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竟掺假!揭开假性亲密关系的真相!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第一章 为什么真爱会掺假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 irrelationship )不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术语,但这个词却相当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我常常看到的场景:一方面,两个人的生活或许已经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屋檐下,经营着婚姻或家庭;另一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自己的爱人之间已经有着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现在伴侣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太普遍了!尤其是夫妻之间,虽在同一个屋檐下但貌合神离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人愿意在这样的关系里度过余生,我也相信那些还没有结婚的人是希望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这种状况发生的。所以我在这本电子书中,把我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该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我以心理咨询师和人际关系培训师的身份帮助了许多伴侣们克服关系中的障碍,建立更亲密的感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带着对爱的真诚渴望建立起关系,也曾经一度感到与爱人非常亲近,并因这种亲近的感觉而组建了家庭。可是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关系停止了成长,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和矛盾让亲近的感觉开始消退。亲密感成为了存留在昨日记忆中的美好,而对于关系的未来发展,只有越来越多的要如何度过煎熬的担忧。

  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对于什么是亲密关系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周末的烛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涩的牵手和初吻,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纱和盛大的婚礼…… 似乎当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关系就自然会十分亲密。可事实是,大家都会做这些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感情都因为这些事情而变得亲密和幸福。

  这是因为,真正的亲密,其实是由另外的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这些过程和行为,关乎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里一直普遍比较缺失,很多朋友们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所以只能观察、模仿别人做的那些事情,也就是那些流程性的、仪式性的东西。

  把感情问题放在大环境里来看,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父辈逼婚压力依然广泛存在,所以被赶鸭子上架的形式主义的感情就很普遍。不过人心都是很敏锐的,感情也是很公平的,亲密与否,最终都是完全由内在的、关系的因素决定的,和你完成了多少仪式、走过了多少形式没有必然联系。

  什么导致了假性亲密关系?

  我的来访者里面,遇到假性亲密关系问题的伴侣们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他们并不真的了解自己。许多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从感情里获得什么。当我问他们「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和犹豫。

  第二,很多伴侣们并不真的了解彼此。他们的感情和身体虽然已经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知道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尤其很多人是糊里糊涂地走进婚姻的,并没有意识到作为夫妻,两个人需要在哪些问题上达成默契。而当问题出现时,才会意识到「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于是感到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第三,很多人自己有情感上的障碍和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成长。许多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有些问题,这些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相处方式,说的俗气点就是「爱无能」。亲密关系里情感的表达和流动,信任和接纳的建立,矛盾冲突的处理,都是广受个人心理问题影响的重灾区。这些问题在关系一开始时并不会显得那么突出,但是相处久了,全部都会在关系里暴露得一览无余。

  我眼中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但是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许多人的关系很早就停止了成长,甚至出现倒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于是相处就愈发成为了习惯、义务和责任。事实上,父辈们之所以普遍认为「爱情最终都会变亲情」,就是错把假性亲密关系当作了感情必然的归宿。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决定,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要再经历上一辈的不幸。我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比上一辈人有更多机会阅读和思考关于感情的事情。现在就是一个避免重蹈覆辙的机会了!

  这本书大致分成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我会深入探讨导致假性亲密关系的三个原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爱无能。最后一个部分,我会描述一种理想亲密关系的蓝图,并且分享关于如何实现的具体方法。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职业理想是有一天自己会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了。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在这个职业理想上迈出一小步。

  第二章 也许你并不了解自己

  前来向我求助的朋友们经常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才有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永远也想不清楚的纠结:我应该找我喜欢的还是喜欢我的?应该找有感觉的还是条件好的?一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在情感里的需求和期望。

  为什么在感情中了解自己很重要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你就很难在感情里感到满足。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谈了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并没有感受到多么大的不同。在每段感情里的快乐程度都只能用「仅此而已」来概括,而每段关系从蜜月期到瓶颈期,再到最后的衰败,这个不断重复的循环,我也感到无力打破。

  这种无力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够好,而是因为无法知道什么样的关系会让自己满意。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样才会满意的时候,当然就找不到令你满意的关系,或者只能在看上去令你满意的关系里苟且过着,并且把对自己认知的不清晰,归结于伴侣不理解你、不懂你。在感情中有这样的心态,是很难真正感到和伴侣亲近的。

  第二个原因是,情感关系里的亲密感要能够一直存在,关系就必须不断成长。乐观一点的人觉得,关系确定了,结婚了,两个人就可以一直亲密下去。悲观一点的人觉得,热恋期的感情很甜蜜,但是热恋期一过,感情就开始走下坡路,能走多远就看你能守护关系多久了。可这两种看法,都忽略了情感关系动态的、发展的一面。

