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孩子们投稿的自然笔记,只想感慨:都是并列第一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从中国环境APP《自然笔记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投稿,在筛选优秀奖及展播的过程中,每一件自然笔记都令人难以割舍,不仅因为那些或精美或质朴的图片和文字,更源于作品背后那些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生物的心。中国环境报记者拨通了一个个作品背后的电话,聆听到一段段与自然相伴的故事。

  

  

  

  “我来自上海市徐汇区西位实验小学。”《樟树下的小花园》的作者杨智淳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这位四年级的小朋友从开始观察蚂蚁到步入绘制自然笔记的大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一开始,学校让我们为校园里的昆虫们设计小屋,使我对观察昆虫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特别喜欢去小区花园看蚂蚁、喂蚂蚁。三年级的暑假,学校自然课的叶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绘制自然笔记。从来没有做过自然笔记的我不知道怎么着手,就根据自己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交了一幅成长记录图。”

  

  然而这份看起来精美漂亮的小报,并没有让杨智淳得到表扬。“老师说蚕宝宝成长记录图太过卡通,不够纪实,也脱离了真实的自然环境。他引导我去留心记录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杨智淳的老师告诉他:“自然就在你身边,动植物都是你的邻居,你要留心观察这些不会说话的邻居们。”

  得到老师的启发指导,杨智淳开始每天去小区里大樟树下的花园观察各种生物,用笔认真记录下它们的模样和每天的新变化。遇到不认识的就去问老师,还上网学习查询,慢慢认识了小花园里的众多“邻居们”。

  “我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一说到这些“好朋友”,杨智淳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红红的毒蝇伞蘑菇,我叫它‘小红’,大樟树是‘老张’,绿绿的螳螂叫‘大刀’……”这些“好朋友”成了杨智淳自然笔记的主角。

  

  本次参与中国环境APP自然笔记征集活动的小朋友年龄分布广泛,除了杨智淳这样的小学生,还有学龄前儿童、中学生等等。

  比如7岁的王楚然,她仔细观察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的蝌蚪,把它们的变化绘成了《青蛙成长记》。

  

  还有位育初级中学预初(4)班的陈昊宇,选择外公家的自留地作为观察对象,制作了《玉米成长记》,详细描画了雄花、雌花、苞衣的组成,还普及了秸秆还田、制肥等避免大气污染的资源利用、循环发展知识。

  

  从中国环境APP征集到的自然笔记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的自然元素、动物植物丰富多样。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304班的谢李睿涵选择观察记录秋天的樱花叶。

  

  而上海市徐汇区西位实验小学三(一)班的郑文睿则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蜣螂,把介绍它主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自然笔记取名为《杂技演员屎壳郎》。

  

  世界小学的李南华去徐家汇公园拍摄了黑天鹅。

  

  而早晨4点本想出门拍日出的朱修示收获了意外之喜——在崇明岛北岸的无名滩涂拍摄到了大群白鹭、震旦鸦雀和两只棕背伯劳,制成了自然笔记。

  

  圆球状的卵、身长4-18毫米的幼虫、慢慢发育的蛹、长着细小鳞状物的彩色翅膀……这些难以察觉的细节都被马宸菲记录在了自然笔记《凤蝶的一生》中。

  

  

  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令人惊讶,而带领他们走进自然笔记的家长和老师也付出了大量心血。

  汇师小学中城校区一年级(14班)的杨安鑫去郊区农场观察记录了苦瓜。他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苦瓜炒蛋是夏日餐桌上经常出现的家常小菜,营养丰富,但孩子不爱吃。为了让孩子接受苦瓜,全家安排了一次农家乐,在菜园里,让孩子对苦瓜进行了一场“亲密接触”。

  在杨安鑫的自然笔记中,不仅记录了自己观察到的苦瓜“根”“茎”“叶”“花”“果”,还画下了垂落于藤架上的“苦瓜宝宝”,黄色的花瓣与翠绿色的果实错落交织,吸引了蝴蝶前来。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网络把查询到的植物知识写在便签纸上,贴在苦瓜对应的部位,做成了喜闻乐见的“翻翻书”,小朋友从被动接受变成了生物知识的主动传播者。

  

  而杨智淳小朋友从看蚂蚁、喂蚂蚁到做出完整的自然笔记,也经历了难忘的成长过程。“有一次,我又藏起饼干想带去给蚂蚁们吃,看它们搬运食物的过程,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很严肃地告诉我不可以这样,大自然这些小生物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它们有自己生存的小环境,人为喂食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妈妈的话点醒了我,我注意到花园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樟树、蝴蝶、蘑菇……它们也有自己的‘小社会’”。

  “孩子绘制自然笔记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放下电子产品,亲近自然的一个转变。他学会了安静地聆听昆虫们的鸣叫声,耐心地等待树枝上的蛹幻化成蝶。从一个喜欢捏小虫子的熊孩子变成一个见到小蚂蚁会绕着走的内心柔软的孩子。他渐渐明白了万物皆有生命,开始懂得欣赏一草一木的美好和体会一虫一鸟的奇妙。”杨智淳妈妈欣慰地说。

