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11个方面重点任务推动临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07-08
手机版

  转自:临沂发布

  7月3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了临沂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总体情况及相关重点工作任务,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赫连海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陶? ?园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沈? ?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三年行动的总体要求是,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在推进“万亿工业、万亿物流、万亿金融”中放大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战略位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到2025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动能转换塑成新优势、科技创新注入、商贸物流转出、乡村振兴谱写新华章、品质城市彰显新魅力、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绿色低碳呈现新气象、社会文明刷新新高度、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蹚出新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年行动确定了11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动力换乘、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方案,抓好“千亿产业”支撑、“百亿企业”领航、突破“增量招引”、赋能工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八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实现“三年翻三番”。

  二是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鲁南经济圈科技创新标杆城市。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2.6%以上。

  三是加快商城转型升级、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以现代物流城建设为核心,做优做强“四个商城”,加快“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再造一座现代化的全新商贸物流城。到2025年,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突破7200亿元、10000亿元。

  四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乡村振兴沂蒙画卷。编制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建好“五个乡村”,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培育“专精特新大”产业,实施四雁工程,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行政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达到90%,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

  五是对接融入区域战略布局、建设近悦远来的区域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城镇扩能提质战略,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到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

  六是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提升供给质量,推动重点消费暖流、文旅消费引流、中高端消费回流、新兴消费强流“四流汇聚”,充分释放市场需求,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每年实施1000个以上省市县重点项目,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现代水网。

  七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绿色低碳优能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防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9%。

  八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强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到2025年,营商环境迈向国内一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70万户。

  九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汇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抓好红色基因传承、文明临沂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以沂蒙红色文化为标识、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先进时代文化为引领的传承创新体系,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建设文化强市。

  十是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社会民生保障能力。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2.2左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左右。

  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和谐平安临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粮食、能源、金融、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一排底线”,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确保经济运行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答记者问

  市三年行动提出要加快动力换乘,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请问,下步构建具有临沂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主要是什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临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将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奋力构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先进工业新动能。

  一是坚持链式发展,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实施“链式提能工程”,深化“链长制”,开展“雁阵形”集群培育行动,加快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乃至产业共同体转变。力争八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打造五百亿级产业6个,其中冶金、食品、木业达到千亿级。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着力培育“百亿企业”。对领航型企业,实施“链主领航工程”,全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对“50优”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通跃升通道,加速向“链主”企业迈进;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力争2025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达到12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4400家,每年新增“小升规”企业300家以上。

  三是坚持效能为先,着力推动“降碳增绿”。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现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60%左右。实施“绿色低碳工程”,扎实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现高耗能、高耗水行业效能提升。2025年,市级绿色工厂(园区)达到100家。

  四是坚持生态为要,着力实现“多向赋能”。实施临沂市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两年行动计划,2025年,争创省级以上奖项20项,培育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15家以上。加快两化融合,对标“灯塔工厂”建设标准,推动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每年培育1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2025基本实现“一链一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0。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请问临沂市科技局在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科技局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深化科技改革攻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创新活力、企业自主创新力和产业科技支撑力,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一是构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持续加大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沂蒙山实验室建设,加强各类省级科创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布局建设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目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50家左右,力争年底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

  二是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扎实推进“绿色宜居”“北斗星动能”“绿色肥料与土壤健康产品”等示范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继续攻关研发一批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在生物医药、激光产业等战新领域及机械、冶金、医药等主导产业领域,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推进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采取“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00项左右,以“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方式,深化协同创新,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引进转化和科技应用示范,为绿色转型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科技保障。

  三是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依托国家、省和市级重大人才计划,持续加大科技领军人才、“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力争2023年新建市级“人才飞地”10个以上,引育机械、化工、战新等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15人以上。组织开展“创业沂蒙·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以赛代评”形式,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40人以上,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领域引进带资金、带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科技型企业10个左右。

  市三年行动提出要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请问,下一步我市在生态环境领域将采取哪些措施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临沂。重点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是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入园项目共享规划环评检测数据,实施打包、打捆环评审批,优化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提前介入、精准帮扶,预支主要污染物指标、统筹调剂二氧化碳指标,全力做好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引导重点行业创建A级、B级及绩效引领企业、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差异化管理。开展生态环保科技帮扶活动,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难题。

  二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培育壮大新动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着力打造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强制审核、生态园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导向(EOD)的开发模式试点,争取1-2家省级批复命名的生态园区、2-3个进入省级支持的EOD项目库。

  三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印发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方案,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建立健全排污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动态消除Ⅴ类及以下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将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纳入监管范围,确定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切实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全部发电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认真组织开展月存证,推动发电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倒逼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严格落实“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制度,确保“两高”行业碳排放量只减不增。建立碳足迹评价基础数据和指标体系,完成5个行业11家企业的碳足迹评价工作。筛选低碳发展基础较好,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县区、园区和社区,开展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试点示范创建。

  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请问我市将围绕哪几个方面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我们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一是全面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突出抓好电力、油气供应和储备能力建设,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加快清洁电力发展,抓好支撑性电源建设,持续发展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加大油气供应协调力度,确保满足民生和工商业用气需求。加强油气等储备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机结合、互补联动的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和风险应对能力。

  二是加快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充分发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性作用,坚持供消两端集中发力,大幅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在供给端,壮大可再生能源供给规模,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大力推进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集中式项目开发建设,将分布式光伏作为光伏发展的重点方向,纵深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试点;实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生物质供热、生物质天然气等综合利用方式。在消纳端,着力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实施新型储能工程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调峰填谷能力,加快推进蒙阴华皮岭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推动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三是着力构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发挥传统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油气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化石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煤电方面,在确保电力、热电接续供应前提下,有序推动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系统推进在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油气方面,加快推动我市境内油气管道项目建设,提高全市油气上游供应能力和油气输送能力。在保障气源稳定供应基础上,有序推进天然气在居民采暖和工业燃料等领域推广应用,提升天然气消费利用水平。

  发改部门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牵头部门,请问,市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推动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市发改委将会同各县区各部门,从机制、政策、战略、项目等4个方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力争快突破、早见效。

  一是抓好机制运行。参照省里模式,市里成立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该项工作的总体设计,研究部署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市发改委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抓好统筹协调,全力做好产业引导、项目谋划、督导落实等工作,加快构建“市县一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好政策突破。重点打造“1+15+N”的政策体系:“1”是全市三年行动计划,“15”是各个发展主体的三年行动计划,“N”是分行业、分领域落实举措。同时,紧盯上级政策动向,主动对接汇报,争取更多政策在临沂承接落地。

  三是抓好战略实施。深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高质量完成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守护好生态屏障,增强固碳能力。用好革命老区振兴重大政策,深化济南-临沂对口合作,高质量建设济临经济协作区。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沂河新区为支点,打造“山东向南拓展的战略桥头堡”。加强三圈联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联合打造鲁南高铁枢纽城市群,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

  四是抓好项目建设。纵向用好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横向一体化推进,一切工作到企业、服务帮包到项目,高效统筹要素资源,让“好马吃上好料”,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培育形成更多的增长点。

上一篇:社区医院引入“数字诊室”,AI技术受居民欢迎
下一篇:省市场监管局检查指导第二十九届“兰洽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