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妈妈的两难选择:生孩子多重挑战的女博士们该如何选择?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作者:丹颜 编辑:李津

  图片:摄图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当生育黄金年龄与女性读博时间高度重合,留给女博士们生育的时间就被高度浓缩。面临学业、工作和生孩子多重挑战的女博士们该如何选择?

  ——小婚家

  有人曾在微博上问美国国家科学院新晋院士颜宁:“老师,您是怎么做到科研有那么大成就,还有时间看那么多小说?”颜宁回复:“没啥家务,不用带娃。”

  这答案令许多既想读博又想生孩子的女性唏嘘,感觉压力山大。

  《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

  女性读博的年纪在26~30岁,而最理想的怀孕年龄在25~29岁,这表明,攻读博士的年龄和生育年龄恰好重合;女性在读博期间生娃,将要面临极大的压力,甚至有“家庭”“学业”双耽误的困境。生娃之后,职场又将面临一系列年龄限制,生个孩子,可能就当不了博后,申请不了博新、国青基了。

  在生育面前,这些原本立志于做科学家的女博士,被一遍遍渲染夸大,她们被描述成苦苦挣扎、狼狈不堪的人群。

  事实果真如此吗?

  听听那些在读博期间经历生育的女性是怎么说的?

  01

  没有一种精彩的人生不需努力

  无论怎么看,大学老师陈枫都是绝对的人生赢家。

  相比事业上金光闪闪的科研履历,陈枫的家庭更让人羡慕:

  二胎妈妈,儿女双全;3年读博如期毕业,小儿子李博,正是她读博期间的副产品。更生猛的是,陈枫在博士答辩的转天生娃,双喜临门,两不耽误。

  与其说陈枫幸运,不如说是有实力——自身和家庭的实力。

  2012年,女儿上幼儿园后,在三线城市任大学老师的陈枫决定读博深造。

  31岁的她备考一年,考取了母校的在职博士。这一年,女儿豆豆刚好5岁,幼儿园中班。

  有老公和双方父母帮衬,陈枫读博的第一年除了教课任务,就是去北京听课学习,学校离家坐动车一小时车程,虽说有些奔波,却并不觉得辛苦,偶尔还能和留在北京的同学朋友们小聚一下。

  陈枫是那种做什么都有计划的人,唯独怀孕在她计划之外。她没有生二胎打算,更没有读博期间生二胎的想法,但2015年9月,却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

  掐指一算,预产期刚好是博士毕业期间。

  陈枫郁闷了。

  起初两个月,在要和不要间,她一直纠结。怀孕第11周,传来好消息,她的小论文已经被接收了,修改待发。

  大概喜悦能让人乐观,陈枫突然决定,顺其自然,生下宝宝。

  当然,让陈枫放下纠结的,还有家人的态度。

  得知她怀孕,爸妈立即把老大接到隔壁小区,以免打扰她休息。老公推掉应酬,承担全部家务。

  陈枫对第二次怀孕没有太在意,用她的话说:头胎书养,二胎猪养。所以,她该参加学术会议还照常参加。导师对她怀孕这事挺支持,有事情都安排给年轻的师弟师妹。

  肚里的宝宝大概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异常乖巧,陈枫对着电脑看文献,调试模型,一坐就是大半天。考虑到后期坐着打字困难,她把大论文写作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6月,她挺着孕肚,忙着送盲审、签字填表。

  系主任遇到她,笑着问:“一定要如期答辩吗?”她笑着答:“我试试看。”

  答辩的前一天,老公开车送她到北京,提前一晚在宾馆住下。为了让她坐得舒适些,老公特意把4个轮胎都换成新的。

  答辩时,老师们要她坐下陈述,陈枫拒绝了,整个过程一个多小时,她站着完成。屋里空调不好,陈枫热得直冒汗,老公带着女儿在旁听席,替她揪着心。

  答辩结束回到家已是晚上8点多。

  陈枫兴奋得11点才睡下,凌晨3点钟,宝宝提前发动了。这事在朋友圈传为佳话。

  陈枫说自己比较侥幸,

  “我的博士论文水平一般,有些点原本可以展开一下的,限于精力,只能忍痛放弃了。”

  她安慰自己,

  “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地取舍和平衡,人说生一个娃相当于3篇SCI(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这样看,我完全超额了。”

  陈枫觉得读博士对她来说是一种考验,在双倍喜悦面前,所有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

  陈枫笑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穿上带红穗的学位服拍照。

  经过那次博士答辩,老公对她更加刮目相看,做家务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女儿豆豆在外面提起妈妈时,总是特别骄傲,“我妈妈是博士。”

