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名小学生集体模仿世界名画:生活中寻找美感,人人都是艺术家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前不久,有一些因疫情在家上网课的小学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作业:模仿世界名画。

  具体操作方法是:自行挑选一幅名画,真人模仿名画里的人物造型、动作、神情,然后将对比照片展示出来。

  活动一经发布,学校群、家长群立刻掀起一番热潮,学生和家长都兴奋不已。

  据统计,有3000多名小学生参与到模仿世界名画的活动中,并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学生在模仿世界名画的过程中,得以仔细观察世界名画,揣摩名画所包含的意义,名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播与重视,网友也得到了欢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需要用心去观赏和体会。在喧闹过后,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如何欣赏世界名画?

  艺术是人类对美感所带来的欢乐的最高表达形式。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将自然界的某些画面呈现出来,更是要让他创作的内容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受,获取生活的美感。

  英格兰裔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查尔斯·亨利·卡芬,在《看画:如何欣赏世界名画》一书中,以各画派产生时间为主线,以作品技法和背景故事为副线,教我们用一种抽象的方法欣赏画作,品读名画的魅力,懂得单纯从生活中寻找美感。

  《看画》卡芬著,孔宁译1、近距离观察:我们最重视的画作主题,或许不值一提

  查尔斯·亨利·卡芬在书中写道:一幅画作描述的主题与表现这个主题的手法相比,是不值一提的。

  当然,这不是说画作主题不重要,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分关注、过分解读主题本身所宣扬的思想,更注重画作中的抽象美感。

  一般来说,根据画作的主题,可以将画作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宗教画作、人物肖像画、风景画、历史主题画作等。

  主题画中的每一副画,又是按照不同方式创作的。而这些创作的方式,最终取决于画家的创作动机与创作观念。因此,感受画作主题最简单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柯洛的这副《孟特芳丹的回忆》,就是一副典型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

  柯洛是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19世纪留下画作量最丰富的画家之一。《孟特芳丹的回忆》便是柯洛晚期最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1850年前后,柯洛经常涉足此地,欣赏田园美景,这幅画就是对孟特芳丹美景的回忆。

  整个画面展现的是湖边森林的一个角落,右侧的巨树与对面的小树倾斜方向相同,彼此交相呼应,增强了整体画面的平衡与节奏感。

  两树的中间展现出一方平静的湖面,岸上身穿红裙子的女子正仰着头采摘树干上的草蕈,两个孩子也在一旁附和着,情景交融之中弥漫着田园诗般的梦幻情致。

  从这幅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柯洛对自然的热爱,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艺术就是爱”,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这是他诗意般风景画的秘密所在,也是他始终坚持的创作动机与创作观点。

  欣赏画作最好的方式,就是近距离地观察一幅画作,认真观察画作里呈现出的画笔,尝试进入创作者的心灵,找到他的创作动机,然后站在他的观点去看待画作的主题。

  2、抽象性理解:探究艺术创作两原则,平衡性与韵律性

  查尔斯·亨利·卡芬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一幅画作的美感,并不取决于画作的主题,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个主题呈现出来。

  常见的艺术创作包含两个原则:平衡性与韵律性,这是很多艺术家采用的创作方法,同时也是人性的本能驱使。

  走在独木桥上的时候,为什么要张开双臂?很明显,这是为了追求平衡性。

  听到音乐,就会不自觉地跟着音乐扭动起来?这是在追求韵律性。

  我们都有一种追求平衡与愉悦的本能,当平衡伴随着韵律性重复行为之后,就会增强我们的愉悦感。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

  《圣礼的争辩》拉斐尔的《圣礼的争辩》,完美地实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衡,几何构图的平衡。

  拉斐尔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起被称为“文艺复兴艺术三”。《圣礼的争辩》是拉斐尔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一幅壁画。

  《圣礼的争辩》在画面上被分为两个层次:天上和人间。在天上,上帝占据顶端位置,两侧是诸位天使;耶稣位于上帝下方,两侧分别是圣母和施洗约翰,后面坐着的则是使徒与圣人。在人间,圣徒们正在争论弥撒圣礼。

  在几何构图中,半月形空间呈现出神圣的天主教堂,包括尘世的教堂与天国里的教堂。中心位的圆形、云层上的曲线,以及“天上人间”的人物,无不呈现出一种对称与平衡的美感。

  拉斐尔擅长使用这些重复的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与曲线,构筑整幅画面的平衡感与几何感。这也是艺术创作原则的重要体现。

  当你对这些画作效果深入研究之后,就可以继续往前走一步,认真审视画家为实现这些效果所使用的方法。

  3、欣赏世界名画,把握艺术创作三元素,平衡、重复与对比

  当我们近距离接触世界名画,抽象性理解了其中的创作原则,就可以仔细考量画家所使用的三种基础创作元素:平衡、重复与对比。

  其一,平衡。形式与内容的平衡,画面与主题的平衡,主要构图方式为:对称式构图、中心式构图等。

  视觉元素上下相对、左右相对的构图形式,构筑画面的平衡感与结构感,强化整体布局,实现视觉美感。平衡元素的代表作品包括:《圣礼的争辩》、《耶稣受洗》等。

  其二、重复。重复不是杂乱,其目的在于统一,增强整体的视觉效果。视觉元素规整和变化的重复组合,有利于增加构图效果的生动性、丰富性,增强我们的愉悦感。

  其三,对比。艺术家们运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事物的多样性,并将事物的形态与品格呈现出来,以此来增强生活乐趣,让我们的品格变得更加强大与高尚,

  艺术家通过光线明亮与阴暗区域的对比,将内容分出主次层级,使得内容呈现更加真实,同时让我们对物体的形状与大小产生一定的印象。

  《纳税银》马萨乔的这副《纳税银》,就巧妙地利用了阴暗法,即光线明亮与阴暗区域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形象。

  马萨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伟大的画家,也是首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最早的里程碑。

  画面中的门徒以耶稣为中心,环绕成一个半圆,马萨乔运用“透视法”使得耶稣的头部处在一个透视的消失点上,与位于画面右侧的建筑延伸的直线重合。这种处理方法,使耶稣作为中心位在整个画面中得到突出。

  画面中的征税人(红衣短装男子)出现了两次,这是马萨乔运用“异时同图法”的效果,即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人物展现在同一幅画面。《纳税银》的明暗处理与空间感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秩序感。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假如人人都是艺术家,那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又在哪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感受被传达到艺术上,艺术品因人的参与有了意义,并反哺到生活中,使之产生美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何欣赏艺术作品,艺术如何融入生活,似乎仍是一个大难题,而这本《看画:如何欣赏世界名画》或许会给你给启发:

  懂得从生活中寻找美感,近距离观察画作主题;抽象性理解艺术创作原则,探究平衡性与韵律性;把握艺术创作三元素:平衡、重复与对比;从而真正品读世界名画的文化魅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还是写不好作文?
下一篇:要离婚?大S爆具俊晔黑料!不讲卫生患隐疾,代言被退还面临赔偿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