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皇帝”丘成桐从哈佛退休,全职任教清华:清华远没到我预期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20岁提前完成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的学业,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世界级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1976年,年仅27岁的他证明世界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一举成名,开创了“几何分析”这一崭新的研究方向。1982年,他33岁,获得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

  

  4月20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这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选择全职回到清华任教。在采访中,他真诚而又坦率地对待每一个问题,穷尽每一个答案,就像他一贯的学术态度那样。

  数学的成就之外,他以为人直率、说话直接闻名。采访中,他提到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持续工作、保持学问的生机,乐于挑战、享受钻研的过程,教学相长、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与之相对,他也旗帜鲜明地反对时下学术界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精致的利己主义或学术的功利主义等。

  他一直实践着这些“重要的事情”。年轻时,他全身心投入数学研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数学问题;1979年首次回国以来,他先后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创建8个数学研究中心,2009年担任清华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成立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组织发起丘成桐中学生、大学生数学竞赛、华人数学家大会,大力培养数学领域后辈人才。现如今,他正式宣布从哈佛退休、加入清华,立志要在这里培养世界数学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领军人才。

  以下摘编自丘成桐先生接受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整理:

  有生机的学问

  记者:为何决定此时全职回到清华?

  丘成桐:我有这个念头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国家、清华都很重视学术;很多好的学生留在国内深造,国际一流学者愿意来中国工作。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黄金时段。我希望能趁这个机会,帮助中国在基础科学上成为世界一流。

  记者:您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希望自己能提高中国的数学水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愿望?

  丘成桐:愿望从小就有了。这可能源于我父亲对我的影响,他学问很好,也注重教学生,我小时候常常看他的学生在家里讨论,一讨论就是一整天,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我一直觉得培养年轻人是很重要的事。

  记者:你曾提及,“一个好的做研究的学者,应当跟教书密切联系”,教书育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丘成桐:教跟学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你会对自己做过的学问了解更深。有些东西,你以为结论已经显而易见了,但学生并不懂,你就晓得是你没解释清楚,所以学生或听众反馈的意见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很重要,同时,教书也会“强迫”你搜查很多资料,不断地进行学习

  就这样,你做的学问就会不停地流动,即便只是一点一滴地流,学问也能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增长、焕发生机,这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曾经有名的学者完全不从事教学了,学问就容易死水一潭,这是不好的事情。

  

  数学的意义

  记者:在数学领域完成享誉世界的工作之后,您仍然在学术上保持投入、忙碌的状态至今,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

  丘成桐:兴趣。我从小就对数学有很大兴趣,我觉得能够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走出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就像有些人喜欢登山,花了很多功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登顶,重要的是过程;用个直升飞机把人直接放在峰顶,就没什么意思

  我想做数学也是一样:找到数学的高点很让人高兴,享受过程、喜欢挑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看法。通过努力,到达自己希望的境地,是人生的享受,而不是平平稳稳,坐等着天上掉好处。赤手空拳地完成自己的事业,我觉得这很重要。

  记者:从前,您坐火车、走路的时候都在思考数学问题,您现在还保持这种思考状态吗?

  丘成桐:一直到几年前,我还保持这种状态。以前,我可以不停思考十多个钟头。现在,我听到有趣的学问也很想去听,很想去学,也会思考,但手上行政事情很多,同时年纪大了,记忆力变差,精神集中能力不如从前。

  这是个事实,无可避免。所以,我常跟年轻人来往,感到很愉快,因为他们能够集中精神,但经验不足、看得不远,我可以帮忙。

  记者:您在很多场合提到,数学是真、善、美。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对您的意义吗?

  丘成桐:对于我来讲,数学是科学界和学术界唯一的真理,不会随时间改变。没有东西能够比数学纯正,所以我对数学有很深厚的感情。

  记者:您会选择用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来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

  丘成桐:我在证明卡拉比猜想时做了一个卡拉比-丘流形,心里想的是很漂亮的图形,真的雕塑出来看起来也不错。这是卡拉比猜想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个图形很有意思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个角度都不一样,但它包含了很美妙的对称性,还有深奥的数学、物理意义。有些图形,一眼就看出来优美,但是比较简单

  卡拉比-丘流形的内容深厚得多,好像不是很对称,弯弯曲曲的,讲不出个所以来,但你看来看去,慢慢就觉得欣赏。

  

  文化的传承

  记者:您为什么喜欢古典诗词?

