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生处,有31年的不灭烛光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远远地,一阵阵清脆的读书声飘荡在山谷林间。书声琅琅,稚嫩整齐。

这里是位于湘南深山的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600多瑶族村民,分住在骑田岭海拔千米以上的沟沟岔岔里,人称“瑶山十八寮”。这里高寒荒僻,交通不便,教育落后。31年前,一位年仅15岁的瑶家小姑娘却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在她懵懂的年纪里,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教育的重担,默默耕耘,在瑶家山寨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选择

赵春容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读了初中考高中,读了高中考大学。她发誓要成为瑶山第一个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但是,初中毕业考试刚结束,学区负责人就找她谈话:瑶寨唯一的老师退休了,作为瑶汉双语的教学点,实在找不到合适老师,希望赵春容能够去村里任教。

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父母也纷纷劝说她:“我们都知道你是个乖孩子,能体会村小眼前的难处,下面的人不肯上瑶山教书,就是来了,也不懂瑶语……”

1989年,赵春容15岁。花儿一样的年华,单纯幼稚的年纪。自己的前途尚需要别人指点的时候,却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那时的我充满幻想,充满希望,向往山外轰轰烈烈的世界。”赵春容回忆说。“但是,看着他们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心一软,就留下来了。”

她没有选择,所有人都只帮她做了一个选择。

1989年9月1日,赵春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个升旗仪式,在30多名学生、60多名家长的见证下,她的人生,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家长鞋面和裤管上满是泥巴,他们是从各个山寨跋涉而来;我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孩子们齐喊‘老师好’的情景,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纯真和可爱,心里一下子热了起来,发誓要做瑶寨最优秀的教师,把孩子们教好。我自己没有出去,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赵春容笑着说。

坚守

赵春容从家到学校要翻两座山。学生最近的两三里,最远的十几里,都是茅草小路,每个学期第一节课便是砍路。课本要从镇子里用箩筐挑上山;做饭洗菜和学生喝的水要从山脚的河里挑到学校……这些困难,15岁的赵春容必须承受。

在那个年代,瑶族孩子很少跟外面接触,只会本地语言。“双语教学”需要先把课本翻译成瑶语,告诉孩子什么意思;再把瑶语翻译成汉语,教会孩子表达。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赵春容不厌其烦。

学校在远离人烟的一块山顶平地,周边只有两户居民,就象一座孤岛。

风雨剥蚀的土坯墙摇摇欲坠,年久失修木门窗吱嘎作响……

每天学生放学回家,空空的校园只留下她一人的夜晚,赵春容都会胆颤心惊,不能入睡,有时甚至哭出声来。

父亲常年有病,还有两个妹妹,母亲一人养家,加上自己9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仍旧入不敷出。

山下亲戚说到广东打工至少有上千块钱的收入,家人极力鼓动她出去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家庭的重压和亲人反复劝说下,赵春容的心开始摇摆。听说赵春容要走,瑶民们当晚点着火把纷纷来到她家。

“春容,你还是留下吧,虽然你受了不少委屈,但你是瑶山的希望,你要是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赵老师,孩子们都需要你,请你留下来。”……父母也在一旁劝说着。

年仅8岁的孩子赵金花一边哭,一边稚气地说:“老师你别走,如果你走我们就到下面的独木桥上拦住你,把你的被盖抢回来。”

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望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赵春容流泪了:“承各位父老看得起,我不走了,再也不走了!”

砍路,挑水,擦洗课桌,打扫教室,升国旗,唱国歌……赵春容又进入了新的一学期。

助学

瑶山人家孩子多。黄小华家里12个姊妹,李小君家里8个姊妹,这些家庭的孩子读到一、二年级就辍学了。

盘金红家里生活困难,读到四年级,父亲就要他上山烧木炭,赵春容找到深山炭窑,好说歹说把他劝回学校。

黄海军的父亲有精神病,赵伟杰从小没有母亲,父亲有病不能劳动……赵春容一个个将他们从寨子里叫回来上课,并帮他们垫付了学费。

微薄的工资,面对一个个困难学生时,显得那么捉襟见肘。为了改善学校设施和学生伙食,赵春容不得不另想办法。

寒暑假,她就到附近煤矿给人做饭,到建筑工地挑砖,到林场包山造林。她说:“我很少用钱,但想要一把雨伞和一台收音机,想了好几年,直到种姜卖了一千多块钱,才买齐了这两样东西。从此,出门不用带斗笠,晚上一个人可以听听收音机……”

为了让那些离校太远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安心学习,赵春容索性留在学校,一起生活。

黄丹丹患有智力残缺,一个“2”字学写了两年,赵春容把她带在身边照料,渐渐地终于能背书了,能流利地唱儿歌,念童谣。

黄成凤因上学路远经常迟到缺课,赵春容让她带着弟弟住在学校。很快,她学习好了,人也特别勤快,扫地、洗碗筷,样样抢着干,睡觉前总不忘给弟弟洗脸、洗手、洗脚……

自己能力有限,赵春容便向社会募捐,极尽所能帮助困难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

如今,瑶寨教学点搬进了人口集中的地方,水泥路、操场、护墙、自来水、新的校舍、厨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31年,300余名瑶家孩子走出大山,有企业高管,有普通教师,有一般职员……他们为家乡带了新的理念和变化,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瑶族村落焕发生机,一举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迈进了小康的行列。

当初那个15岁的少女,如今已年近五旬。坚守在瑶寨31年的代课老师赵春容依旧在那大山深处、那个村小,散发自己微弱的光芒。

作者:李科 侯岳超 李明华

上一篇:终于等到你!武汉野生动物王国12月31日开放,元旦有新去处了
下一篇:定了!全市中小学校1月31日放寒假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