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品1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课时 写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作文是《难忘的第一次》,我感觉题目不是很难,因此,上课简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就开始说作文了。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能力没什么变化,让我很满意。
我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选材独特广泛
在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一件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告诉他们在成长的经历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选材时要选自己最难忘的,一定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通过回忆,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写作时选材很独特,很广泛。
二、 描写真实感人
在习作指导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如刘博林写的是发生在小时候除夕夜发生的故事,自己本来不喜欢吃饺子,但是妈妈说在饺子里放了钱,谁吃到钱谁在今后的一年里有好运,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结果撑得肚皮都圆了,妈妈才说忘了忘饺子里放钱了。我觉得自己上当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还有的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当家,第一次撒谎等。其实,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是他们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体现,是他们内部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他们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习作中要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处是:拓展题材的指导用得多了,对写作氛围的渲染少了。因为选材时间过长,致使无法对学生谋篇布局进行细致指导。大部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灵感被激发了,但还有几位学生没有大胆发言,因而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 这节课虽已结束,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多么简单的问题,永远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真心对待学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铜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经验需要的课堂设计,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4-16自然段,初步了解闰土给我讲了那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小组合作,分析理解小组内最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学过的借助语言、动作写作方法,分析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对于重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对闰土特点的分析,来对比“我”这个深居大院的少爷,感受“我”对闰土的喜欢与羡慕,也衬托出“我”孤陋寡闻。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提升:
1.学生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极致,这说明我们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各种方法,来训练、锻炼学生的能力。
2.小组内个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这个小组的表现力,这需要教师和各个小组长同心协力,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经验,适时地进行引导与鼓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小组。
3.课前预习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小组长的参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课改是一个大的方向,一下子达成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分解目标,阶段性达成,既让学生有一个能力养成的过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这个伟大的方向。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同行多多指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
六年级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字,读后如春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教学这样的文字,岂能儿戏?于是,我细细地拜读了多遍,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把你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吧!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读,喜欢哪一段的都有。
终于,有人读到了第六自然段。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教师:多美的文字呀!不过,似乎有的地方美中不足,这一段是不是还可以写得更好?
大家赶忙拿起书来拼命看。
有人举手了。
方媛:大家请看,在最后一句“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里,两个“听见”后面应该加一个“了”字。因为前面分别用到了“嗅到了”“看到了”“加入了”等词语,如果用“听见了”会使句子前后更整齐,而且语气也舒缓多了。
这样的发现我不能不表扬。
教师:把方媛同学改变的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感觉一下。
大家读的得意洋洋。
又有人发现了问题。
唐诚言:老师,书上说“落花”用的是“捡起”,说“石头”用的是“捧起”,而说“落叶”时却用的`是“拾”,我认为用“拾起”比较好。理由和方媛的一样。
教师:大家也把唐诚言同学改变的词语带进课文读一读。
从大家朗读的声调中我已经感到他们找到了体现本段美的表达方法。
毛映涵:这一段用了两个“捧”字,似乎都不是很准确。
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你老毛子脑袋有问题吧?
教师也很感兴趣:噢?说说你的理由。
毛映涵:大家看,“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这句话。你们不妨试着捡个东西,捡起后再“捧”,是不是很别扭?“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这一句更怪,“捧”得用双手,“捧”着石头怎样敲它呢?
有些同学试了试,频频点头,老师也首肯。
教师:毛子的分析有些道理,哪,怎么改呢?
毛子:我也不知道。
大家议论纷纷,想出了好些词。
最后,大家意见比较集中比较满意的词是:“落花”用“拈”较好;“石头”只好用最常见的“拿”了。
教师:这样一改是好些了,但“拈”“拿”两词有没有“捧”在句子的含义呢?
