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低年级化成功率高吗?有哪些利弊?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

  2019年考研已经进入准备的关键时期了。

  据最新报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00余所高校的2000名大一学生发起读研意愿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6.05%的受访大一学生已有读研的想法,其中50.9%想努力学习4年争取保研,38.52%准备到大二、三就开始准备考研。

  考研热低年级化已经成了大趋势。

  这一数据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一般人看来,考研是大四的事情,至少在大三准备也不晚,然而,媒体的调查完全打破了这一陈旧的看法——考研“低年级化”早已不是新鲜事。

  比如,在在很多考研机构的试听课上,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比大四的学生还多。许多开办多年的考研机构招生人数年年扩大,还有一些面向全国招生的机构甚至扩大到了地级市,网络辅导课风靡于大学校园。

  很多大学生很早就树立了考研的理想,特别是在一些二本和传统的三本院校学校,学校地位与声望相对较低,很多学生想通过考研这一途径进入到名牌大学深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考上二本大学不是自己真实水平的反映,所以,他们从大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考研。

  早早准备考研固然很好,但是大大冲击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10多年前,考研准备时间大致就是半年时间,而现在最少要一年以上。有些学生从大学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选择考研学校与考研专业,因此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只注重考研科目的学习,而对于非考研科目,要么不选修,即使选修了,逃课的概率非常高,即使不逃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造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不系统。

  由于各种现状原因,尤其是一般性的高校,很多刚入大学的同学就被灌输考研理想,很多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大二选课时就有意识地多选择一些考试容易通过的课程,如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公选课,比较好通过的老师的课程。

  不可否认,考研低年级化,部分考生却是占据了复习备考的优势,考研成功率也大大高于准备晚的同学。

  但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学分制,很多同学除了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一定要学习外,大部分专业选修课都可以不选修就可以毕业,他们将大三、大四开设选修课的这段时间用于考研准备。

  因此,当前的高校出现了这样的一股风气:学校公选课选修的学生非常多,而专业选修课往往开设不出来的怪现象。甚至出现了专业老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而降低课程考核难度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学科课程开设的不完整。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

  仔细思考考研的低年级化现象,我们会发现,学生是非理性考研的主体。

  学生的考研决策可以分为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所谓理性决策主体,他们大多依据个人对自身具体专业的学习能力、个人兴趣以及人才市场供需等的判断而进行考研抉择,具有理性判断过程,但由于个人对人才市场供需等的认识偏颇等,导致最终结果体现为非理性考研。非理性决策主体则多由于自身对个人工作能力、兴趣,以及人才市场供需缺乏认知,对就业后的各种不确定性的恐惧感而采取从众决策,必然构成非理性考研。

  不用说,用人单位正是学生考研的非理性引导者。

  比如,行业之间的薪资差异构成社会群体,包括学生群体对某些专业更高的关注度,进而增加对相关专业的报考热度近年来较多工科类学生转报经济、金融等专业研究生就与此有关。用人单位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只确定最低学历要求,比如,本科学历毕业生与硕士学历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并无较大区分,但存在薪资水平与成长空间上的差异,高学历直接对应高薪资的现实情况必然引导学生纷纷投身考研大军之中。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让学生理性考研,正确处理好考验和日常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恐怕还需要高校教师来精心指导。

  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上一篇:过来人忠告:大学里要和这3种人打好关系,不然日子真的不好受
下一篇:虞书欣:同是《一年级》毕业生,只有她变成“泥石流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