  关系要成长,首先自然是处在关系中的人要成长。如果关系里有一方在心理上、情感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么另一方就会明显感觉到脱节,从而失去原有的亲近感觉。比如有的女人婚后成了全职太太,将个人成长的停滞归咎于操持家庭,和老公在阅历和思想上逐渐脱节,渐行渐远。又比如有的男性一直维持着类似大学生的混日子心态,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娱乐,拒绝面对自己的成长任务,也拒绝同伴侣对关系的未来有严肃的思考。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也是了解自己的成长需要,或者说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辈子想要得到些什么,实现些什么。或许你的伴侣可以帮你去思考和明晰这些问题,但很大程度上,这些还是一个需要自己先独立完成的功课。

  「想要」和「需要」

  关于是否足够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问题,我经常会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测试:「你为什么要谈恋爱结婚?」对此,我最经常得到的答案是:到了年纪觉得应该稳定下来了,家里人也有些压力,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也都结婚了,所以就结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表现,因为这里给出的是一个人想要的、但未必是需要的东西。关于人的想要(want)和需要(need),我们需要做一个区分。这两者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路径和目标,我们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我们根本的需要。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某些具体的事物或者行为,而需要则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我想要很多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我需要的是尊重;我想要老公很专一,因为他只对我好,会让我觉得他很重视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视;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因为我打扮漂亮了,别人才会认可我,所以我需要的是认可。

  所以当一个人告诉我她走进感情是因为年纪、家人和社会压力时,我看到的她的真正需要其实可能是自信、安全感,以及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归属感等需要。更进一步说,一个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能满足需要?很多人在这两者的关系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比如为什么结婚的问题,需要的是被认可和被尊重,但是满足了家人和社会期望,就一定能够被认可和尊重吗?

  自我认知和情感质量

  在我看来,能清楚区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能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判断自己自我认知程度的方式。为什么重要呢?结合前面提到的不了解自己会带来的两个后果来看。

  关系中难以满足:

  如果无法区分想要和需要,那么我们会一直把生命浪费在肤浅的想要的事物上。而只有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例如,我曾经的一个来访者,因为急于成家而和一个并不是特别爱的男人结婚后,情感关系让她很不满意,但又无法离开。她告诉我,走进感情是因为想要组建个人家庭,可是她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从家庭当中得到些什么。

  通过深入交流,我发现她成长经历中缺失了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重视。可是她对自己在感情里的需要了解得非常肤浅,所以心里面一直只有「我想有自己的家庭」这个执念,却并没意识到她太渴望家的形式,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要。如果没有我们对于想要和需要的梳理,或许她会一直苦苦追求「有家」的状态,却长久无法理解自己的不满从何而来。

  关系停止成长: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朝着需要完全满足的完美状态无限接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的能力和方式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对于自己需要的认识如果不清晰,那么一个人的情感就可能在很长时间里被聚焦在一些反复尝试但一直得不到理想结果的事情上,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自己心智和能力的机会。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一位来访者,她生活中的几乎所有重要选择都是为了取悦父母。后来这种取悦的习惯也转移到了对待伴侣上面,结果她发现和伴侣的关系越来越差,而她感到无能为力。

  通过深入交流,我发现她其实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取悦,也一直觉得这样做很对不起自己。可是因为取悦总是能够换来他人的一点点认可,所以她不停地持续着这个很低效的模式,牺牲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来换取很少量的满足。

  她在亲密关系里,并没有拓展出其他的方式来获得认可,包括学会自己给予自己认可。所以她的成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和伴侣的关系也一直在重复从她童年复制过来的模式。这个模式在关系初期还能够维持,可是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产生时,这样的相处模式就难以避免地过时了。

  第三章 如何提升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模糊的概念,因为人很复杂,也在时刻变化。我尽我所能地谈一些和自我认知相关的问题,并在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好的关于自我提升的方法。不过不论用什么方式提升自我认知,都没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将会介绍的方法可能需要你持续地投入其中。

  自我认知为什么难?

