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部署:全面打好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攻坚战;教育部:高中生睡眠不少于8小

栏目:教育活动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全文长 6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2020年12月7日-12月11日

  教育部:初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 高中生睡眠不少于8小时!

  学生作业负担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学生头痛的事情。你每天辅导孩子作业要花多长时间?昨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表态“对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行为 发现一起 严处一起”,引发关注。

  近日,教育部网站对提案议案答复中再次明确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12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683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关于科学合理制定高中生作息时间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做出回应。

  《答复》中称,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课业负担过重导致高中学生睡眠不足问题,坚持多措并举、深化改革,着力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持续加大减负工作力度,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介绍,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进入了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在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艺术体育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积极参考使用综合素质档案,积极引导高中克服“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此外,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推动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努力提高命题质量,引导高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克服机械训练和反复刷题加重学生负担。

  《答复》中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推动树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全面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积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改变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现状,改变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在规范学校教育管理上,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普通高中每周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明确保证学生课后休息时间。

  课程方案还规定,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年持续开设,并切实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造就强健体魄。

  2018年,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要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调整进度、超标教学、违规统考和进行考试排名,并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减少日常考试次数,防止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此外,教育部还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上着力,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答复》称,下一步,教育部将在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时认真研究吸收,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检查,推动各地严格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协同育人,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学生睡眠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普通高中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月7日,教育部答复“关于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改善普通高中教学生态的建议”中指出,受高考升学指挥棒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普遍存在抢赶教学进度、提前集中复习备考和过度使用教辅等突出问题。为加强引导和规范,教育部积极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高中教学管理。

  其中,要求各区各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一、关于规范高中教学管理

  正如建议所指出的,受高考升学指挥棒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普遍存在抢赶教学进度、提前集中复习备考和过度使用教辅等突出问题。为加强引导和规范,教育部积极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高中教学管理。

  1、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凝练了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着力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努力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20年,教育部对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注重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将劳动教育单独列为必修课程,全面加强了劳动实践育人。

  2、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进度安排。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严格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指导意见》强调,要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时,要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2020年下半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对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积极推动各地加快出台本地各学科教学管理基本要求。

  3、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引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着力克服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进入了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在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艺术体育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积极参考使用综合素质档案,积极引导高中克服“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推动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努力提高命题质量,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克服机械训练和反复刷题加重学生负担。

  二、关于加强课程教学监管

  加强课程实施监测和日常教学监督管理是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所在。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实施监测办法,并注重发挥教育督导工作在日常教学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课程实施监测。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国家、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

  《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测,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目前,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教育部正在同步委托专业机构组织专家研制课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随着新课程实施进展,将适时启动监测工作。

  二是加强日常教学监管。

  2013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并启动实施了挂牌督导。

  目前,全国各地已普遍建立起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的每所学校设置了责任督学,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

  责任督学的督导事项中,包括对中小学校“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开展经常性督导。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督促地方落实有关文件政策,加强对高中学校严格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情况的日常督导,推动高中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关于加大新课程培训

  《指导意见》提出,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为确保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专项培训。

  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举办了6期新课程国家级示范性培训,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举办了2期新课程专项培训,面向21个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省份举了4期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并部署各地组织开展了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

  同时,还组织开发了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视频课程,免费提供各地使用,重点支持农村学校开展好全员培训。

  2020年,教育部在全国遴选设立了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并依托示范区和示范校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重点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县中”的对口帮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已率先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19个省份启动了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指导各区校认真研究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和2020年工作方案,并将对口帮扶工作作为示范建设和工作评估重点内容,积极带动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将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打好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攻坚战,教育部最新部署来了

  12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开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文件工作推进会,对教育系统抓好中办、国办 落地落实进行安排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两个文件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一是着眼教会、勤练、常赛,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二是着眼拓展资源渠道,全面改善条件,提高师资、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三是着眼树立正确导向,完善评价机制,推进学校体育、美育评价改革。四是着眼形成合力,健全育人机制,统筹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协调和紧密合作。

  会议要求,要坚持落实为要,创新方式方法,用好发展规划、试点项目、评价改革、运行机制,强化政策供给、示范引领、活力激发、组织领导,全面打好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的攻坚战。

  会上,上海市、辽宁省、山东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教育行政部门及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作交流发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各地各校分会场参会。

  两部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各级财政按规定分担的公用经费必须及时足额到位,严禁滞拨缓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经费。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教育局:

  2016年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总的看,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有力保障。但近期也有一些地方因重视不够、财力困难、学校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落实经费分担责任和管理责任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级财政按规定分担的公用经费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监督约束措施,确保省以下各级财政分担公用经费的责任落实。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市县财政、教育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相关财政改革要求,因地制宜适时优化完善本地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严禁滞拨缓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经费。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落实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和财务管理,规范公用经费使用,优化报销流程,保障学校合理用款需求,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二、切实规范公用经费拨付管理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要求调度库款,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范围的资金严格执行直达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公用经费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支付到最终收款方。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加快公用经费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将有关直达资金支付信息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跟踪支出进度和流向。

  三、切实强化义务教育学校预算财务管理

  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资金规模和规定的标准执行,严把支出审核关,各项支出要据实列支,严禁虚列虚支、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严禁统筹按基准定额核定的学校公用经费,在本地区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专项性工作。学校要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制度,按规定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抓好预算执行,细化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与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合规安排使用公用经费,并依法公开相关财务信息。严禁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支出。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四、巩固完善经费监管工作机制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巩固完善财政教育经费监管工作机制,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开展督查,并充分利用相关信息系统,动态跟踪公用经费拨付、使用等情况。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大问责力度,对预算下达不及时、缓拨滞拨资金的地区及时提醒,督促纠正;对挤占、挪用、截留、克扣公用经费的问题,依法依规依纪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财政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11月19日

  

  

  

  

上一篇:深圳初三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怎么办?还可参加深圳中考复读!
下一篇:李献初中语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不好怎么办

最近更新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