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化区域优势为育人特色 培养新时代文旅生力军

栏目:在线教育  时间:2023-07-02
手机版

  走进金郭壁、银窦庄古村落调研,剖析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文化底蕴;深入黄崖洞文化旅游区,以管理者视角思考景区综合管理问题;入职太原方特东方神画游乐园,为建设中的乐园出谋划策……旅游管理专业将课堂搬到了那些最需要发展文旅的地方,让知识从书本走向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文旅实际。

  山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山西省第一个旅游管理专业。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3年,成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成立山西省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2007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建立全国旅游学校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启动全国旅游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员培训工作。2010年,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开始招收旅游专业硕士(MTA)。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专业形成了山西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规划、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依托区域资源 凝练专业特色

  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区域内具有引领地位、全国具有鲜明特色”作为建设目标,与省文旅厅联合建设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平台,建设文化旅游体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打造文化旅游科技的发展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旅游理论素养和数字文旅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文化守正思想、社会责任意识,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管理实践能力的文化内容阐释与创造、数字文旅创新与传播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与山西省文旅厅、山西文旅集团、大同市云州区、介休市、娄烦县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发展、景区建设、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科研团队主持编写《山西旅游绿皮书》,参与撰写《山西省旅游服务质量发展报告》和《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地方标准,助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注重产教互补 建强师资队伍

  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构建校内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与校外酒店、景区、博物院、在线旅游等企业实习基地产教互补合作平台。依托山西大学“三晋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全校8个涉旅学科师资力量,跨学科完善师资团队建设。采用“国际旅游信息技术师资+专业教师+业界导师”的建设模式,形成数字文旅师资团队。整合历史、考古、新闻传播、美术教师资源,形成文化旅游团队。打造“学业导师+创业导师+职业导师”的导师队伍。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旅游学刊》《情报杂志》、IJCHM、JS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委托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和旅游部一般项目。

  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程设置上,增设哲学、美学等基础思辨课程,开设文旅信息化、文物鉴定等专业课程,打磨“文化旅游体验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打造山西智慧旅游、旅游产业数据分析、旅游历史文献管理、山西文物资源、山西省国内游客抽样调查等多个文旅科技教育教学平台。依托学术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基地、专业实践基地三大基地,以及三晋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旅游大数据实验中心三大中心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从课程改革、师资培育和实践教学三方面培育具有复合式创新思维、思辨式文化素养、开放式专业技能的文旅人才。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国家级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获特等奖2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等省部级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30余项。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毕业后大多进入国内外旅游集团、文旅相关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研究机构等,从事行业管理、企业运营、旅游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部分同学升入西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通讯员:山西大学 蓝匀 瑄瑄 拂晓)

上一篇:河南大学被卷进两所高校扯皮,关键人物是张薇?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梳理+应用题解析,考前提高必看!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