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技能贵州” 讲述职教故事」肖远平: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 服务高质量发展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本文同步刊发于2021年12月22日《贵州日报》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直接途径,是均衡多元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的最有效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正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提高站位、明确定位、立足本位,主动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力,培养高素质的“工匠之师”,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战略。

  高素质“工匠之师” 前景广阔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资源优势转变为了经济优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5位、人均水平上升4位,实现经济总量从长期靠后、奋起直追,再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贵州师范大学校园景观

  当前,贵州正处于大力推进特色教育强省的重要阶段,为我省高素质“工匠之师”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贵州师范大学将发挥人才培育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活力优势,扛起推动贵州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同时,主动承担起为贵州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

  贵州师范大学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不断锤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施教水平和能力,推动高素质“工匠之师”不断扩容提质。

  “双师型”高端人才 产业所需

  特色教育强省,重点在职业教育。

  贵州师范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充分发挥拥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的优势,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改革与创新,做好硕士学历职教师资培养及职教师资学历提升工作,培养和提升一批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高端“双师型”职教师资,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一方面,贵州师范大学将大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在原有教育硕士授权点的基础上向职教领域倾斜,扩大招生规模,完善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为培养高层次的职教师资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贵州师范大学要加快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范专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和产业急需,做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系统提升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努力培养更多掌握高端技术技能,又具备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协同教育教学夯实基础。

  “融合型”协同育人 特色突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据统计,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49.8万人,若按师生比1:18计算,并考虑到教师退休等自然减员情况,每年约需补充6.5万名高职教师。

  贵州师范大学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素质“工匠之师”贡献青春力量。

  贵州师范大学将积极探索“师范大学+职业学校+企业”的三方“融合型”模式,为职教师资学生到企业开展体验学习、实践锻炼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手抓校校联合培养。贵州师范大学将与省内“双高计划”优质高职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优势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优势,实行“1.5+1.5”培养模式和“三导师制”,联合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高水平职教师资。

  一手抓校企合作。贵州师范大学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全面对接、教育规划与产业规划全面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全面对接、学校发展与企业成长全面对接、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等,主动与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贵州师范大学还将选聘产业导师,完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利用技术、知识、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产教融合,共同筹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工匠精神”置于前 师者担当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贵州师范大学校园一角

  贵州师范大学将工匠精神萌芽于职前、生长于岗位的实践逻辑,融入高素质“工匠之师”培养全过程,抓牢抓实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育意识以及信息技术与职教的融合。

  如何通过营造良好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素质“工匠之师”内生发展动力呢?

  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从企业工作一线、职业院校教学一线外聘优秀教师,同时发挥好产业导师的作用,促进校校、校企人员双向流动。

  要强化教师培育意识。

  结合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创新课程内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技术应用和班级管理等融入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支持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强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破解我省职教理论研究不足不深的短板。

  要筑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以“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升级改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助力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打造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图片 贵州师范大学提供

  编辑 侯帮虎

  编审 李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音乐老师当校长?浙江这所学校的家长很发愁!结果成绩出人意料
下一篇:前“80后”副校长,拟任正厅!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