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年,今年的“幼小衔接班”特别红火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又快暑假了,今年的“幼小衔接”班特别热闹,在没有了教培机构的幼小衔接后为什么市场还这么火热?因为需求真的存在。

  之前有过一篇报道,燕山星城幼儿园园长杨毅说:“双减”前每到春天,园里的大班孩子就会纷纷离园上学前班,过去幼儿园周边学前班泛滥,每年大班第二个学期会流失近四分之一的幼儿。在商家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送到了学前班。”

  那“双减“后的现在呢?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有效遏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对于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据调查,曾经的“学前班热”有所缓解,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渐少。“双减政策落地后,幼儿园大班的在园人数得到了保障。”朝阳区教科院学前教研部主任黄培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份针对6238位家长的调查显示,部分家长依旧对幼小衔接心存担忧,有相当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前应接受拼音、数学、汉字等方面教育。依然有过度重视知识储备的倾向,将学习排在入学准备的第一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幼小衔接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表示孩子在上小学前接受过或计划接受汉字认读、汉语拼音、英语、逻辑思维、数学计算等学科类学习培训。

  有近一半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每周参加学科类学习培训的时长超过3小时,超过10%的孩子每周培训时长超过6小时。

  其实家长的这种焦虑多数来自之前孩子的入学经历或者亲戚朋友间给出的“经验”之谈,导致了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入学准备不足。

  孩子真的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我举一个例子,你们觉得孩子进入小学后有多长时间去适应呢?

  我自己十多年课后服务经验给出我的看法——一周。

  一年级入学之后,第一周的学习强度确实不高,语文主要以认识简单字为主,数学以认识数字为主。

  但是第二周开始,数学会进入加减法的学习,语文会进入拼音的学习,学习难度直接提高了很多。

  而这些课程多少时间需要完成学习呢?答案是一个月。

  所以,对于很多学习能力普通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出现“跟不上和学不牢”的情况。我见过太多因为学拼音和学计算学到有点厌学的孩子。

  

  除了学习以外,实际上还有生活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而这些内容往往也全部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1、学习方式的不同

  幼儿园的上课时间短,一般以10-15分钟一堂课为主,并且注重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

  小学却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课时长度是45分钟,学习以老师的课程传授+例题来学习知识,课堂时间长,纪律要求高,要保持安静。

  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并且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还要做作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2、在标准和要求上不同

  小学阶段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好就容易挨批评。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就行,乖乖地不出什么大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育部颁布《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还发布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同时也力推“双向衔接”。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国家其实是很重视幼小衔接的,但是目前的“双向衔接”无论是幼儿园端,还是小学端都存在执行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幼儿园和学校双端开展的困难。其实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校都逐渐开始重视幼小衔接的工作,但是好像工作开展的都不是很顺利。

  对于幼儿园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与需要了解不深刻,很多开展的幼小衔接的内容不符合家长和小学的预期;而对于小学来说,因为教学体系的原因,很难专门安排时间来给新一年级的孩子组织衔接的课程。

  

  1、教培、托管机构可以组织开展“幼小衔接”吗?

  我们先来看看双减里对于这块的规定: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八、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因为上幼小衔接的孩子都还没有上一年级,均属于学龄前,所以校外任何机构开展“幼小衔接”都涉嫌违规。

  为什么这里说是涉嫌呢?

  因为哪怕采用的教材与小学课本知识体系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语文的识字、数学的思维启蒙、英语的口语也很难界定是否属“学科类”课程。

  

  2、市面上的机构的幼小衔接课程更是参差不齐,家长难以判断。

  因为我们自己之前开展过幼小衔接教材,我们有很多幼小衔接的教材。无疑的,这些教材全部,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全都过于重视“知识抢跑”。

  而那些在我看来更加重要的“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内容其实占比课程的内容非常少。

  哪怕有,这些课程的内容质量也堪忧。

  

  我自己是课后服务行业的,但是我其实对于现在托管机构普遍开设幼小衔接课程的情况感到担忧。(我们已经早就放弃这类课程了)那为什么托管班喜欢开幼小衔接呢?

  (1)收费

  有效衔接班本身是一项收费不便宜的课程,一般来说10次课收费从1000-2000不等。一般来说,一个幼小衔接班级就8-10人班算是比较合理的班级人数,当然我也见过12人班。

  一般来说,课程时长参照小学设置,40-45分钟,一次课为2课时。所以一个班一次课,哪怕减去老师的课酬,机构也可以盈利数百元。

  (2)招生

  “双减”之前,幼小衔接真的是托管班的招生利器。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托管机构上了幼小衔接的后,托管机构就已经有了“信息优势”,可以很直接地对接到一年级有需求的家长。

  其次,通过幼小衔接的课程,家长对机构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信任。这样的情况下,开学后报名托管班服务的概率就很大。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好处很多,但是“政策”的风险真的很高。

  

  1、家长要知道“知识抢跑”并不具备持续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对部分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学前有过训练的孩子入学初期在知识上有一定优势,但到了二三年级,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更重要,在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知识的学生,他们后期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

  2、正确看待幼小衔接课程

  这么多年我自己带过的一年级的孩子有数百个。我自己对于幼小衔接的感受最深刻的是“其实专门上课”没那么重要,但是做好准备很重要。特别是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培养。

  具体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1)识字量——可以快速帮助孩子适应独立作业

  (2)理解力——上课知识的获取与记忆,作业读题等等都和理解力息息相关。

  (3)专注力——上课知识吸收与作业效率

  (4)基本控笔能力——答题速度、书写速度、与作业效率。

  (5)生活自理能力——自己整理自己的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是独立学习的第一步。

  (6)学习态度——清晰认知成为小学生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对待学习正确的态度。

  (7)社会交际能力——学会正确地与老师、同学相处,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

  其实到了二年级甚至在一年级下学期,多数上过幼小衔接课程的孩子的优势就基本没有了。并且其实很多时候上过“幼小衔接”课程的,会有一些未知的副作用。

  

  3、警惕“知识抢跑”的副作用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遇到过不止一例有的孩子在上了“幼小衔接”课程后,因为超前学习了太多的一年级课程导致孩子出现以下问题:

  (1)上课时候发现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养成了不认真听课的习惯。

  (2)写作业时候发现基本都是写过的作业,导致养成审题不认真的坏习惯。

  (3)家长因为看到孩子学的都是学过的内容,对孩子的作业要求会不自觉地过高,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

  (4)超前学习有让孩子失去兴趣的风险,可能产生抵触学习是,甚至厌学的风险。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机构受幼儿园邀请合作,入驻开展相关“幼小衔接”课程是可以避免违规的政策风险的,但是要重视自己的教材编制,特别是教材里是否有容易被认定为“学科”培训的内容,以及是否有超前学习的情况。

  如果幼儿园能有一个好“幼小衔接”的模式其实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家长的担忧的。这也是我们教育部门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我把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放在最后。

  如果你是托管机构,那么希望对你们科学的编制教材有一个帮助。如果你是家长,也希望由专家编制的建议能够给你点来帮助。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画设计学校学费是多少钱(学原画设计贵吗)
下一篇:中国科协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中央文明办 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2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