又是一阵思考和争论。后,得出一个结论:“拈”字动作优美,和“捧”字都有喜爱落花的感情,可以换掉;“拿”字就体现不出这种感情色彩,所以,后一个“捧”字不换为好,可以理解为先捧起来,再用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敲击。
我们把自己修改后的文字读了读,果然感到更顺更美了。
不过,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这样改是不是一定就比原文好,但至少学生去认真读了,认真思考了,咬文嚼字了,这种现象是好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我觉得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必要小心翼翼,极力将文章讲的透彻仔细。我记得我们学生时代学习这篇课文是在初中,那时大概是讲读课文吧,我们的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把这课给我们罗嗦了好几节课,我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篇很寡味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跟孩子们烦琐的分析。
但是,这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失效,还值得我认真探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将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2、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3、小练笔训练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如教学最后拓展写话:写写自己想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说的话。学生通过写话、说话,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理解课文资源有限这一部分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朗读形式有些少,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今后将努力改正,并将对教学继续探究、完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7)
本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类故事,十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基于此,引进阅读方法的指导,既避免了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深化了课程的内容,又使学生得到了阅读的一种方法,架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震撼了我的心。
教学当中,科学地运用了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堂迁移、课后延伸的方法,学生学得容易,掌握得也好。而且,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精读课文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上练习,又在课外阅读文章中巩固加深,层层递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坐下来细细分析教案,回忆课堂的细节,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课外,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必须把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衔接与整合。我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为契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的重点环节应一步一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来到“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例如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我是采用了概括小标题的形式,但是一开始的错误估计学生起点,忽视了学生的困难,和同组老师商量时认为可以略处理,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指导朗读,让课堂上书声琅琅,给听课者美感。不过,思来想去,我并没有放弃这个训练点,因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概括能力,这是本年龄段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的困难就是课堂学习的资源,学习,不就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吗?学生的能力就是在这样踏踏实实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另外在说话训练中让学生结合人物的身份和自己阅读过的动物故事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实践中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二、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展生活空间,“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松鼠的生活习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极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我做到了细致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要求“朗读课文,批批画画,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细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到书上”。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不断巡视,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有效的研讨。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最后写的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此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又让学生抓住“喜爱”松鼠的情感划出有关语句,深入交流理解重点语句。在这一过程教学中,对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情感的训练较多。要求学生直接从句子感悟较多。做到读体现悟,悟促进读,使感悟和朗读有机地结合。最后相个环节在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时,学生一个个啧啧赞叹,很受感触。于是我就相机给学生推荐一本优秀的课外读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的研究能更好引导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本环节的设计从理论上说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笔,写写身边喜爱的小动物并表达喜爱的情感。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为以后写作服务。然后启发学生总结本文的表达特点,使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8)
詹天佑的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因此,我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自主阅读开凿隧道的段落,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并做好文字说明的准备。
二、模拟工作布置会,再现詹天佑的工作布置会的情景,工作人员心中若有疑虑和意见可以当场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讨论工作人员提出的疑虑。
在“工作人员”充分质疑和“詹天佑”耐心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发出了衷心的赞叹。讨论最后,还遗留两个问题“詹天佑”无法当场圆满解答:
1、开凿居庸关隧道,从两端向中间凿进之时,倘若两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无法接通怎么办?
2、当隧道开凿到一半时,上方的岩石塌陷下来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而怎么不会发生却明显的底气不足。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进入文本,细心琢磨的好时机。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仔细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决不会发生此事的'有力证据。不多久,孩子们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一:上文勘测线路时就提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这么严谨,这么一丝不苟。开凿隧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也绝不会出半点儿差错的。
生二: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扛着标杆,带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我想,居庸关虽然山势高,但詹天佑还是会亲自去勘测,进行周密计算。那样就不会发生无法接通的这类事情。
同样的方法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居庸关岩层厚这一证据证明詹天佑采取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案。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具有积淀深厚的人文魅力。可以说我们透过语言文字可以感性的认识到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智慧;什么是高科技;什么是高尚的人格。可以说语文是最贴近学生心灵实际和情感世界的。在备课中我把这篇课文感悟了不知有多少遍。我备课中关注学生阅读的立体分析,阅读活动中的动态考察;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收获。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真真正正的对话,学生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欲、求知欲的过程。也是提升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的什么样的瀑布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在卡片上分类贴到前面,学生汇报(世界最大、雄伟壮观、令人陶醉、令人骄傲、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风,场面雄奇壮观。充满了自豪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感。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学生汇报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惋惜、失望、悲壮)。