  “为了能准确描绘生物特征,他会反复比对实物绘制图样与网络文献参考图片的差别。”杨智淳妈妈介绍,绘制自然笔记的过程不仅是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更是他提升观察实践能力的过程。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更让他收获了发现美好和感悟美好的能力。

  “我和同学们不仅学习到昆虫的习性,还懂得了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生物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重要。”杨智淳说。

  

  《牵牛花的一生》是世界小学四(1)班周明瑞从6月就开始着手的一篇自然观察笔记,开始的契机源自疫情期间家里想给生活增加一份色彩,在窗台前的花坛中种下了牵牛花种子。但刚开始,种子始终不发芽,后来查阅资料、几经试验才发现是水分不足不能萌发。而当茎越来越长,需要搭架子时,又因为没有经验遇到了牵牛花攀爬不成功的问题。

  直到周明瑞和家长一起上网学习,才了解到牵牛花是顺竿子逆时针生长。然而就是这样的困难,让他对种植产生了兴趣,“在陪伴牵牛花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想做好一件事的不容易,牵牛花总是在清晨盛开,傍晚凋谢,生命周期非常短暂,所以想做好任何事都需要奋发努力,只争朝夕。”《牵牛花的一生》仅仅是周明瑞自然笔记的启蒙,陆续他开始观察豆芽的泡发过程、种植番茄等植物……相信这份自然笔记会引领他越来越懂得顺应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自然笔记的小作者都是得益于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善于观察、学会记录。

  “很多时候,孩子的创作灵感都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风景。就像这次的自然笔记《凤仙花成长记》,是她跟奶奶逛花鸟市场时看到了这一抹梦幻的紫色,回来后念念不忘,第二天就买回了凤仙花的种子。我问她为什么不直接买长成后美美的花呢?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自己种自己养,然后等待开花结果,就像你陪我慢慢长大一样,过程中说不定会有各种惊喜发生呢!’”钟晨燕的家长告诉记者,幼儿时期,她就开始用稚嫩的画笔描绘所见所感,长大一点就会歪歪扭扭地标上拼音,表达能力得到强化,等到上学了更是图文并茂,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从三月底开始,阴冷多雨的天气并不是凤仙花最佳的种植生长季,但钟晨燕的积极性很高,在种子未破土之时,虽然没有什么可画,她依然每天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的心情,有期待、有失落、有幻想也有自我安慰,始终没有抱怨,而是耐心等待芽苗的出现。

  “4月1日,天气雨,12℃,一场春雨过后,我发现有一粒种子长出小苗了,芽上有两片嫩嫩的、圆圆的叶子,边缘十分光洁,还有一颗种子长出芽尖。

  4月9日,天气晴,17℃,原先长出了幼苗已经约有7cm高,那两片圆圆的嫩叶也变宽变大了很多,中间也长出了约有1cm高的叶子。

  4月16日,天气晴,16℃,植株、叶子在迅速长大,真叶长出了8片,最大的那片长8cm,宽2.5cm。”

  随着凤仙花慢慢出芽、长叶、壮茎,钟晨燕更是调好闹钟定时观察,在别人眼中平平无奇的小植物,但她却能说得头头是道。从培土到种植,从浇水施肥到捉虫,每一步都是亲自实践,凤仙花成了她的朋友也是她最成功的作品。

  钟晨燕说:“从播种到开花结果,凤仙花陪伴了我将近3个月,它已经成为了我的好朋友。我每天照顾它,给它浇水,怕它长虫子,记录它的生长过程,看着它从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到繁华满枝,硕果累累,我感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于孩子而言,她陪伴凤仙花成长,种植豆芽、水仙和昙花,耐心观察、详细记录最后迎来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内心。于我而言,陪伴孩子成长,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欣喜。对家长来说,弥足珍贵的是:漫漫长路,静待花开。” 钟晨燕妈妈深有感慨地说。

  

  

  

  

  

  

  

  

  

  

  

  更多征集活动,等你参与!

  我们的“自然笔记”活动征集得到了许多大小朋友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也收到了很多令人惊叹的佳作!向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当然!

  我们还有更多征集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跳转征集页面~

  01

  征集丨当下好时节·冬日篇

  

  02

  表白大自然 落叶有“画”说

  

  03

  互动参与#拍张黄河水#

  要做第一个点亮黄河的人吗?

  

  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环境APP绿吧和随手拍,期待大家更多的作品!

  秋冬季监督帮扶启动,哪些亮点必须关注?巩固拓展治气成果须各部门加强协作压实责任《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大会主席团会议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旗帜》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和保障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来源:中国环境APP

  图源:图片均来自中国环境APP自然笔记征集活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张韵晨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原标题:《看了孩子们投稿的自然笔记,只想感慨:都是并列第一》

上一篇: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下一篇: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互联网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橙啦张爱志当选副理事长!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