  自我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我们总觉得我们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可是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完全关乎诚实与否。

  我们的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比如,此刻你应该注意不到自己的脚掌是什么感觉,可是当读完了这句话之后你肯定能清楚地感觉到脚掌的存在。人的意识像手电筒一样,照到哪里我们才注意到哪里。而人的内心又是很复杂的,像一个漆黑的房间,我们永远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

  自我认知度高的人,并不会比其他人「照亮」得更多,但却更熟悉自己。就好像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候就算伸手不见五指,你也能大致了解身边的物品。而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时你就做不到这点。

  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混乱的、支离破碎的,就好像我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判断一位刚认识的朋友。比如现在许多人喜欢读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学说帮我们在成长经历和当前状态之间建立连接,让我们知道现在的想法和行为,可能跟以前的某些事情有关。

  一个人的一生必然是有很多内在的逻辑和规律的,了解这些规律能解开我们的很多困惑,从而带来安全感和方向感。例如在情感咨询里最常见的场景:一个在感情里极端缺乏安全感的人通过咨询发现,触发自己焦虑的信号其实从儿时与父母相处时就存在,于是不再一味指责和控制伴侣。了解自己多一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与挑战,也能做出更周全的反应。

  自我认知度的高低也会受到我们欲望和目标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了解自己,而是出于某些原因拒绝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比如,一个害怕婚姻破裂的家庭主妇为了维持家庭而牺牲个人心灵成长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总把聚光灯对着别人,反而忽略了自己。

  自我认知能带来什么?

  我们和别人相处,如果了解对方,那么就更容易信任和理解对方,更愿意合作与支持。同样的,与自己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别看我们的灵魂每天都栖居在自己的身体里,但「我」和「自己」的关系,其实也是一个人际关系,是英文里 I 和 me 的关系,而且我认为这是所有人际关系里面最重要的。

  自我认知度高,你会更自信。自信是什么?就是信任、相信自己,因为你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为。由此你也会更容易自控,因为我们只能控制了解的事物,我们的情绪、需求、想法都是如此。

  自我认知度高,你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你会更清楚地知道出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自己做了些什么,哪些行为对事情的结果有影响。有些人脾气不好,自我认知又差,意识不到自己接人待物的方式很有问题,所以老是和别人闹矛盾然后被嫌弃,还反过来怪别人都无理取闹。这样的状况多反复几次,会使你很难在任何关系里有安全感,因为你会觉得这世界似乎都是讨厌你的。

  自我认知度高,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更加有方向感。缺乏自我认知,就好像没有目的地的自驾游,只是看哪条路不堵车就往哪走,到了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了解自己的需求、目标、追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发自内心需要什么,都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自我认知度高,还带来更好的自我照顾(self-care),或者说自爱。还是拿人际关系打比方,我们往往喜欢指责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给他们贴标签。但是对于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心里面总会多一份宽容——「他(她)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也会很容易产生自责和负罪感。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优劣好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就不会时刻感到挫败了。

  提升自我认知的最佳方法

  这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干货部分。首先想说明两点:第一,自我认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怎样去衡量高低,怎样才算足够好了,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就好像你的人生怎样才算成功一样,都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第二,这个方法,会花费你非常多的时间,过程也不会那么轻松,我建议你不要急于求成或带着完成作业的心态去做。人生中难得有一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事情,这是其中之一。

  这个方法是我大学阶段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期末作业。当时写两千字都感到困难的我,花了一个多月,访谈了好几位亲人、朋友,最终删删减减勉强维持在了两万字以下。我极少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而感到自己的人生就此不同,但这是最难忘的一件。

  具体来说,你需要:

  一、划分人生阶段

  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 8 个阶段——这数字没有特定含义,只是一个结构上的要求。每一个阶段用一个重要的事件或者时间点来界 定。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开始,最后一个阶段一直持续到当下。

  二、罗列重要事件

  每个阶段里,找出 10 件对你影响重大的事件——这个数字也仅是一个结构上的要求而已。这些事件应该对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轨迹、人际关系有比较大的影响。

  我建议你关注一些这样的事件:生活轨迹变化的转折点,重大的失败或意外,重要的决定;情感上冲击很大的事件,记忆深刻的事件,另外这些事件多半与他人有关系。我建议你重点关注与父母或者其他亲近的人有关的事件。

  罗列这 80 个事件本身可能就是个挑战,有的需要努力回忆,有的需要去询问他人。你可以先定义好一个阶段,去搜罗事件,分析,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分析事件

  每一个事件下面,你都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认知和想法上的变化?

  2.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冲击或者影响?

  3. 这个事件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4. 从对这个事件的回顾当中,你发现了自己有哪些想要和需要?

