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全部留下还不够”!这里凭什么?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图 源丨图虫
“年轻”给予这些大学更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能紧跟时代,尤其紧跟其所在城市的发展潮流。
近日,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深圳高校陆续发布2023届毕业生初步就业去向和历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数据显示,深圳各高校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甚至9成以上选择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留在深圳就业。
其中,南科大2023届毕业生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人数占比超8成;港中大(深圳)2022届就业毕业生超9成选择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就业,其中56.68%选择在深圳工作。
高校生本地就业率极高的背后,有着深圳的特殊原因。
数据显示,2011年深圳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为82.11人,不但低于北上广等核心城市,还低于东莞(132.24人)、惠州(115.24人)等,从人口结构上反映出深圳高校资源相对短缺,本地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深圳高校生身上的就业压力似乎轻了一些,深圳本地高校在雇主声誉上也略有优势。
大学毕业生“原地就业”
就业,如今已成为高校成色的核心指标,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日前,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在争议声中出炉,中国大陆共71所高校上榜。相较往年,国内外不少高校的排名发生很大变动,一大原因即为“就业”。
今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将“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权重由先前的10%提升至15%,并新增占比5%的“就业成果”(Employment Outcomes)指标,将高校就业质量提至非常核心的位置。
高校是培育、集聚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毕业生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既可降低人才获取成本,对毕业生来说也免去了从“主场”转到“客场”的水土不服。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2019-2021届深圳高校毕业生居留率(毕业后留在本市工作/在本市读书)达75%,在北京、广州、重庆等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最高。
从深圳各高校陆续披露的2022届、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作为深圳第一所“双一流”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今年迎来2000余名毕业生,除选择升学深造的学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毕业生超8成,5成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其中比亚迪录用119人。
可供参照的是,南科大2022届近八成(77.79%)就业毕业生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单位;2021届就业毕业生统计口径略有不同,83.67%选择在广东省内就业,留深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省内的93.09%。
2015年,教育部批准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定位为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成为支撑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据中山大学校方统计,2018年-2023年,深圳校区毕业生6200余人,超8成就业毕业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近8成进入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留深就业人数比例也逐年攀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于近日发布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结果显示, 78.02%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同比增长7.99个百分点,以出国出境为主;17.12%选择直接就业,平均年薪达16.69万元。
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就业地点更趋多元,超9成选择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中国香港等一线城市或杭州、成都、西安、长沙、南京等省会城市工作。其中,56.68%选择在深圳工作。
去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抢人才”举措,包括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扩展至香港高校在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意味着港中大(深圳)毕业生有机会获得在港就业签证,拥有更国际化的择业市场。
本地高校生全部留下还不够
虽然深大、南科大等高校交出了一份较为亮眼的留深就业“成绩单”,但对深圳如此经济体量的城市来说,人才缺口仍亟待补齐。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发展观察报告》显示,深圳高校在校生数量从2011年的7万人提升至2021年的14.52万人,整体规模翻番,在大湾区城市中仅次于广州、香港和佛山,但仍然难以匹配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城市体量的快速扩张。
目前,深圳有各类型高校15所,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土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的分支校区,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境外高校来深办学,数量上远远不及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与西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也有较大差距。
上述报告提到,2021年深圳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为82.11人,而同期广州为750.93人、珠海为558.69人、佛山为159.38人。
为此,深圳大手笔投入教育,开启“疯狂建大学”模式。
2023年,深圳计划安排教育领域支出首次破千亿,达到101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总量超过广州,位列全国第三位。
6月30日,深圳海洋大学传来捷报,深圳2023年第三批集中启动开工建设项目中,包括了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
据悉,深圳海洋大学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总用地面积401213.96平方米,预计2025年7月一期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2026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办学规模预期达到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
海洋产业作为深圳“20+8”产业之一,深圳海洋大学将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国际一流高校,目标为建设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学。
日前,《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出台。其中提到,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23年建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二期,2024年推动拓展校区立项,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1%。
