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段正澄院士!新冠疫情期间,华中科大已经失去4位教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月15日晚,正处于疫情风暴眼中的武汉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正澄,因病不幸去世。
当天下午6时35分,段正澄院士心脏停止跳动。经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7时35分宣布去世,享年86岁。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段正澄院士是段氏伽马刀发明人,他的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惠及一百多万人。2009年,段正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生们都叫他“机械狂人”,因为他认准的事从不放弃。他曾告诉学生们,做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
短短数日,已有4位华中科技大学大师离我们而去。
此前,2月7日23点左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生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3日0时10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不幸在武汉同济医院逝世,享年87岁。
甘守寂寞做科研,年逾古稀当院士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后留校工作。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2009年,段正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埋头工作的他戏称这是意外收获。了解他的同事却感慨:“段老是从生产一线干出来的院士。”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段正澄教授当选教授时已经75岁。花白的头发,硬朗的身体,平和的面容。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报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过,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段正澄说,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期坚持,不折不挠。段正澄和他的团队曾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三项成果,没有哪一项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玛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
据湖北日报去年报道,60多年来,段正澄坚持深入一线与企业合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与集成,进行高端装备的创新研究和工程化开发,研发了多台(套)国际、国内首创的高端自动化装备,并在湖北实现了产业化,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销售产值已超过15亿元。
楚天金报曾经的报道提到,段正澄教授的话语里没有“我”,多是“我们”。他说,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大家团结协作。
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负责人找到段正澄,邀请机械学院人员加盟并主持“全身伽玛刀”的研发。随后,四单位联合的课题组开始了紧张的分工协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贵进口设备垄断各大医院的局面。“团队的和谐合作让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段正澄说。
谈及自己的团队,段正澄非常自豪,“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捐出百万奖金: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
2012年湖北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78岁的段正澄满头白发、挺直硬朗,成为全场焦点。
他代表众多获奖者上台发言,坦言自己心情激动,最感谢母校培养。
会后,他婉拒众多媒体采访,表示目前仅有两件事是确定的:一是100万元奖金个人部分将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二是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获奖后第一件事还是回到实验室工作。
在华中科大机械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没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我比较挑剔,每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至少要看3遍。不过关就重新再来!”段院士笑呵呵道,有的弟子因论文过不了,没少在他面前哭鼻子。他认为,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总结,作为研究生,不会总结自己的成果是件遗憾的事。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虽然学术上要求严格,段老对后生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1977级学生、曾任华中科大组织部部长的李斌说,段老平时很好相处。因为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只有一字之差,且音相近,部分学生私下叫他“段王爷”。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打趣。他连忙笑着摆手:“两回事,两回事。”
湖北日报去年的报道提到,尽管2018年底办了退休手续,但段正澄院士仍工作在一线,每天上班下班,指导学生,经常到省内各地工作站开展工作。
华工建校第一届学生,优秀篮球队队长
段正澄院士是土生土长的华中科大人。1953年,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成立,他是当年华中工学院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那一年,他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了一棵法国梧桐。
从华中科大附属中学西南角往北数,路边第二棵法国梧桐树,就是他当年栽下的。
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当年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1957年,段正澄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50年代,华中工学院正处初建阶段。作为华中工学院的第一批大学生,段正澄赶上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把一个大食堂用砖头分成许多格,每个格子就是一间教室。”节假日,段正澄和同学们都要参加劳动,上午种树,下午在工地当小工,“现在的东二楼、东三楼,都有我挑过的砖。”
回忆起这段岁月,段正澄感慨万分:“虽然生活艰苦,但很磨炼人的意志。正是因为亲自参与了,所以有着特别的荣誉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段正澄院士(中)与同事探讨项目改进。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而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段正澄说,是刻苦。
1953年考上大学后,身高1.80米的段正澄很快成为校篮球队队长,专职后卫。一次,球队拿到省级比赛冠军。还没来得及换下球衣,时任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的朱九思叫住段正澄:“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还可以吧。”段正澄有些紧张,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
“还可以不行。”朱九思认真地说,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是只要你会打球。
这段话段正澄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每晚10点宿舍熄灯后,我会搬一大一小两个凳子到走廊上,借助路灯把课补回来。”
大师远去,荣光犹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光明日报、楚天金报、湖北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