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罩 大武器——形成人人戴口罩的自觉和常态从现在开始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 王信谕

  

  春节,是一个万家灯火、欢庆团聚的传统节日。2020年的鼠年春节,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打破了祥和安宁的气氛,人们开始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出乎意料的是,“口罩”,在这段时间里窜上了网络热搜,成为了抢手的“年货”,占据了2020年的第一类爆款产品的头筹。

  口罩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常用品,古已有之。口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皇帝进餐时,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食物而用丝巾遮盖口鼻。在西方,“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瘟疫一线医生佩戴的鸟嘴面罩就类似现代的医学口罩。19世纪初,德国病理学家莱得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这种原始的口罩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20世纪初,口罩逐渐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用品和一般医疗用品,不过普通民众更多将其用作一种保暖工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戴着口罩出门甚至就可以在人们面前炫耀一番。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口罩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保障自身健康、防护病毒的利器,是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物资。可是,当面临疫情威胁,真正需要口罩的时候,人们对它又有了陌生感。一部分人不清楚口罩对于疫情的防护作用,面对不同类型的口罩茫然无措,我们身边经常有人在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时分不清正反面。

  疫情突发初期,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剧增,口罩暂时短缺。为此,政府采取了迅速主动的措施进行调控。第一,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到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对口罩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科专家钟南山在1月21日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佩戴一般的口罩便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人民日报》在2月1日所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中指出,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各级各类媒体均有普及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的知识内容;1月28日,周口日报电子版复刊,所属融媒体集合新媒体矩阵全力展开战“疫”报道,接连推送口罩使用的防控知识。对于疫情防控知识,民众从不太熟悉逐渐到耳熟能详,消除了对疫情的恐慌,明白了疫情是可控可防的,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第二,召回相关生产单位人员进行复工,开足马力恢复生产,保障口罩数量的充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达到1480.6万只,在以后的发布会上多次公布口罩产能增加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2月25日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7285万只,日产量达到7619万只,分别是2月1日的3.4倍、7.8倍;为了打消一些企业担心口罩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还明确表示,将对多余的口罩进行“托底”收购。第三,在供应方面,国家进行了相关管控,优先确保疫情重灾区的供应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使用。普通民众在购买时,需要通过预约、摇号等方式,一人一号,杜绝囤积口罩行为出现。为了维持口罩价格稳定,保证口罩质量,有关部门及时整治口罩市场。2月5日,河南省新闻办发布会公布,河南省查处生产假冒伪劣口罩案件15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查办4500多家扰乱口罩市场价格的企业。

  应该说,小口罩成了大武器,为防控新冠病毒的传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透过戴口罩这样一件“小事”,探究如何让民众把平时当“战时”,将被动变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加强口罩科技创新。现有的口罩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口罩因为自身特点,需要相对密闭的空间,这就导致佩戴的舒适度较差。在新闻画面中,我们常见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等防疫用具,面部出现深深的压痕;佩戴过滤效果好的口罩呼吸阻力较大,引起呼吸不畅,产生异味,有部分民众不愿佩戴;缺少对废弃口罩的处置管控,有的居民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口罩,废弃口罩不能及时回收处理,有可能成为二次传染源。对于这些问题,能否通过改进口罩的结构、样式、材质,本着做出防护效果好、透气顺畅、可降解、佩戴舒适的口罩为原则,让口罩变得更加全能,如最近比较热门的一次性口罩垫、纳米薄膜口罩等就是很好的尝试。同时,还要研发能够便捷配置、可以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回收装置。

  第二, 将口罩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疫情在武汉市集中爆发时,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严重短缺,甚至有部分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自制口罩使用,出现了一套一次性防护服连续使用5次等情况,建立国家医疗物资战略储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虽然各个地区都拥有相关物资,但是一方面种类有限,数量不足以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另一方面存在调配不合理、不均衡的问题。要对口罩等物资进行分级、分类,对民用、医用划分清楚,避免出现防控物资杯水车薪、工作人员手足无措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 加强教育引导,结合强制手段进行约束,规范民众卫生意识,形成人人主动戴口罩的自觉。在冬春季节等流感高发期,提倡佩戴口罩出行,这既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如果自己有了症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保护,一只口罩如同给自己增加了一层保护罩。对中老年人、身体虚弱、有基础疾病等易感群体、高危群体,要在家人、亲友的监护下合理佩戴口罩,或者采用其他相关措施,尽可能进行防护。在人员密集场所,比如大型商场、医院、超市,以及各种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火车、飞机等,民众要主动佩戴口罩,在疫情发生时期要强制民众佩戴,形成“未戴莫入”的规矩。

  此次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磨练。口罩不再是一件工具,更是承载大家对渡过难关的信心,承托天下大爱的载体。小口罩可以阻断大疫情,一只口罩形成了一道“病毒防火墙”,在人人戴口罩的自觉和常态形成中,共同凝聚起我们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有政府的施策有方,有科学家的研发攻关,有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有全国人民的凝心聚力,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

上一篇:AI写的文章,享有著作权吗?
下一篇:原创中专女生和高中女生的对比照,差距非常明显,同样青春不同人生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