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改变自己,才有机会改变世界(《大学》讲什么?12)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这是静之兄第1201篇原创,累计原创250万字

  01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就是:古代的圣人,要想天下太平,就先把地方治理好;要想把地方治理好,就先把家经营好;要想把家经营好好,就先把自己修养好;要想把自己修养好,就先把内心摆正;要想把内心摆正,就先把意念搞真诚;要想把意念搞真诚,就先致良知,致良知的功夫在于格物。

  简单说,就是曾参认为,修行的功夫是由内而外的,需要从自身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依次前行,进而外延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02

  这么长的一段话,就是儒家所谓的“八条目”。前面我们讲过,儒家的修行功夫总结起来就是“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就是这里讲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纲”是概要的意思,就像一张网的提绳,总领整张网,只要抓牢了它,网便一提就起来了。“目”是细则意思,就像一张网的细线,负责具体的落实,只有抓住了它,网才能发挥作用。“纲目”相配合,就把功夫全概括了。

  我们要注意,这段话从结构上讲是倒装的,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前提,反映了这八个功夫的次第关系,这就像下楼梯,得遵守先后次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下来,不能突然就从八楼一下跳到一楼。

  03

  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一座无名者的墓碑,上面刻着这么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段话,核心的意思就是:改变自己,才有机会改变世界。这与《大学》里所提到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功夫次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说明,道是无国界的,无论什么人,只要根据道的规则去行事,都能把事情做成。

  据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受这段话的影响,才把注意力从外面收回来,聚焦在自身的修为上,从而一步步影响家人、朋友、陌生人,进而影响国家,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赢得了黑人的平等。

  04

  有些朋友会有这样的体验:跟外人讲道理很容易,跟家人讲道理却很难,尤其是跟伴侣讲道理更是难上加难,很少心平气和的说上三句话,往往以抱着沟通的善念开始,却以激烈的冲突收尾。

  久而久之,夫妻之间也就只能相对两无言、各自生闷气了。因此便有了“老婆是别人的漂亮”、“老公是别人的好”之类的憧憬,家庭也就变得不安定起来,婚姻破灭的危险也就大了起来。

  为什么跟外人讲道理比跟自己的伴侣讲道理还更容易?并不是因为外人更通情理,也不是因为自己的伴侣更不懂事,而是因为外人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容易骗。伴侣则不然,对自己知根知底,不吃虚伪这套,不容易骗。

  这就说明自己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上乱了次序,平时把功夫都放在了外求上,并没有真正的修养好自己,不够真诚、正直、仁爱、慎重,以至于最亲近之人都不满意。

  而如果连伴侣都没“服务”好,又怎么能摆平外人?因此,所谓的跟外人讲道理很容易这种感觉实际上不过是幻觉,只是外人不屑于或不忍心揭穿我们,从而配合我们演戏而已,若是危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又怎会相信我们,继续听我们忽悠?

  05

  要想跟伴侣讲道理,自己得先有道理。而一旦自己真有道理,也就用不上跟伴侣讲道理。因为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只要自己真把事做好了,确实有利于自己、伴侣和家庭,伴侣的眼睛又不瞎,怎么可能看不见?又怎么可能不去改变?

  所以,当感觉伴侣很难讲道理时,不妨用《大学》的“八目”去检讨一下自己,保证自己做的事是无私的、知与行是合一的、心是正的、意是诚的。只有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伴侣,改变他人,进而改变世界。

  当我们这样去做时,哪怕一时无法做到很好,也会逐步赢得伴侣的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亲爱的她(他)”是如此的善解人意,简直就是上天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去年今日文章:《原创 | 为什么会道理都懂,却又做不到?(《静思传习录》5)》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关注

上一篇:农家的初二有一种敬天叫“动工”,一挂鞭炮一刀纸,实拍初二敬天
下一篇:高中物理竞赛典型例题精讲——平动物块分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