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七十年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本期(第 18 期)嘉宾:左飚

  【人物简介】

  

  左飚

  1942年出生,江苏常熟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外语系前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与英汉翻译,2005年退休。曾获得全国教师电视演讲大赛一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一等奖、上海市高教精英提名奖、香港招商基金会优秀教学一等奖等奖项,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访谈实录】

  学生都叫我“飚哥”

  我在上海海事大学时,学校里流传着这句话:你可能不认识校长,你却肯定认识飚哥。

  我的英语说得很好,第一次去英国时碰到牛津大学的一个教授,都称赞我的英语发音地道,甚至不相信我之前从来没出过国,说我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而这一点也深受学生们的认可。而且我上课也不是照本宣科,会把教材中的文段结合人生道理交给学生。因此我的课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很多不选我的课的同学都会跑来蹭课。

  课余时间,我也和学生玩得很好,当时,我每天下午四点半都会去篮球场上打篮球。因为同学们都是三对三,他们一看到我,都要拉我进队,这样再叫一个同学,就能打四对四。他们跟我说:“左老师,球场无父子,我们可不会让你的哦。”就这样,我跟同学们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后来,他们都亲切地叫我“飚哥”。

  除了平常跟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在生活中,我还经常跟同学们聊天、谈心。我觉得教书育人,教书当然很重要,可育人也很重要,要将两者融为一体。因为有时候老师的引导,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我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参了军,被派往老山前线,有一次在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因不甘被俘而跳下了悬崖,后奇迹般地被我方士兵救了回来。在战争结束后,他将获得的军功章寄给了我,因为他认为我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非常感动,也因此深刻认识到,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之重大。

  

  教育工会发掘了我

  当时我虽然有名,可还只是在上海海运学院里。1990年,上海海运学院工会组织了一场“教书育人”比赛,上海海运学院把我推上了市教育工会这个平台,推荐我去校外参加各种活动。就这样,我慢慢走出海运学院,走向更大的舞台。

  市教育工会觉得我在教书育人方面很有自己独特之处,也鼓励我将这些方法理论化,我将自己多年的心得写成了文章《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发表在1992年的《中国教工》杂志上。

  这也是我首次提出“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这个理念。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最核心的是“爱”,这种爱不只局限于小情小爱,而是大爱,是对祖国,对从事的职业,对学生等等的深厚的感情。只有心怀大爱,你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教师工作做好。

  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从海港、边防站、研究所、开发区……他们在信中诉说他们的成就,表达师恩难忘的深情,让我在感动之余,肯定了自己的选择,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越发坚信自己的信念。

  而“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这个理念也得到了市教育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让我在实践中加深理论,在理论中促进实践。

  将爱的种子

  撒进青年教师的心间

  我的教书育人理念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学校让我参加海运学院里的新教师座谈会,给他们讲讲我的心得体会,他们听了都很有触动和启发,反响很好。逐渐影响加大,常青老师把我推上教育工会这样一个大平台后,我走出校园,给更多的新教师做报告讲座。

  从1993年开始,在市教育工会的推荐下,我开始为全市的青年教师做报告讲座,影响越来越广。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要属2004年,我参加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入师教育活动,在教育会堂为近200名当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新教师做辅导报告“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爱是双向的,教师爱学生,必然会激发学生爱的回应。学生的成长,使我体验到爱的伟大力量,寻觅到育人成功的奥秘。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关心学生,动之以情,会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佩;严格要求,晓之以理,能让学生感到可敬可佩,这两者应互为支点,互作补充。真正的教师之爱,应该使寓教书育人与情理交融之中。

  我的学生中固然有很多优秀人才,也有一些或耽误学业或学习困难者,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注意及时捕捉“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光点”扩展成“光环”。不少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回忆说,老师讲过的一句勉励的话成了自己一生奋斗向上的力量。我收到了学生无限的情、真挚的爱,而这些让我更加认识到“爱”的力量之强大。

  在与青年教师做报告时,我将我的切身感受和亲身经验告诉他们,希望他们也能在心中充满爱。青年教师们在听完讲座后都反响热烈。

  教师岗位上的劳模

  是这样“炼”成的

  1993开始,我获得了很多荣誉,这完全是市教育工会给我的机会。1993年12月,在市教育工会的推荐下,我和上海市尚文中学黄静华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9月7日,当时的市教育工会主席江晨清亲自陪同我和闸北的包美琪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1994年获199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10月,市教育工会摄制的《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上海海运学院左飙副教授教书育人事迹》电视短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该片荣获全国教育工会“为国育人”演讲活动一等奖。1996年,我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至今仍记得市教育工会张谓明老师曾多次到上海海事大学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情况。当时,市教育工会正在开展“三育人”工作,提出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给我们教师很多引导。

  当时,教师中普遍重科研、重教研,评职称时,主要看论文、科研项目,而教育工会提出的“三育人”,其中特别强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核心工作,评定职称除了看科研这些硬指标,也要看“教书育人”这个软指标。这样的导向对于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让我们能坚持把“育人”作为自己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1997年,我当时担任学校的外语系主任,学校特别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探讨将育人融入教学工作中。为此,我辞去了外语系主任的职务,站在了全校唯一的“教书育人岗”上,当时,我们海运学院也是全上海第一家设立这个岗位的大学。这也跟教育工会的教师工作推进有很大的关系。

  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教师用自己的爱教会学生懂得爱,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让世界多一点爱。教师之爱源于对祖国之爱,又归于对祖国之爱,为祖国培育新人永远是教师之爱的主旋律。

  注:上海海运学院于2004年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文字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提供

  采访整理:夏月

  编辑:刘安憬    陈晓丹   颜惠芳

  本文照片由何思哲摄影及左飚本人提供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

上一篇:抛开浮华,谁能过情关?
下一篇:早啊,新闻来了丨2018.10.17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