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廖梓豪英年早逝,入职哈工大仅8个月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5-30
手机版

  原标题:北大博士廖梓豪英年早逝,入职哈工大仅8个月,评论太没有人情味

  考上好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是很多学生与家长的期盼,但眼看着生活一点点好起来,意外却率先到来,那也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北大博士廖梓豪的事情也让人深感惋惜!

  科研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年轻的科研学者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钻研更加深奥的事情,也常会“内卷”起来,但与之而来的却是被“透支”的身体健康,年轻学者猝死的情况也屡次发生。

  “身体是本钱”,奈何很多年轻人仗着年轻气盛,认为自己身体能扛得住,殊不知猝死越发“年轻化”,而北大博士廖梓豪英年早逝,也给其他年轻学者“敲响警钟”!

  素质教育越发发展,优质人才数量也不断增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者,并推动着社会更好的向前迈进,尤其是能成为大学教授,本身也具备着颇高的学历与素养,并前途无量。

  高校教师门槛颇高,报考难度也比高考、考研考博等高得多,尤其是想要成为985名校的教师、教授,那更是精英中的“佼佼者”,而廖梓豪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廖教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院的助理教授,虽有“助理”二字,但实则是因为人家北大博士毕业仅才1年时间,资历尚浅才如此,等熬个几年助理二字也会被摘下,但一切却戛然而止,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人会英年早逝?

  据悉廖教授是在假期回老家时,突发心脏类疾病,终年31岁,而他入职哈工大仅有8个月的时间,但学校却特意发出讣告,并给予其高度认可与赞赏,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关怀爱护,并对学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深表哀痛!

  而他不仅是北大法学博士、哈工大助理教授,本科也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博都是北大,在读期间还多次获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等,更是校级优秀毕业生,也可谓是十分优秀了。

  每失去一名优秀的年轻学者,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损失,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而年轻学者科研压力越发沉重,部分高校还有着“非升即走”的制度,想要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便只能全力以赴的去拼搏。

  但廖教授年仅31岁,正值青壮年却突然离世,也叫人感慨万千,而笔者想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要不得,吸取前人经验并更好改善自身,才能在成功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

  廖教授不论是学历还是科研成果,都无疑是很优秀的青年学者,奈何“天妒英才”,入职哈工大仅8个月便离去,但评论区除了悼念之余,还有其他的声音,有网友直言:若是理工科还能让人感叹,文科专业的就无所谓了!只能说评论太没有人情味了!

  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并敬仰,但评论却却恶意满满,甚至还有的网友直言:有啥突出贡献?大可不必这么吹捧吧!

  正所谓“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网络虽说言论自由,但也是有前提的,更不是随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肆意点评他人的生活,那过于浮躁的情绪,也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深渊”。

  大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身体健康问题,更不要为了学习废寝忘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更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不断向上攀登,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那站的再高也意义不大,终将会成为一场“泡影”,还让家人跟着伤心。

  尤其是硕士生、博士生更要保持清醒,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固然是首要任务,也关乎自身能否顺利毕业或就业,但若是没有良好的身体支撑,显然也是万万不能的。

  更何况能够考上985名校本就不易,当上大学教授也比想象中困难的多,学生也要找准努力的重心,并合理规划未来走向,若是感到身体不舒服,那可不要硬撑,别拿身体开玩笑!

  而笔者认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太阳落山还会照样升起,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与其透支自身的能量,不妨及时调整好心态,在必要的时候缓一缓,放慢下脚步,遵循内心的想法,可别等失去了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写在最后:年轻学者的科研压力大,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但若超出自身能力承受范围内,那也要懂得合理拒绝,并充分保障自身身体与安全,大学生们也要痛定思痛,谋定而后动!

  话题:你认为科研人员的压力是否过大?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上一篇:盘活“土特产” 拓宽“振兴路”
下一篇:“史上最火五一”结束!台湾眼巴巴看大陆热闹,蔡英文举动惹众怒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