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学习指南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一、我们都不愿意出现的现象:

  高年级数学老师说:我不管你们(指低年级数学教师)是用“几个几”去讲,还是用“份”去讲,一定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倍”的模型,不要看到“倍”就乘,否则到高年级就太难纠正了。这段话道出很多老师的心声:低年级学生学习“倍”一定要建立“倍”的模型,清晰地理解“倍”的内涵,不能片面地“见倍就乘”。

  

  二、《倍的认识》教学内容

  从问题解决角度看,在日常生活与数学中,与倍紧密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三类: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三、《倍的认识》教学作用

  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差(相差问题),另一种是比较它们的比率关系(倍比问题)。例如,在“A有2朵花;B有8朵花”这个情境中,一方面可以从相差方面来比A和B的数量,“B比A多6朵”,另一方面,可以先将一个量确定为标准量,通过判断另一个量(比较量)里面有多少个标准量,来比较两者的比率关系。如,用A作标准量,B里有4个A,B是A的4倍(比率是4);B作标准量,A是B的四分之一倍或0.25倍(比率是四分之一)。比率这一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比例、一元函数的基础。实际上,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等概念的本质都是“比率”。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乘法认知结构的发展,乃是对乘除法问题中的两组对应的四个数值构成的关系(对应、倍数关系)的认知过程。

  可见,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率)也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倍”有困难,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慨念,倍、分数、百分数、比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倍是后续这些概念学习的基础。

  

  四、《倍的认识》学习建议

  1.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易错题》视频里有具体内容体现)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和倍问题》视频里有具体学习内容)。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2.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针对倍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最,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是谁和谁比,再找出倍数关系,同时渗透正、反比例的思想。(这个在《年龄问题》的5个讲题视频里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3.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表征”是指用某种形式表达数学概念或关系的行为,也指形式本身。学生借助各种表征来形成新的理解并表达数学观念,在不同的数学表征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丰富学生对倍慨念的图形表征的同时,为后面画线段图来表示倍数关系作铺垫。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4.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思考,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数什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因此,画图的方法需要我们对孩子的精心指导。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最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

  五、《倍的认识》学习指南:

  我的百家号里录制里的《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年龄问题》这三个系列讲题视频里,都有引导孩子画图表征、推理转化、摘录主要条件等这样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基础型的孩子可以学习每一章的例1、例2,加深对倍的认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从例1一直学到例5,拓展倍的认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举报/反馈

上一篇:秉承“润泽生命,静待花开”的办园理念,南幼十年用心聆听花开
下一篇:小学生同步优秀作文(142)“节能环保”倡议书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