  内容上没有太多要求,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的个人史。只是你需要尽量细分大约 8 个阶段,每阶段大约 10 件事情,每件事情 4 个问题、回答,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足够细化。你可以每个问题随便回答下,也可以详细地写。要花多少时间,要写多少,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的收获

  这份「作业」你可能会写很长,长到超出你的预期。写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哭,会笑,会感慨。你可能需要他人帮助你回忆。我介绍身边的一些人尝试过这方法,包括我的长辈。我没有看他们写的东西,你也最好别给别人看,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看的时候,你才能最诚实。但是大家给我的反馈一致:做这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太多益处。

  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因人而异,我只能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首先,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对我而言助益甚多,一边写一边思考,使我看清了很多以往忽略的或者误解的问题。第二,写完之后,整个人有一种「觉醒」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以及带来的思考,会持续影响自己很长时间。第三,可能有些问题写了之后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但是短时间的不舒服换来的是长期的内心的平静。第四,你对自己的理解会变得非常宽广,你甚至会看到自己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而不再只是把什么事情都归结于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第四章 你真的了解你的伴侣吗

  关于了解伴侣的问题,很多恋爱中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两个人都这么亲近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亲密和了解并不是成正比的,事实上有的时候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时,反而会因为好奇心和神秘感而趋之若鹜。

  这正是「不了解伴侣」的破坏力所在,它是一个在「和平年代」里毫不起眼的问题,两个人的关系可以看上去非常正常甚至甜蜜,可是一旦遇到重要问题后暴露出来,就会有种颠覆性的、幻灭的、「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感觉。

  我的一个朋友,和老公结婚三年多,孩子都已经一岁多了。有一天她发现老公和客户出去玩时找了性服务,顿时因此崩溃。她说一直觉得自己老公在性方面很保守,无法想象他会有这样的举动,而老公给她的解释是他认为因为工作而逢场作戏的事情是可以被容忍的。

  我问她,你们谈恋爱的时候有聊过关于性和忠诚度的问题吗?她很无辜地朝我摇摇头:「这种问题怎么好意思聊呢?」很不幸的是,这样的答复,出现在非常多向我求助的人口中。如果是还处在谈恋爱的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分手,但是在生活、利益和子女等问题的纠缠之下,就有进退两难的感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会选择忍耐,降低底线和标准,以此来保住关系。可是当你在容忍的同时,也就损失了相当多的亲密和信任感,导致的结果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

  因为恋爱时不够了解伴侣,缺少了必要的沟通,婚后感到难以共处的案例,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个。

  读者来信:

  我和老公恋爱一年结婚,现在孩子都两岁半了。结婚那会儿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而且对自己为人处世能力不太有信心,所以不想那么早结婚。但是老公家人着急,他为了照顾家里人的感受,就说服我结婚了。

  他工作非常忙,陪伴我和孩子的时间有限,就是在一起时他的电话也是响个不停。而且他还特别喜欢玩游戏,回家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个不停,不会主动帮我干家务,除非我表现得非常不满时,他才会问我需要干些什么。他在他母亲家啥都主动干,但是一回到我们家,就乱扔衣服,对此我很生气。

  另外,自从我怀孕,我们就没有过几次夫妻生活了。我老公做爱没有前戏,没有前戏,我没办法配合他,也不愿意为了满足他就妥协。他有时会增加一点前戏,但是他硬的时候我还没准备好,他插进去就又软了,我跟他几乎没有过性高潮。他很保守,不愿意事后和我谈夫妻生活的事情。为此我很排斥跟他做爱,他现在也要求得少了。

  结婚的时候,算命的说我们「八字不合」,但是我从来不相信这些鬼话。可生活了这几年,我也觉得我们很多地方都格格不入。我们会为了孩子吵架,他老是说我爱训他,但我确实没有那个意思,可能是我不太会说话。老公总是希望我能哄他,但是我更希望我的老公是个能一回家就体贴我、主动关心我、爱护我的人。

  我很困惑,我该怎么做才能和老公过上正常生活?

  我的回复:

  婚前误区,根据我的理解,你的状况是和老公婚前交往时间有限,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培养起比较有效的沟通、相处模式。另外,对双方家庭和各自生活方式上的喜好也没有了解清楚。这些状况你们在婚前没有预见到,而在婚后又没有处理得很好,结果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种局面,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这其实也是很多夫妻之间常见的问题:谈恋爱的时候只忙着去甜蜜开心了,在从情侣转换成夫妻的过程中,低估了婚后生活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遇到的无非就是「你有多喜欢我」这样的问题。

  可是家庭是一种比恋爱关系更复杂的状态,涉及到更多的人和事。所以当初你们带着恋人的甜蜜走进婚姻,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总会觉得很惋惜。当初如果有更充分的准备,如果你能够稍微强调一下自己需要空间继续成长,今天的局面或许会好一些。