二、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七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
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
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为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他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学们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人们都是为了建设家园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学生个抒己建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辨证的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还提出学生还提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的利用有限资源。
三、采用课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还远不止一个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了许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学生观看破坏环境的直观的录象。
2、写话:
看了这些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是吗?写下来写一句抒情的话用振聋发聩的语言唤醒二十一实际人们的环抱意识把你的全部的情感都溶进去写一句格言警句的话。学生写出的话虽然还很稚嫩,但是他们的内心的真实流露。
3、老师这有一份资料是北京的小朋友向朱镕基提环抱建议总理批示并给以关注。朱镕基在同学们的来信中批示:“小学生如此关注环境保护情真意切令人感动让我等长辈惭愧,请有关新闻单位给以报道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意识是环保意识。课下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学校、小区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不符和环保要求,把调查报告寄给环保局、或新文单位。(大家一起出力把我们哈尔滨的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敢寄吗?科学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音乐结束本课。下课时教师把环保小卡片发给各位环保小使者。把本课的教育意义延伸到课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虫的村落》课后教学反思
自己初读课文《草虫的村落》就觉得有趣,草丛是村落,甲虫是村民,还有游侠,远方亲戚,音乐家,工程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这篇文章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果然,大概学生天生对小虫感兴趣,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也追随着作者的目光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草虫的生活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一、抓住关键词,享受乐趣
在解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有的学生抓住“又”字说作者肯定经常这样来观察草虫;有的学生抓住“躺”说作者看似悠闲,其实在动脑筋;有的说在静谧中观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惬意。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样地躺着,姿势会有哪些。学生就展开了想象,有的说躺成一个“大”字;有的说手托着头,翘着二郎腿;有的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说趴在地上,托着下巴,翘着小腿……在学生的说中,发现他们真的仿佛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丛中,看喜欢的小草虫。
二、抓住标点,展开想象
文章末尾,作者写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于是问学生,作者在这村落里还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们有什么职业,都在干什么呢?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你可能看到的一种或两种小虫。
由于前面感悟的到位,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他们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写,后来的小练笔都还不错。
这课堂小练笔,在学生感悟文字,体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轻松上阵,一蹴而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上自己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的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昆虫为线索,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教学本文时,在多读多思、重感悟的理念指导下,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这不仅是阅读课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得到提高,略读教学才真正将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有效的迁移。最后,我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展彩色翅,抒心中情,让学生放飞想像如今宝石岛情景,深刻感悟边防战士们爱岛建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领悟课题“彩色翅膀”的双重涵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教学反思
23日早晨,回到熟悉的校园里,回到可爱的学生中,觉得已经离开这“梦开始的地方”许久许久了。我迫不及待地捧起孩子们刚交来的第七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读着读着,我百感交集。这次习作里,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各类“英雄”无一例外地成为孩子们心中那个最敬佩的人。不仅仅是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救援队员、警察、老师、医生,还有那灾难中自救互救的'人们,甚至连为灾区人民捐款的乞丐都在孩子们心中变得高大伟岸。那一篇篇习作,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感动与崇敬。话语虽然秩嫩,却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喷薄而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群和平年代的孩子汲取到了中华民族不屈、无畏的精神,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群衣食无忧的孩子经历了一场真爱的洗礼,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心灵得到迅速成长。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浮现:温总理走进北川中学高三(一)班的临时教室,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多难兴邦”——意义是那样深远啊!
回想起12日的那天中午14:28分,我正乘车赶往汽车站前往玉林,或许因为那时车子正在竹溪立交桥兜圈子,我未感到丝毫震感。可灾后这些感天动地的日子,让我的心灵一次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尽管在玉林培训,没有与孩子们共同历经灾难后发生那几日的心路,但此刻的我是那样激动。因为十天的培训给我许多全新的思想,让我不断反思,让我萌生许多梦想。因为汶川地震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民族的力量,领悟到了什么是爱!
“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总理这样殷切的、充满力量的话语,不仅会给北川的学子们生命的动力,也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反思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比较生动的科普作品,同时紧扣环保主题,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搜集了相关资料,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球家园的美好,对地球母亲的亲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一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了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在体会地球的“可爱”时,从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美得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过完成表格式思考题,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可加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6)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
詹天佑的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因此,我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自主阅读开凿隧道的段落,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并做好文字说明的准备。
二、模拟工作布置会,再现詹天佑的工作布置会的情景,工作人员心中若有疑虑和意见可以当场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讨论工作人员提出的疑虑。
在“工作人员”充分质疑和“詹天佑”耐心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发出了衷心的赞叹。讨论最后,还遗留两个问题“詹天佑”无法当场圆满解答:
1、开凿居庸关隧道,从两端向中间凿进之时,倘若两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无法接通怎么办?