  丘成桐:古典诗词能培养人的意境,提高人的文化水平。数学也有意境高下之分。在数学领域中,能否挑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跟人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

  记者:您有最喜欢的一首或是一句诗词吗?

  丘成桐:我其实喜欢古体诗词,比如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这些诗词在我看来意境很高超。从前人家问我,证明卡拉比猜想后是什么心境?

  我喜欢讲“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司马迁写的古文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从小就念他写的东西,《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等等,念了以后,我的志向、感情都变得不一样。

  记者:您在其他场合也提到过,文化底蕴对于提出、思考大问题很重要。在制定求真书院培养方案时,您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丘成桐:我对学生有要求,让他们学古文,看当年有学问的人写的文章,感受文化底蕴。司马迁写孔子,把他对孔子敬仰的心情写出来

  孔子一辈子很辛苦,但他留下来的东西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对我来讲,这是值得敬仰的事情,对人生也有启发。做学术,名利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对学术界有多少真正的贡献。

  记者:在与清华学生交流时,您会跟他们说这些看法吗?

  丘成桐:我会讲,但是不够用。文化的传承不是一句话就完了,要一点一滴地浸润。就像酿酒一样,酒过了很久才能醇香。我希望我们求真书院的学生也能慢慢成长起来,思想上要沉着,不要太功利。好的学问不可能很快就成功,深思熟虑才能做出来。很多人以为灵感一来就能完成,这是不可能的。

  

  高远的志向

  记者:您期待数学科学领军计划与求真书院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丘成桐:历史上,真正改变整个数学前途是极其少数的人,所以好的人才不用多。求真书院加上英才班,有大约1000个学生,其中20%成功,也能有200个人才,足以改变整个中国的数学环境

  我们不是培养一般的数学人才,而要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带领中国数学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我们叫“领军班”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您希望求真书院能够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氛围?

  丘成桐:我们要培养数学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人才,所以在我们招收学生的时候,不仅考了数学,也考了物理,因为物理学对于整个数学的发展很重要

  培养方案中,物理学是必修。我们预科施行的是通识教育,此外,书院还有很多其他科目,比如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环保、水利、天文等。去年暑假,我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花了16个钟头,给学生讲解作诗、作词的方法,他们写得不错。

  记者:导师陈省身对您有什么影响?

  丘成桐:陈先生跟我是密切的关系。我父亲早逝,陈先生差不多是我的父亲,无论在学问上,还是为人处事上,他都对我有很大影响

  但是,不是他的每句话我都听的,就像儿子不见得效法父亲的每句话一样。有些方面,我不一定和他走同样的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健康的事。我的很多学生走上了与我不同的方向,有时做得比我好。我想在中国,以后年轻人也应当这样:受到老师影响,但不一定要走老师的路。

  记者:目前清华数学学科的发展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

  丘成桐:远远达不到我的预期,因为我的预期很高。但是没有关系。这就跟做学问一样,假如愿望很低,你很快达到了,也没有什么意思。立志要高,这样,即便最终只达到了志向的1/2、1/3,成果也会更高。

  记者:对于清华数学、中国数学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期待?

  丘成桐: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学术中心,成为全世界最好的研究机构,解决世界最前沿的数学问题,让整个世界的数学上个台阶。对于未来,我们的眼光不要太过狭窄,我们不但是要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也要推动全世界数学的发展。

  我们常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作为“原子弹之母”的吴健雄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核弹专家,为美国制造原子弹,并且获得了美国非常高的荣誉和称赞。这样一位女性,在自己去世后回到了中国家乡安葬,并且在墓碑上写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为何她要为美国人制造原子弹?没有像钱学森等爱国人士那样毅然坚定的要回到国内为国家做贡献呢?而她究竟在科学领域究竟有怎样的一番造诣?今天就带大家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科学家——吴健雄。

  

  书香门第,父亲给她取名吴健雄

  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一个十分温文儒雅的书生,并且也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对女儿的教育并不封建专制,反而带有那个时代少有的叛逆。

  他十分重视女儿的成长,认为女儿也是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于是便给她取了一个很男性的名字吴健雄,意思便是希望女儿能够不要受到性别的禁锢,要有底气去闯荡和拼搏。