  借这个机会向更多还未结婚的朋友提个醒:请重视两个人的关系基础。如果两个人之间还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处理矛盾、共同面对问题的良性沟通模式,如果关系还没有经历过什么考验,或者说有点经不起考验,我会认为这段关系作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

  婚姻和家庭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责任和挑战。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家人和社会的催促下糊里糊涂走进婚姻的,殊不知这些催促你们的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你们够成熟、有能力去承载起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许这些人自己也不知道婚姻需要有好的关系作为基础。

  回到你的情况里,你要看清楚你们婚姻的现状,不是单纯的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矛盾的问题,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去审视和重新巩固你们的关系基础。否则,就算当下的矛盾化解了,未来遇到新的挑战还是会感到困难重重。那么,如何巩固关系基础呢?

  首先我注意到,你们的关系在很多层面都产生了问题,从生活方式到育儿方式,从大家庭关系到夫妻生活,从家庭责任分配到情感交流方式。这些问题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网络。当某一个问题恶化的时候,其他方面也会跟着受牵连。当你试图去改变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来自其他问题的阻力很大。

  比如当你想要重新分配家务事的时候,对方可能因为你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夫妻生活的不和谐,而拒绝配合你。很多关系不好的夫妻处境都是如此。所以,在尝试改善关系的时候,会有无从下手、无能为力的感觉。

  但这是否意味着你们的关系没救了呢?其实不是。给你提供两个思路,来重新看待你们的婚姻。

  第一,在我们的专业领域有个概念叫做优势视角,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把着眼点放在那些优势的、积极的方面,并且从中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们的婚姻里其实有不少优势,比如老公对婚姻的责任感很强、情感上专一;比如你们即使有很多矛盾,他也并没有完全拒绝沟通,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希望;比如工作上很努力上进,等等。所以,当你在寻找调整策略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我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能让这些优势继续持续下去,甚至是更大程度地发扬?」

  第二个思路是,虽然你们遇到的问题很多,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当你们遇到意见不统一、沟通不畅的时候,总是会产生矛盾冲突,而你们似乎也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矛盾。

  你婚前表达过对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不太有信心,那么现在你就要知道,你为人处世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结婚而消失。反而现在你面临更大的考验,更加需要关注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表现。比如他老说你喜欢训他,而你自己的意思又不是在训他,那么是否可以问问他:「如果我想表达 xxx 这个意思,你觉得我用怎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会最容易接受?」

  关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更多的还是需要平时有意识地去学习和积累,千万别觉得这种事情可做可不做。我处理过的很多夫妻关系不和的案例,归根结底都是两个人在细节的处理上沟通不好,矛盾积少成多,最后就感觉无药可救了。

  你们关系的改善,不是单纯的你要求他怎么对你更好就能解决的问题。我相信你老公也是爱你的,肯定不会故意对你不好。所以当他面对你的时候,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他对你好,是什么事情让你们关系里本来好的方面无法得到发挥?在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表现方面去找改善的方向,一定能够有起色。

  第五章 聊什么话题才能了解彼此

  知道了了解彼此的重要性,下面一个问题就是 how 了。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话题列表。你可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真爱测试,如果两个人一起聊透所有的话题后能够对彼此的答案和态度感到满意,那么你们俩应该是非常适合的。

  伴侣关系里比较核心的问题:人际关系、性、生活方式。我们在这几个方面大多会有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难改变和妥协。所以一旦这些方面遇到问题,强行的忍让可能会非常伤害关系。所以我会很鼓励你和伴侣在决定稳定下来之前把对方这两个方面看清楚。

  1.人际关系的处理:这里面主要是处理和异性关系(同性恋关系里,相应的就是其他同性)的问题。很多人的关系里出现信任危机都是因为伴侣的生活中无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颇有魅力的异性,从而引发猜疑和嫉妒。这种情况是很伤关系的,因为与其他异性的关系,有可能直接破坏两人之间的信任,而信任的恢复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

  所以两个人如果要一起相处下去,处理好和其他异性的关系,你们需要去聊聊这样的一些问题:

  - 你如何看待确立关系 / 结婚之后,和其他异性朋友的关系?

  - 在有了伴侣之后,你在处理和其他异性的关系上,有哪些原则?

  - 对你来说,那些行为或者事情是尤其会影响你对一个人的信任的?

  - 当遇到和其他异性的关系可能影响我们之间的信任时,你会怎样做?你怎样看待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 当我们两人的信任因为这方面问题受损时,你最希望看到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修复信任?你怎么看待我提出的修复方式?

上一篇:起吊装置无处架设,巨大构件运输难,没有施工场地
下一篇: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地址在哪里?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