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父爱日记成幼教宝典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十佳读书人>

  “自1978年恢复‘自由身’,我就没有停下笔,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写。”改革开放30年来,今年74岁的黄继先每年出一本书,内容覆盖科幻、科普以及幼儿教育。黄继先说,自己是用心在感受这个城市的变化。在今年第四届重庆读书月“四个十佳”评选活动中,黄继先被评为了“十佳读书人”。

  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1956年,黄继先开始边读书,边写故事、编剧本。1958年,他编写的连环画作品《四川白毛女罗昌秀》、《童话作家安徒生》被采用,他第一次尝到了读书的甜头。这一年他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也第一次尝到了读书的苦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鼓吹“读书无用”、“读书越多越反动”,要革读书人的命。不久,他被弄成了“小三家村”,造反派在他家抄出剧本《皇帝的新衣》等三篇“反动文章”,被判处三年管制。但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改变不了,他决定改读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

  1976年,黄继先用读哲学、读自然科学写成的《勤勤和风风》,被儿童文学作家张继楼看中,并带着这个本子到庐山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将他的事迹上了给中央领导人参阅的简报。从此他走上了科普文艺道路。

  1980年,作家张继楼为了帮他落实《勤勤和风风》的出版,亲自到巴县法院调阅他被判刑的“反动作品”,并以党员作家和专业儿童文学作家的双重权威身份给作品作了平反鉴定。不久他从农场“借调”到重庆市科协,创办青少年月刊《科学爱好者》。

  笔耕于勤让黄继先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上世纪90年代,他创作的戏剧《人约黄昏后》,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

  教子日记成幼教宝典

  黄继先的教育方法中有个绝招———日记。2007年,他的12年父爱日记《宝贝元元》,成了“幼教宝典”,公开出版。该日记总共10万余字,记录了黄继先的大女儿黄莲,从出生到6岁每一天的成长过程。

  据黄继先讲,1981年1月黄莲出生后,他就开始写日记。女儿会笑、打哈哈、第一次照相、识字等,包括每次女儿有什么奇怪的问题,黄继先都一一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他为小女儿黄辛也记有这样一本日记。

  在大女儿黄莲两岁时,黄继先就和她订下“听讲合同”。“合同”规定,黄莲只要当天表现好,不耍“小皇帝”脾气,晚上睡觉前,就给她讲3个故事或念几段儿歌,否则减少甚至取消当天听故事的权利。

  在黄莲6岁那年,小女儿黄辛出生了,“听讲合同”继续延续,这样,黄继先一讲就是12年,总共讲了4000多个夜晚。

  “我很高兴我有这样一位深爱我的父亲!”谈到父亲记的成长日记,黄莲很是感激,“许多同龄人将小时候的事情都忘记了,父亲却将它详细记载下来,自己看了后好笑又感动,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将这一传家宝世代‘发扬光大’!”二女儿黄辛说,现在,不少的亲戚朋友都来向他的父亲讨教经验,父亲回答说,每天给孩子半个小时,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乐。

  “然而,就这简单的要求,很多家长都办不到!”黄继先遗憾地说,教育培养孩子除了好好引导,最重要的是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且贵在坚持,可惜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宁愿请家教、让孩子读周末班,也不愿意陪孩子读书。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上一篇:咬人的井盖缺钱修,水电暖管道老掉牙 靠小区物业垫钱“堵漏”,这可不是长法
下一篇:九寨沟重建观察日记20170831:重灾区漳扎小学学生异地复课报到,215名学生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