作为全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还将迎来一所国际一流设计学院。宝安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计划今年开始建设,明年开始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生。
办学规模方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前期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二级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在本硕博三个层次办学;2024年成为独立设置高校后,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800人,包括本科生400人、硕士研究生30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
根据《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争取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和香港大学(深圳)等获教育部批准设立,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达到21.5万,力争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年轻大学”专业设置更“接地气”
近日,紧随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的还有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共有10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深圳占据2席。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居世界第17位,在上榜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最高;深圳大学世界排名87位。
据了解,参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的是1973年以来创建(50年或以下)的全球年轻大学。而深圳大学作为深圳本土第一所高校,今年刚迎来建校40周年。在这个意义上,深大、南科大、深技大等所有深圳高校都符合“年轻大学”标准。
相较“老牌名校”有长时间的口碑积累,年轻大学在办学质量、就业认可度方面总存在些许争议。但“年轻”也给予这些大学更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能紧跟时代,尤其紧跟其所在城市的发展潮流。
去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发展“20+8”优势产业集群。
据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介绍,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新材料、海洋产业等“20+8”产业,深大都有相关学科对接。尤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因此深大鼓励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行多学科交叉的政策性引导与鼓励。
目前,深大各学院都开设了特色班与特色专业。最为著名的“腾班”(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在开设计算机专业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人工智能导论、自然语言处理、脑与认知科学、机器学习、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理论课程,并由腾讯向学生提供应用落地场景及相关案例。
“深大的毕业生,用我们业务单位最接地气的说法叫‘好用’。”在近日举行的深圳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上,华润集团负责人表示,华润集团及下属企业现有深大毕业生近千人,集中在地产、金融、医药类和科技创新板块等领域,大多已成长为各级企业的核心骨干。
比亚迪深圳地区HR负责人也透露,深大毕业生目前在比亚迪主要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技术支持工作,以技术岗为主。
据深圳大学校方统计,今年录用该校毕业生最多的4个企业为比亚迪、华为、中兴和腾讯,总共录用接近1000人,相当于毕业生总数的约10%。
南科大方面,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的三百余家用人单位中,该校对其中1/3的用人单位开展满意度抽样调查,抽样企业包括华为、中国银行、比亚迪、荣耀等。结果显示,雇主满意度达98.39%。
纵观南科大2022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最高,26.15%的本科、30.91%的硕士毕业生进入该行业。此外,25.83%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制造业。
港中大(深圳)也透露,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专业的整体就业率达到100%,电子信息工程(97.4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5.19%)等紧密对接“20+8”的专业就业率亦比较乐观。
“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而深圳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枢纽与核心,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由于深圳高校成熟且与时俱进的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供需精准对接,学生们自然愿意来深学习、就业。”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告诉记者。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对本文亦有贡献。)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赵凤铃
21君荐读
@高校毕业生,多措并举促就业,广东来支招!
AI改卷来了!20小时完成一个省的高考数学辅助阅卷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AI时代,一图看懂大学专业该怎么选
最近更新在线教育
- 【无讼乡镇】安顺“无讼乡镇”再添一员
- 人才需求正旺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屡创新高
- 外教入主 外援助力 辽宁女排新赛季展新气象
- 运动生涯辉煌,执教之路仍不一帆风顺!马琳下课悬念重重,刘国梁尽在掌握
-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2023年度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
- 湖南娄星:重教育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海选报名截止!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在全国掀起文化热潮
- 越西县多措并举强化“组团式”帮扶组织保障
- 津药达仁堂刘淑:做创新国药领跑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 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 @东马跑友 2023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健康跑参赛须知来啦
- 秋招火热 产业变迁引领就业新方向
- 出国的“不二”之选 | 力迈剑桥中学课程特色
- 东海县西双湖派出所:织密治安“防护网” 筑牢秋季“防火墙”
- CBA常规赛:新疆伊力特胜江苏肯帝亚
- 护航企业“走出去”服务人才“引进来”
- 厦门科学城·同安区首届科技服务节落幕 “同企云”平台上线
- 南邮师生来到办学发轫地,共上“行走的思政课”
- 被动陷入监护缺失怎么办?“养老监护人”可以自主选择
- 天津:孩子们在活力校园动起来
- 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闭幕 1500万人打卡城市更新街区
- 700吨!中广欧特斯助力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热水系统改造升级
- 自考可以复核哪些成绩?
- 深圳中考球类项目重点考查什么?难度如何?记者实测→
- 超6.8万亿!山东前三季度GDP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