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心理出现问题怎么办?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25
手机版

  修身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方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对自身的德行和德性进行培养来达到“内圣”的精神境界。心理疏导法与“修身”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重视人的内在的心性作用,都是从内而外的过程,通过内在的心理和思想层面的改变达到外在行为的改变。

  我国古代儒学主张“以德正心、以德修身、以德立教、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对道德的推崇备至”。仁德”涵盖着人间的一切美好道德,通过赋予人们以深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仰,引领人们从自身心性、修养、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等不同层面崇尚并践行仁德。

  中国传统文化将德育置于首位,其道德文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深刻的内在性,已经深深地渗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情操和处世态度之中。

  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正是运用认知引导、人际协调、情绪调节等方法,作用于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个体与社会关系和发展,眼前与长远关系认知来发挥其作用,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综上所述,无论是儒家的“修身”思想,还是“仁德”思想,都是着眼于人的内在心性以达到教育践行的重要方法,都是以个体的修身养性为起点和过程,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终极目标的,这与心理疏导的实质和目标高度契合。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社会的深刻改革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进而滋生出一些不良情绪,严重会导致心理失衡。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法,难以触及学生深层的心理问题,难以化解由于社会动荡引起的人际矛盾的激化,这些都有赖于心理疏导法发挥其心理上的疏通引导作用。

  因此,现阶段注重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的必然选择。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生理、性格、学习、生活等方面,集中表现为青春期烦恼、性格缺失、学习和生活障碍等问题。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状况,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烦恼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而无法客观面对自身生理方面的变化是其产生的重要根源。科学研究早已表明,生理上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生理上的变化是引起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发育和成熟时期,生理机能主要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身体形态的变化,二是内脏机能的变化,三是性的成熟”。由此,引发初中生中常见的两种青春期烦恼,即体相烦恼和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中学生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急剧增加、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由此在体型上的变化会引起初中生心理的困惑,严重甚至导致心理自卑。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曾或正对自己的体相不满,且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如嫌弃自己貌丑、身材过矮,体型肥胖、青春痘满脸等。

  性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在不同性别性发育时间上的差异和同性别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早成熟的男生往更受同伴的欢迎,更可能成为学生领袖;晚成熟的男生则更多被当作小孩子看待,在社交上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与男生相反,早成熟的女生在同伴中并不占优势,有时还会收到男生的嘲笑,在同伴和成人的眼里,晚成熟的女生似乎更具优势,更受欢迎”。与性发育早晚导致的待遇不同相比,我国中学生较为严重的性心理问题是对正常的性发育现象有羞耻和不安,有些同学甚至“罪恶感”和“负疚感”,而这与我国性教育的落后以及性生理卫生常识的普及滞后有关。

  性格缺失伴随初中生生理上的改变,初中生性格也在成长中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四种不良性格倾向:一是狭隘和压抑;二是怯懦和自卑;三是对立和破坏;四是孤僻和离群。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从小饱受呵护,青少年自我中心思想较为严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为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以致出现情绪不稳定、意志消沉、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并且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得青少年缺少沟通发泄的对象,容易导致悲观情绪的压抑与郁结,郁郁寡欢。

  这类学生一般性格较为内向型,对自己缺乏信心,内心自卑,担心别人嘲笑和否定,因而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胆量,往往表现得畏首畏尾。对立和破坏。与怯懦和自卑的学生不同的是,这一类学生往往逆反心理明显,喜欢恶作剧、与他人针锋相对,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而诸如此类喜欢与他人对立的初中生则以男生居多,并且他们还往往带有较强的攻击性和一定的破坏性。

  这类学生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对他人缺乏耐心、防备警戒性高,往往还带有鄙视他人的心理,很少与他人交往,待人冷淡,即使与他人交往,也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因而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合群。学习障碍初中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意愿和动机方面;二是学习能力和策略方面。

  

  在学习意愿和动机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厌学。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与父母对子女过高期望的影响下,我国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普遍过大,容易超出学生的承受限度。虽然近些年,全国各地开展“减负”教育,但学生的厌学情绪依然未有缓解。权威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与现象,而中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

  在学习能力和策略方面,给学生造成困扰最大和引起最多关注的就是学习困难问题。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神经心理和认知心理方面有缺陷,神经心理功能不平衡,大脑左半球功能受损明显,言语、记忆和注意集中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并且不能有效地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

  因此,这类学生很难理性处理事情,往往表现得更加冲动,由此出现的行为问题也相应较多。生活障碍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意志较为薄弱、社交障碍等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此部分主要从初中生情绪、意志和社交方面展开论述。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内容更加丰富,情绪持续时间更久,情绪波动趋于频繁和剧烈,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依赖初中生自身的情绪控制力,那么将会损害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以外,初中生缺乏意志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性和意志薄弱缺乏耐挫力。

  

  在人际交往方面,初中生在成长阶段最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发生在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交往技能的缺乏,初中生更倾向于与同伴沟通交流,因而往往会出现与父母关系较为紧张、与老师关系具有明显教育性质等问题,而在同伴交往中,初中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部分同性相处,而排斥与其他同伴交友,这样就出现了交往中的性别差别和关系分层等问题。

  其中,社交恐惧症是初中生存在的最为严重社交障碍。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目前初中生心理问题较多且较为普遍,而纯粹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难缓解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心理疏导法来解决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传统疏导法已取得较大的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教育需求的变化,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疏导法的目的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与强制性,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理不当就会被理解成是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以及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工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传统疏导法的疏导形式单一和疏导载体落后,缺乏专业的疏导方法和信息化的疏导载体,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疏导法缺乏系统化的疏导手段和预防机制,采用的分导、利导、开导和劝导等手段缺乏系统化的操作原则和步骤,且多运用在问题和矛盾发生之后,而缺乏预防机制,无法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疏导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说,传统疏导法过分强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对于实现人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从而出现关注政治多于人文、关注思想多于心理、关注疏导结果多于疏导过程的问题。

  然而,心理疏导法侧重于心理层面,由于心理与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思想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而心理疏导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从根基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从而增强了疏导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在实践层面上,心理疏导法可以传授必要的心理常识和缓解心理困境的技巧,能够提高学生预防心理问题、调适心理冲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转变错误意识和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

  举报/反馈

上一篇:网上那些号称自媒体副业月入几万,免费教大家的课程可信吗?
下一篇:如何报考心理咨询师证 报名官网入口在哪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