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打造“枢纽新城”靓丽身姿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多年来,淮安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公、铁、水、空、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淮安人民的“飞天梦”“高铁梦”“高架梦”先后成为现实。新征程上,淮安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高铁、航空、高速、港口、城市交通等领域全面发力,打造“枢纽新城”靓丽身姿,重现“运河之都”繁华盛景。

  新闻回放

  

  2019年12月16日,高铁淮安东站的广场上,市民载歌载舞。伴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声,一列“和谐号”动车承载着淮安人的梦想和期待高速驶来,当天,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同步建成通车,淮安迈入“高铁时代”。

  数说十年

  

  2013年

  金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淮安“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2014年

  205国道淮安西绕城段建成通车,使淮安城市的“腰腹”再扩20平方公里;

  2015年

  有轨电车1号线开通运营,成为国内运营里程最长的无触网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也是国内首条进入城市核心区运营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淮安机场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迈入国际机场行列;

  2017年

  新建的淮海路跨古淮河桥、京杭运河黄码大桥同日建成通车;

  2018年

  淮安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

  2019年

  市区首座全钢结构桥梁——淮安运河大桥建成通车;

  宁淮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成后,南京、淮安两地间将实现1小时内直达;

  市区内环高架全线通车,淮安中心城市正式进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2020年

  淮安至上海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

  2023年

  “淮安港—上海港”定班运营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启动,这是苏北地区第一条定班运营海铁联运班列。

  筋骨强健 构筑立体交通网络

  2020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淮安至镇江段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江苏脊梁”的高铁线,赋予淮安高铁时代更多现实意义——从此,往南京、上海再也不需从徐州东站中转,淮安真正实现铁路网的南北贯通。

  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彦波回忆说,十年来,历届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站位、大格局研究、谋划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建成金马高速、宿扬高速淮安段,京沪高速扩建工程、市区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完成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工程,淮安港三期、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淮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在淮安大地次第上演,让淮安形成“公铁水空”统筹发展、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重要客货转换中心。

  

  “立足‘枢纽新城’的崭新定位,重塑‘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辉煌。”胡彦波介绍,在新一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淮安是京津冀至长三角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徐州、连云港作为组合枢纽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未来,淮安将继续聚焦“153”发展战略,构建“七纵十二横”普通干线公路网,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从“公铁水空”多方面发力,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曾经,奔流不息的大运河,造就了淮安辉煌的历史,今天,‘公铁水空’综合发展的淮安,正阔步迈进崭新时代。”胡彦波说。

  脉络通达 崛起物流枢纽城市

  

  一艘艘货轮一字排开,停靠在泊位上,高耸的龙门吊繁忙作业,色彩各异的集装箱从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初秋时节,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运河,淮安港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如今的淮安港,已成为江苏内河规模、自动化程度领先的集装箱码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江苏内河港之首。

  “以前‘货等车’,如今‘车等货’。”市港口物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永一告诉记者,今年5月,“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定班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淮安港海铁联运进入新阶段。班列由淮安直达上海芦潮中心站对接上海洋山港,将淮安及周边地区外贸货物通过上海港运往全球。班列铁路运输时效快,可为相关生产企业降低25%的物流运输成本。

  

  “脉络通达”是为了“物畅其流”。李永一介绍,2012年,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5.5万标箱,到2022年年底,已突破40万标箱。这是淮安港自2009年开港以来创下的最高纪录,将多年保持的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淮安已开通至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三条海铁联运外贸集装箱发送线路。”他说,未来,淮安港将继续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进一步提升港口规模和枢纽能力,强化中转运输功能,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在淮安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精准落地。待三期扩建提升工程完成后,淮安港将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支撑淮安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服务枢纽经济发展。

  气血红润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铛铛铛铛……”伴着静静流淌的里运河水,有轨电车奔驰而来,从游船画舫到电车飞驰,跨越百年,两种不同时空的交通方式,在此刻并行,一个承载历史,一个洋溢青春,共同书写淮安人的幸福生活。

  

  这种古今交汇,开启于2015年12月28日。当天,淮安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通车运营,成为国内首条进入城市核心区运营、里程最长的无触网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从此,节能环保、快捷准点、安全舒适的有轨电车逐渐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我上岗的第一天,始发站人潮涌动。”淮安首批现代有轨电车司机熊正兵说,近8年来,他驾驶有轨电车,穿梭在城市里,感受高楼渐起、车辆提速,“准时准点、速度快,现在坐有轨电车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火车’。”

  “它是城市交通主干线、便民利民连心线、中心城市亮丽风景线和低碳节能环保示范线。”市现代公交集团、公交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智敏介绍,时至今日,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客运量近57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6万人次,安全运行超1300万公里,电车运行准点率、运行图兑现率、乘客满意率等多项运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目前,淮安市区拥有公交线路101条、在线运营公交车1482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未来,淮安将积极构建以有轨电车1号线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特色公交为延伸的多层次综合公共交通网络,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出行便、安全保、服务优、感觉美”的幸福公交高品质服务。

  

  从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到立体交通、枢纽新城,如今的淮安,区位条件和战略优势正在失而复得。“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构建立体多元、内外畅联交通网络”“抢抓国家重点支持枢纽城市补链强链机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级,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市委书记史志军多次强调,要立足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新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我市正加快宁淮铁路、淮安机场三期、淮安港三期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当下,淮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重塑历史辉煌。

  来源:淮安发布

上一篇:河南环景设计:影视后期行业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大学生将付费餐具带走引热议 多地出台规定,明确餐厅不得收取消毒餐具费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