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年啦!全国各地还有这些讲究?
全文255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一
小薇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在这个九州同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
除了拜年、发红包之外
你知道大年初一还有哪些习俗吗?
全国各地拜年都有哪些讲究呢?
小薇今天就和你聊一聊~
大年初一有哪些习俗?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走亲访友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
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拜神
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大年初一吃什么?
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流传至今天
拜年成为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习俗
全国各地都是怎么拜年的呢?
看看来自浙江、陕西、海南、
黑龙江、河南
东西南北中的五位代表怎么说
全国各地拜年习俗
东部——浙江代表
我们把拜年叫作走亲戚。以前都是一户亲戚一户亲戚地走,早上就赶过去,进门说一句新年快乐,然后一起喝喝茶吃吃东西聊聊天,做一天客,吃完饭再走。不过现在基本就吃一餐饭,还有些人家把亲戚叫在一起,集中在一天吃个饭,比以前简单了。
大年初一拜年,肯定要去邻居家转转,“远亲不如近邻”嘛。小孩子去拜年或者走亲戚,进门之后要给泡一杯糖水,这叫“甜一甜”,走的时候都会装一袋吃的,用红色袋子放一些水果零食,现在有些人家还会这样做,图个吉祥。
西部——陕西代表
传统的陕西关中人讲究大年初一不出门,亲戚邻里拜年从初二开始。先是女婿拜丈人,外甥走舅家,然后大体以亲、疏为序,亲朋之间相互拜年。其中,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西安民间称“迎婿日”。过了正月初四,一般拜年活动基本结束,从初六开始由舅家给外甥追节送灯。刚出嫁女子的第一次春节,娘家要送一对大宫灯。
南部——海南代表
大年初一早上,先是住得近的亲戚之间互相走动问好,稍晚些便到周边邻里家中坐坐聊聊;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跟女婿带着孩子回家,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向父母拜年,如果是新婚那年头次回门,还需备上大鞭炮,进门时候爆竹声声,把团圆的喜悦传递得绵长悠远。
北部——黑龙江代表
大年初一,我们这里农村地区是挨家挨户走访拜年。以前都是抢早出门,越早越好,近几年这一风俗淡化了,也就是八点半多,出去走几家近的亲属、邻居。不过闯关东过去的山东籍的东北家庭,还保留一个习惯:正月初一女性不见娘家父母、直系亲属,必须初二以后回娘家。
中部——河南代表
声新年好,也拉拉家常。大年初二,家里的晚辈们会去辈分最长的舅家拜年,祖父的舅舅,也就是太舅爷还在世时,会先去太舅爷家,太舅爷过世了,就会去父亲的舅舅家。大年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晚辈也会跟着去姥姥家拜年。
去亲戚家拜年,按老家的习俗要给长辈“背礼”。“礼”指的是大米,“背礼”听起来颇有分量,实际只是代表心意的一小捧米就可以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礼”反而只是作为象征性的礼节,大家还会选择带一些饮料、水果、点心之类的年货给长辈拜年。
其实,拜年还有很多文化在里面
你的家乡又是怎么拜年的呢?
留言说来听听吧~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