的围棋大战”为主题,展开了科技与人文的讨论,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直到下课仍依依不舍。

  下一周,明兴华打算以“G20杭州峰会”为主题,与学生们探讨中国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时代的风向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世界,懂得国家。

  现在,这堂“新闻点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而学生们的语文思维深度、看问题角度,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和扩大。“多看新闻,还让学生收集了足够的作文素材。”明兴华认为学生仍有进步空间,他们语言表达上不够规范,难以有效表达。

  下一步,他打算引导学生多读评论,选择写作、阅读对象,使语言更有分寸感。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明兴华取得硕果累累。2008年,他创立的高中古诗五步教学法受到学生欢迎和同行认可,在全校和永川地区广泛推行。2009年,明兴华开设“新闻点击”选修课,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同事们高度评价,并将其撰写成论文《谁误读了“语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1期上。

  他担任学校课改工作室主任之后,主持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使萱花中学成为“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板校”。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明兴华说自己分不清上班和加班的区别,在学校里备课,回到家还是要备课,有时候7点过刚吃完饭,就坐到桌前备课,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站在三尺讲台勤奋耕耘,让他声带严重受损,“声带里长了息肉,话说多了就会哑。”如今,只要一有感冒,明兴华的声带就会发炎、发哑。最严重的是有一年带高三学生,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明兴华彻底说不出话来,“只能简短地说,不然就用手势表达。”

  “以前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书,因为我没有教书的嘴巴。”但是现在,明兴华觉得自己只适合教书,因为他说自己有很多思想,需要站在讲台,传授给学生。

  本报记者 江亚蔓

上一篇:家校齐抗疫,家访暖人心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题雷翻网友续:特级教师称此题无解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