  吴健雄也不负众望,从小就喜欢学习钻研,并且门门功课优异。在那个时代,优秀的女孩子都有一个不错的去处,那就是当老师,吴健雄也是那样,想着中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女老师,教书育人。

  

  但父亲却觉得,女儿如此聪明有才学,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韧劲,当个小学老师实在是屈才,便让女儿在中学毕业后,继续进行学业,继续读下去。

  吴健雄这样便继续向学术道路攀登,并且考入了大学数学系。进入大学后,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吴健雄沉浸在数学和物理的世界之中,俨然忘记了许多事情。

  她没有像同龄女孩子那样爱漂亮爱打扮,而是一门心思的扎进学术之中,表现优异就连同系的男生都比不过她。也是因此,她受到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和重视,使得她有更好的环境去进行钻研。

  

  这时她也遇到了倾心于她的大文豪胡适先生,并且陷入了爱恋之中,只是由于父亲的阻拦,这段爱情无疾而终。对胡适的崇拜和爱慕,也成为了吴健雄继续钻研学术的动力,她继续向学术的顶峰攀登,将自己置身于无尽的未知世界之中。

  遇到恩师,加入曼哈顿计划

  在求学路上,吴健雄遇到了她的恩师施先生,这位恩师也曾经是居里夫人的老师。在施先生的指导下,吴健雄的学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升,也使得她的科研能力上了多个台阶。在众多老师们的支持和认可之下,大家一直推崇吴健雄去到美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进修。

  父亲一个决定,让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吴健雄,成为了一个留学美国的学生,并且在美国还有更光明的未来等待着这个年轻的女学生。

  

  在美国,吴健雄的眼界被打开了,她在这里遇到了在数学界、物理界都十分顶级的人物,他们是出现在巨著和教科书上的人物。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吴健雄站上了世界学术的前沿之中,并且她跟随了一位叫本海默的物理学家,进入到美国曼哈顿计划之中。

  1944年,吴健雄加入到美国曼哈顿计划,这个计划在当时属于绝密事件,而吴健雄也是其中仅有的中国人,且是女性参与其中,可见美国科学界对这位中国女性科学家有多么的重视和赏识。

  当时美国曼哈顿计划目的是制造出原子弹,但项目却卡在了浓缩铀的制作这一项上,怎么也突破不了。

  

  有了吴健雄的加入,她没日没夜的努力进行实验、计算和观察,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被全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吴健雄也作为一名女性和中国人,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和赏识。

  不图名利,去世后归乡安葬

  吴健雄能力超群,并且在同行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人们将“原子弹之母”的头衔安在她身上,而更多的荣誉和称赞也向她涌来。吴健雄没有被这些名利弄昏了头脑,她知道自己喜欢物理喜欢学术和科研,并且会继续向前努力,这些名利都算不得什么。

  1948年,吴健雄被美国政府聘请为物理学会的会士,并且邀请她去攻克人类面临的更多课题。

  

  那些课题在整个物理界都还没有被人证明出来,而吴健雄却能够完成,并且被业界认可。这不仅仅是在为美国做贡献,更是为整个人类探索世界做着极大的贡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也正是出于对学术科研的热爱,吴健雄坚持留在了美国,想要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有更深的突破。她的丈夫也很理解她,并没有强迫她一定要回到国内来。吴健雄多年努力不负众望,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奠定了自己在物理界难以撼动的地位。

  原本,大家都以为她绝对能够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时,却最终落空。外界还在替她可惜之时,她却对此很淡然。她表示,自己能够研究出这一定律,已经是一件幸运而开心的事情,而附加在这件事情之上的褒奖和赞扬,也都是锦上添花而已,有没有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晚年的吴健雄回到国内,在各个学术活动中继续发光发热,并在自己去世后葬在了家乡,在她的墓碑上醒目地写着六个字“永远的中国人”。

  小结:

  吴健雄不图名利,是一个真正纯粹的科学家,并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存在证明了女性的能力丝毫不弱于任何一位男性,并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生的努力,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即便多年身在美国,她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科学家。这种不懈努力而有尊严的女性科学家,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

上一篇:团队管理的6个法则,让你轻松驾驭下属,打造高效团队!
下一篇:荒唐的杨森:12个妻子,军事化管理每天出早操,90岁得一女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