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管理EDD考博真题汇总(育明学员回忆版)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2010-2019年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管理EDD考博真题汇总(育明学员回忆版)

  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整理

  北大高等教育管理EDD考博每年录取的人数大概为25人,2019年录取的考生中有9人是育明教育学员。北大教育学考博EDD初试难度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大家对真题不了解,所以,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备考。育明全套视频课程讲解参考书、历年真题、考试重点、命题趋势。过去十年,育明教育一直在研究北大教育学院考博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北大EDD考博每年录取的考生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育明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二是考前精准押题,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视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试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具体登陆育明官网咨询或者登录“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自主购买课程进行学习。北大教育学考博Q群:1052-8238-0

  2020年北大edd考博笔记(2019年第一名整理)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亦即教育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接触到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

  (二)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内涵是指思想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但是强调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其他社会生活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子女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社会教育中,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都是教育者。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

  (三)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校园等)中。

  教育活动方式是指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它具有动态性和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选择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状况,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修养水平。

  (四)相互关系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内容是师生传承的精神客体,要使三者形成一个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选用并通过一定的中介,即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注意: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可以将教育已有的历史发展分为两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古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原始的教育。需注意,原始的教育方式并不局限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有了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但那是极少数人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的,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西方古代学校有一些共同特征: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骑士、君子等;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的也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门技术教育。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到了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独占,所有的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因此,从学校产生之日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奴隶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而他们正是当时社会的直接生产者;能进学校的是与直接生产无关的统治阶级的子女。奴隶主并不关心生产,他们要生活得更好,不是靠改进生产,而是靠占有更多的奴隶。这就决定了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不仅相脱离,而且极端鄙视生产劳动。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历史的观点看是不可避免的,它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然而,也正是这个分离使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长期相脱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奴隶社会的学校是这一传统的起点,封建社会的学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传统。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越来越成为限制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限制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消极因素。

  (二)现代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19世纪中叶以后,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了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都具有强制性。正是这些强制性法律的实施,使得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及了初等教育。在20世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完成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国家由教育的极端落后向普及教育迈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教育的阶级性比较明显,主要为新型的资产阶级服务,不反映或很少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但是,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教育的阶级性越来越不合时宜,越来越受到来自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方面的批判。在此情形下,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就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既要培养统治和管理人才,又要培养大量的劳动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科学技术教育的分量,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地位,使之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演示实验、实习等方法。这样,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并在学校职能健全以后解决上下级别学校的衔接、不同类型学校的分工及办学权限之类的问题。于是,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的早期,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上一篇:幼儿美术培训为何备受追捧?家长该如何正确认识幼儿美术培训?
下一篇:义务教育的起源、发展与我国的义务教育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