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多本、200多万字“建港”日记见证连云港港圆梦“东方大港”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1973年,响应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赵泳从南京调至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工作,写下了第一篇建港日记。

  当时的连云港还是一个百万吨级别的港口,大量的对外贸易船只都积压在锚地,没法靠港。70年代,赵泳的日记主要内容都是反映连云港港口的建设之前的情况。

  

  由于连云港是淤泥质海岸,腹地比较狭小,当时一些专家提出认为连云港不适宜建深水大港。那么,连云港能否建设深水大港,赵泳的日记记录了曾经大家争论的观点。

  当时,南京水科所、天津水科所的一些专家也受邀来对连云港的回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的结果就是淤积的程度不像想象得那么复杂。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连云港是可以建深水大港。

  

  进入80年代以后,赵泳的日记当中记录了很多建港的经历,应该讲是“干货满满”。譬如说,在一则日记里记录“1982年连云港的建港的特点是跳出老港区、开辟新港区。由于老港区水域狭窄,发展余地比较小,施工生产矛盾非常尖锐,迫切需要开辟新港区、建设新码头,所以国家当时批了庙岭新港区,应该对连云港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意义”。日记中也记载了港口建设的任务重压力大。

  

  1986年是连云港建港成果比较丰硕的一年。在1986年9月底,庙岭港区就全面建成了,那个时候庙岭港区建完以后不久,使得连云港港的吞吐量从百万吨级一下子跨越到了千万吨级。

  赵鸣坦言,建港表面看上去是非常风光的工作,但实际上也面临着很多工作上的强度和压力。连云港的气候特点就是海风比较大,后来父亲还得了支气管炎,在他退休之前就到医院去抢救过三次。赵鸣回忆,当时的建港工人都是忘我工作,吃住经常都是在码头。

  1991年,赵泳从建港指挥部负责人岗位上退休,但他一直心系港口建设,笔耕不止。

  

  赵泳做了一项工作,把日记当中的有些内容重新整理汇编成册。比如《巨轮从这里起航》文章里写道,现在,一座座伸向大海的现代化突堤码头,一个个停靠着远洋巨轮的专业化深水泊位,铁路上行驶着一列列满载着集装箱和散杂货过境内燃机车,公路上奔驰着的大型集卡,内河里航行着的机动驳船,东来西往、北进南出,编织着最美最好的图案……

  父亲赵泳留下来的260多本,200多万字日记为港口建设留下珍贵历史遗存,赵鸣已将父亲日记捐赠给连云港市档案馆。

  连云港市委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档案馆馆长段东说,赵老的日记实际上是连云港港几十年建设的一个小型的档案库,具有非常强的档案价值。通过这种档案的征集和保管,把赵老个人的记忆上升为国家的记忆、社会的记忆。

  

  连云港港口集团董事长丁锐说,曾经社会上有人对连云港能不能建深水大港有质疑,但是老一辈建港人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港口 ,提出科学的结论。没有老一代建港人打下的扎实的基础 ,也没有连云港港今天吞吐量过亿,达到两亿吨目标的实现。

  一代代建港人接续奋斗,让连云港港实现了过两亿吨大港的目标。自贸区设立后,更是为港口发展注入活力。连云港港口的建设正是江苏港口事业发展的缩影,从建设“洼地”到极具规模的“港口群”,经过波澜壮阔的70年,现在江苏港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省。

  截至2018年底,江苏全省共有10个沿江沿海港口、13个内河港口。2018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8亿吨,占全国18%;亿吨大港数达到8个,占全国1/5。全省拥有运输船舶3.3万艘、4020万净载重吨,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

  放眼全国,目前我国亿吨大港数量达34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00余个,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忱 郭锴峰 杨文斌 编辑/胡超)

上一篇: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沪举行
下一篇:新生力量 初绽光芒——肥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