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何以为“家”?21日相约天一文化讲坛,倾听“文学中的人性分析:巴金《家》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何怀宏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22年10月

  本书是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的政治哲学散文集,历时5年,由35篇作品结集而成。本书收录的文章,多为书评序跋、题记讲演、推荐语、书单,乃至对一些学者的回忆等。作者以伦理与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历史与现代、思想与现实、政治与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见独到,鞭辟入里,不光是对他作的品评鉴赏之语,更渗透着一位文化学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何怀宏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年3月

  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你愿意追求何种类型的美德?财富、权力、卓越、名声在你的人生中居于何种地位?

  著名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邀你一起对话和寻求智慧:生死之事实、人性之可能与限度、人际之好恶、人与外物之关联、美德的培养、人生理想和幸福的多种途径,于幽微洞察中探讨生命的空间与活法。

  本书文字温润、雅致、真切,饶有意味,融见识、故事与哲理为一体,兼具历史的深度和思想的锐度。

  

  何怀宏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23年1月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对死亡的恐惧、对善恶的追问、对未知的恐慌,而这些问题往往无处问寻,后只能独自承受、默默消化。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年轻时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当他的孩子也遇到这些问题时,他就专门写了一本小书来为孩子答疑解惑,分享他多年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作者用一个个人生小故事,娓娓道出生命的真谛。这些文字,如灯塔般为困惑中的孩子拨开迷雾,指引他们热爱生命、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何怀宏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3年7月

  本书核心要探讨的是文明的“前”、“后”两端:前端是指人类将要进入文明和进入之后一直到物质基础、政治秩序和精神文明的形态基本确立,即几大文明的根本价值观开始分流的一段时间;后端是指人类进入思想启蒙和工业文明以来的时代,尤其是进入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

  在文明开始的一端,先是追溯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接着探讨人类和它们的关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动因,从物质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精神文明的基本过程,信仰和价值观在和政治的互动中所起的作用,等等。

  在现代的一端,则主要是反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成败,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注意价值的转换和趋同,观察它的推进者和抵制者,思考它遇到的挑战和危机,预测它可能的走向。

  同时,本书也会注意两端之间的联系和对照,尤其是物质层面对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及不同价值观对各种文明的引导及其在全球的汇合与撞击。

  揆诸西方学者的文明史著作,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到汤因比的文明史研究,虽然都是观察与思考并重,但对中华文明却不易有深刻的亲身体验;而中国学者的中华文明史著作,则往往局限于自身,且反省和危机意识不足。

  

  何怀宏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年8月

  人脑不断植入芯片,或能成为 的超人,但我们还会有属人的丰沛感受和无限创意吗?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便利,但会不会某 越过奇点转而操控、替代并加害人类?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或能治疗许多疾病,但会不会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凡此种种,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音还是噩耗?始于惊奇,终于敬畏。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从底线伦理和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现实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性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设想。高科技的种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何以为人,何以为物,人曾何为,人将何为?!

  

  何怀宏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11月

  《世袭社会 : 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作者提出了“世袭社会”这一解释性范畴,描述并分析了西周至春秋时代的社会形态,并围绕着春秋时代世代沿袭的大夫家族,阐释了世袭社会的成因、运行及文化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社会的鼎盛期同时也就是其衰亡之开始的原因,并说明了促使它解体的诸因素以及孔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本书的主旨是对西周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提出另一种观察角度和解释框架。

  

  何怀宏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11月

  《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承续了梁启超《新民说》的精神意绪,致力于使中国的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转化,希冀能对近代以来中国的道德及社会重建尽一点力量。作者借助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在将传统良知论进行思想转化的同时,从恻隐、仁爱、忠恕、敬义、明理、生生、为为七个方面阐释并构建了一种强调底线与基本义务的、面向中国现代社会的个人伦理学。

  

  何怀宏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11月

  《道德·上帝与人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是作者试图将社会伦理、精神追求、基本规范与 信仰联系起来考察的一种尝试。这不单涉及如何认识中国以至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 涉及如何看待“现代性”的诸多问题。作者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思想都是作为问题而出现的,陀氏提出的不仅是他自身时代的问题,也是整个“现代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作者看来,主要是围绕着道德、上帝与人的范畴展开的。

  

  何怀宏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11月

  《选举社会 : 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作者在本书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选举社会”的基本概念,并试图用它来概括中国从秦汉至晚清社会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及一种自成一体的社会形态。本书的主旨是:对中国从战国这一过渡时代直至晚清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提出一种有别于流行观点的社会学阐释,以便为诠释中国自秦汉至晚清的迥异于西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一条新的合理思路。

上一篇:大学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 既要有“劳动”又要有“教育”
下一篇:从明月峡出发探寻蜀道传奇 川大教授李勇先:蜀道是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丨寻路蜀道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