2、当隧道开凿到一半时,上方的'岩石塌陷下来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而怎么不会发生却明显的底气不足。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进入文本,细心琢磨的好时机。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仔细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决不会发生此事的有力证据。不多久,孩子们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一:上文勘测线路时就提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这么严谨,这么一丝不苟。开凿隧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也绝不会出半点儿差错的。
生二: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扛着标杆,带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我想,居庸关虽然山势高,但詹天佑还是会亲自去勘测,进行周密计算。那样就不会发生无法接通的这类事情。
同样的方法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居庸关岩层厚这一证据证明詹天佑采取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案。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7)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学反思范文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一遍读得不够好,我范读了最难读的一个小节,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然后我让每个小组再重新练习,又接读了一遍。为了怕学生厌烦,每一小节我让他们顶多读两次,我再让他们读的时候,不再读自己已经读过的小节,而是延后一个小节。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他们充满了激情,越读越带劲,当下课铃响了以后仍然还想读。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是全诗的总起。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我让学生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时,学生的回答很不令我满意,学生对某些诗句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看来这节课在指导朗读方面我做得很成功,但是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类故事,十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基于此,引进阅读方法的指导,既避免了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深化了课程的内容,又使学生得到了阅读的一种方法,架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震撼了我的心。
教学当中,科学地运用了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堂迁移、课后延伸的方法,学生学得容易,掌握得也好。而且,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精读课文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上练习,又在课外阅读文章中巩固加深,层层递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坐下来细细分析教案,回忆课堂的细节,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课外,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必须把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衔接与整合。我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为契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的重点环节应一步一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来到“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例如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我是采用了概括小标题的形式,但是一开始的错误估计学生起点,忽视了学生的困难,和同组老师商量时认为可以略处理,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指导朗读,让课堂上书声琅琅,给听课者美感。不过,思来想去,我并没有放弃这个训练点,因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概括能力,这是本年龄段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的困难就是课堂学习的资源,学习,不就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吗?学生的能力就是在这样踏踏实实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另外在说话训练中让学生结合人物的身份和自己阅读过的动物故事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实践中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二、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展生活空间,“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松鼠的生活习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极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我做到了细致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要求“朗读课文,批批画画,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细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到书上”。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不断巡视,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有效的研讨。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最后写的.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此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又让学生抓住“喜爱”松鼠的情感划出有关语句,深入交流理解重点语句。在这一过程教学中,对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情感的训练较多。要求学生直接从句子感悟较多。做到读体现悟,悟促进读,使感悟和朗读有机地结合。最后相个环节在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时,学生一个个啧啧赞叹,很受感触。于是我就相机给学生推荐一本优秀的课外读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的研究能更好引导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本环节的设计从理论上说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笔,写写身边喜爱的小动物并表达喜爱的情感。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为以后写作服务。然后启发学生总结本文的表达特点,使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
- 【无讼乡镇】安顺“无讼乡镇”再添一员
- 人才需求正旺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屡创新高
- 外教入主 外援助力 辽宁女排新赛季展新气象
- 运动生涯辉煌,执教之路仍不一帆风顺!马琳下课悬念重重,刘国梁尽在掌握
-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2023年度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
- 湖南娄星:重教育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海选报名截止!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在全国掀起文化热潮
- 越西县多措并举强化“组团式”帮扶组织保障
- 津药达仁堂刘淑:做创新国药领跑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 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 @东马跑友 2023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健康跑参赛须知来啦
- 秋招火热 产业变迁引领就业新方向
- 出国的“不二”之选 | 力迈剑桥中学课程特色
- 东海县西双湖派出所:织密治安“防护网” 筑牢秋季“防火墙”
- CBA常规赛:新疆伊力特胜江苏肯帝亚
- 护航企业“走出去”服务人才“引进来”
- 厦门科学城·同安区首届科技服务节落幕 “同企云”平台上线
- 南邮师生来到办学发轫地,共上“行走的思政课”
- 被动陷入监护缺失怎么办?“养老监护人”可以自主选择
- 天津:孩子们在活力校园动起来
- 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闭幕 1500万人打卡城市更新街区
- 700吨!中广欧特斯助力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热水系统改造升级
- 自考可以复核哪些成绩?
- 深圳中考球类项目重点考查什么?难度如何?记者实测→
- 超6.8万亿!山东前三季度GDP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