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你相信吗,是你自己选择了悲伤和痛苦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6
手机版

  你有没有过这么一个瞬间?

  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情绪异常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总是觉得自己没用没有价值。

  整个人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而那些曾让你意气风发的正能量也不知溜到哪里悄悄躲了起来。剩下的只是伪装的坚强和无奈的逞强,心里却像一个皮球泄了气,做什么都没力气,甚至想一死了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蛤蟆先生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可现在他却生病了,他的好朋友鼹鼠打开蛤蟆家的后门,屋子里是他从未见过的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蛤蟆说“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然后他便放声大哭起来。

  蛤蟆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

  蛤蟆先生的不快乐来得有些突然。

  原本那个喜欢什么就咋咋呼呼地扑上去的蛤蟆,在河鼠眼里成了“神色黯淡”、“毛衣上沾满了食物的油渍”、“裤子从腰上松松垮垮地垂落”的悲伤蛤蟆。

  

  这些细节都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蛤蟆的情绪很糟糕,它陷入了抑郁。

  当朋友发现蛤蟆的变化后,做了许多努力,包括照料、规劝、鼓励,甚至“命令”他振作起来。但我们也会发现,对一个情绪已经生病的人来说,这些朋友们的“帮助”都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

  眼下,蛤蟆最需要的,就是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作为治疗。

  

  蛤蟆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第一次会面,非常耐人寻味。

  本来,蛤蟆以为,苍鹭也会像他的那些朋友一样“教育”他,等着他告诉自己“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但没想到,苍鹭把主场交给了蛤蟆。

  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蛤蟆变被动为主动。

  

  所以,当他听到是朋友们要求蛤蟆来接受咨询的时候,提了这样的问题:

  “谁才是真正的来访者?”

  苍鹭要让蛤蟆明白,必须是自己想要主动改变,才能真的有所变化。

  仔细思考苍鹭的这句话,你就会明白,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疗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带着困惑去询问他人“我该怎么办”时,我们只不过是为了把肩头的责任抛给他人。

  

  但很多事情,别人给不了你方法论,想要解惑还需要挖掘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就像蛤蟆通过与苍鹭的第一次面谈,悟到的那样:“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咨询师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受访者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羞于向别人承认,“我的情绪很糟糕”。

  就像苍鹭在第二次咨询时,问蛤蟆“你感觉怎么样”的时候,蛤蟆下意识地说“我很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意识呢?谈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许多画面。

  

  比如小时候听到周围的长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哭”;自己当了妈之后,这些曾经说着“不要哭”的长辈,又开始对我的孩子说“不要哭“。

  原来,我们从小就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表露悲伤、愤怒这样不可控的情绪,是很不体面、很惹人烦的一件事。

  而且,即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很少有人真正在乎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

  

  大家更多的在乎“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至于“感受”,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我们便活成了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人。以至于,当咨询师真的想让你描述自己的当下感受时,你一时也弄不清楚自己有有什么感觉。

  不过我想,情况到我们孩子这一代,也许会有所改进。毕竟,那么多的情绪绘本,都是在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

  

  引导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与自己对话,其实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

  其实,通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整本书都在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感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重视孩子在整个童年期的情绪管理问题。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要先引导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通过共情接纳自己的情绪。

  与自己的情绪联结,是毕生的修行。

  因为难,更因为值得。

  在阅读这本小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在蛤蟆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也相信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河鼠、老獾、鼹鼠,我们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的怯懦、恐惧,也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

  

  当然,仅凭着这本小书,换不来脱胎换骨。挖掘自己、直面自己,一定要痛苦得多,艰难得多。

  但我依然对书中,苍鹭在第一次见到蛤蟆时所说的那句话念念不忘: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我们或许做不到完全的情绪自由,却可以通过有效地刻意练习,去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被情绪所累。

  当你陷入情绪低谷时,不妨看看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在阅读的过程,你的烦闷也会悄然融化。

  你会渐渐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活出自己的人会最开心。即使忘了一切,也别忘了做自己。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看似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时最真实的感受,书中的角色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书里的主角蛤蟆是幸运的,通过了10次的咨询,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充分的理解,获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在苦苦挣扎;

  

  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就无师自通,得到许多答案;但是,相信读完这本书,许多人会透过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同时,作为家长,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引导孩子认识并正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让他们学习与自己对话,比教授他们技能要重要得多;也时刻让我们提醒自己,多反思自身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或者心里总是积压着许多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那么,请赶紧停止情绪内耗!不妨读一读这本心理故事书,也许不能立刻就带来改变,但相信会让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帮助你找到一些问题的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而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则是他最著名、也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凝聚了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几十年的心理学心得。

  现实中,他曾对无数个蛤蟆先生说:

  “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

  但不要灰心,不要沮丧。

  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

  

  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全5册套装包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与原生家庭和解》+《情绪控制方法》+《自控力》,全方面治愈你的心理,让你的心灵得到升华,让你不论身处何境,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些书,让我们知道,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些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愿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觉醒内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举报/反馈

上一篇:《自然》杂志发文:奥密克戎突破性感染后,相当于疫苗加强针
下一篇:32岁博士感染新冠去世,得了新冠真的只是一场“小感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