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阳性患者出院后!为什么会出现“复阳”现象?“复阳”患者是否有传染性?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康复出院后,个别人会出现“复阳”现象。看到“阳”这个字,大家可能会感到恐慌:“”后是否有传染性?如果一个小区里的邻居确诊又治愈后复阳了,以后见了他,是不是得躲着走了?

  诸如此类的担心有很多,今天就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完全不需要担心!

  什么是“复阳”

  根据数字“35”来判定

  “复阳”是指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解除隔离或出院(舱)后,核酸检测再次出现阳性的情况。

  “复阳”患者的检测Ct值一般都≥35,如果没有出现症状,无需管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安全的。

  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Ct值呢?这是一个专业用词,是为寻找阳性样本而进行的检测周期数。Ct值,全名叫Cycle threshold,即循环数阈值。

  35是一个很关键的参考数字。

  Ct≥35,检测不到,说明病毒太少了,或者没有。

  Ct<35,能检测到,说明病毒浓度高,感染了。CT值越小,携带的病毒越多,越强。

  根据“35”这个数字来判定是否复阳,是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规定的:解除隔离或出院标准,调整为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第八版的Ct 值均≥40)。

  本小区街道最新防疫通知

  此“阳”非彼“阳”

  是核酸阳性,不是病毒阳性

  “复阳”有两个原因:1.间歇性排出的脱落病毒片段;2.再次感染另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

  复阳人员大多数都是“核酸阳性”,而不是“病毒阳性”。他们体内残留的是一些病毒核酸片段,在核酸检测时被查到了。

  但是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只有携带活病毒的感染者,才能构成潜在传播风险。

  问题在于,目前的核酸检测手段,无法将“死病毒”与“活病毒”区分开。

  因此,如果你身边出现“复阳”病例,又没有进行下一步的管控,因为对于康复期患者,当Ct值≥35时,已经不能分离出活病毒,此时患者并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也不需要戴有色眼镜,刻意躲避。

  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有23例复阳人员曾在社区和259人发生了密切接触,但从未引发任何一起社区传播事件。

  “复阳”人群咋管理

  分4种情况

  曾感染过经治疗或隔离观察出院(出舱)的人群,如果核酸检测提示阳性需要仔细分析甄别,根据防控指南的管理原则,分别总结如下:

  1

  如果Ct值≥35,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体征

  无需管理,不需要判定密接;

  2

  如果Ct值≥35,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

  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但无需对其密接者进行追踪和管理;

  3

  如果Ct值<35,没有症状体征

  需要结合病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如有传播风险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密接,但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无传播风险,不再进行管控,无需判定密接;

  4

  如果Ct值<35,同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

  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同时需要判定和管控密接,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面对新冠病毒的超强传染性

  也许一些人会不幸成为“小阳人”

  但阳性感染者集中隔离治疗后

  就一定能回归正常生活

  因此不用担心和恐慌

  善待他们 就是善待自己

  本小区街道最新防疫通知

  ▌来 源:大河健康报、 医学界、长春疾控、CCTV4

上一篇:详解ADC的临床药理学
下一篇:粤开医药深度 | 我国风湿免疫研发管线梳理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