  选择读博提升,是工作必须;生儿育女,则是母性使然。

  陈枫说,她是个贪心的人,想二者兼得,所以就要加倍付出,当然,这些付出也包括家人的。

  采访中,陈枫还提起她的大学同学,500强HR,生产前在产房里还在和老板通话。

  在她看来,

  所有精彩的人生都需要努力,不仅仅是女博士。

  02

  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在外人眼里,文霞最适合生二胎。

  文霞在二线城市大学任教,收入稳定,因为科研成绩突出,不到40岁,她取得正教授职称。

  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乖巧可爱。

  有一段时间,文霞老公都动了心思,可文霞坚决反对,原因是,当年读博的时候,生娃生怕了。

  文霞是硕士刚毕业结的婚,老公是军人,两人异地,聚少离多。

  文霞有大把的时间投入工作,这几年眼看新来的年轻同事都是博士学历,申请项目先拿学历说话。

  文霞坐不住了,决定继续深造。

  2010年,文霞顺利考上本市一所高校的博士,可没想到,入学的第二年,她怀孕了。

  文霞又惊又喜,她已经32岁了,眼看迈入高龄产妇的行列,又是头胎,没有不要的道理。可要孩子,必然会耽误学业,这段读博之路注定艰辛。

  真正的折腾也从怀孕那一刻开始了。

  先是出血,医生说是先兆流产,需要卧床半个月。好容易稳定了,孕吐来了,只要闻到一点儿实验室的味道,她立马吐得一塌糊涂。

  因为担心接触化学品不好,文霞只得推迟一年实验。

  生完宝宝4个月,文霞赶紧回归实验室。

  妈妈怕她来回跑着喂奶辛苦,硬是带着女儿过来哺乳。

  有一次,文霞出来早了,远远看见妈妈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大包小包,花白的头发飘在风里。

  文霞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有一段时间,文霞的实验没有进展,压力大得要命,加上产后生理原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女儿一哭,她也跟着抹泪。

  夜里女儿睡了,她还要起来查资料,分析数据,有时还要备课。

  毕竟,她是学生,也是老师。

  第三年,一同入学的两个同门毕业了。

  谢师宴上,小师妹对她举起酒杯:“师姐,加油!”

  导师夸她:“文霞很拼!文章水平是你们当中最高的。”

  文霞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那天,还在哺乳期的文霞破例喝了一杯红酒,走出饭店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

  6月的风,裹挟着南国特有的湿热吹过来,让她胸闷。

  看着街边霓虹闪烁,文霞暗下决心,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2014年6月,文霞终于毕业了,却没有预想中的欢喜,心情平静得有点儿像心如止水的老僧。

  文霞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答辩前,文霞产后第一次染了发,深棕色,能遮白发。

  博士毕业后,文霞和导师合作,又陆续发表了几篇高水平的国际论文。有了博士学位,申请项目也容易得多,工作顺了不少。

  2014年底,老公转业回到她的城市,女儿也上了幼儿园,文霞的负担减轻。39岁那年,她破格晋升了正教授,理论上讲,可以带博士了。

  文霞并没有性别歧视,但在面试的时候,她特意问一个已婚的女生,你会考虑读博期间生孩子吗?90后女生可能觉得受到侵犯,反问她:“老师,我觉得这和我从事的科研工作是两个问题。”文霞没再说话。

  去年,老公提出生二胎的建议,文霞果断地拒绝了,生孩子这事,多少给她留下了阴影。

  即便今天事业小成,也没能改变。

  那个夏天的夜晚,她曾经拿起手机要拨打闺蜜的号码,终是放弃了。

  文霞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博士期间生娃的艰辛,说出来,别人也未必能理解。

  文霞有时也会感激那4年的磨炼,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面对,经历过这些,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她。

  博士毕业以后,每隔半年,文霞都会去染一次头发,越来越多的白发打破了工作轻松的表象,或许从选择科研这条路开始,就注定与轻松安逸绝缘。

  因为结婚生子导致一些女博士被迫中途休学、毕业延期,甚至退学。女博士在社会中需要同时承担双重角色。

  她们一方面要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承担着社会的期待;另一方面,她们与家庭绑在一起,需要证明自己是合格的母亲或妻子。

  03

  博士毕业,

  她成了全职妈妈

  和陈枫、文霞在职读博不同,韩璐是直博生。

  韩璐今年29岁,儿子刚满7个月。从去年6月23日博士毕业那天起,韩璐就开始了全职生涯。

  韩璐是以本科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本校直博的。原本5年毕业的她,因为导师出国,延迟了一年。

  其实韩璐的论文早就准备好了,恰好导师手里的项目需要帮忙,等出了成果,对找工作也很有帮助。

  因此当导师提出延期这事,韩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就当给自己放一个大假。

  没有论文的压力,韩璐的生活还算轻松,每隔两三个月,她都会飞去男友的城市小聚一下。

  2018年春节过后,韩璐和男友领了结婚证,准备在男友的城市找工作。

  韩璐参加了几场面试,对方看她已婚的状态,就问她有没有孩子。韩璐摇头,“问过之后,那几个单位就都没了下文。”

  韩璐也知道,自己这个年纪找工作有点儿尴尬,不到30岁参加工作,这不意味着一进单位就怀孕生娃?

  韩璐郁闷了好几天。

  老公安慰她,“找工作这个事不急,实在不行咱就生完再找。”韩璐说,“你养我啊?”老公一拍胸脯,“我养你!”

  没想到还真被老公说中了,没多久,韩璐怀孕了。

  思前想后,她决定先把孩子生下来,省得用人单位再拿孩子说事。找工作的事,告一段落。

  6月底,韩璐挺着孕肚完成答辩,回家继续养胎。

  因为是读博期间怀孕,韩璐的产检都是自费。

  因为胎位不正,韩璐选择了剖宫产。月子里孩子黄疸,留院观察了几天,整个下来花销4万。

  韩璐没有工作,生育险和生育津贴都没份,原本想去月子中心坐月子,想了想还是没说出口。

  婆婆来伺候月子,和楼下的阿姨聊天,瞅瞅人家儿媳妇高薪的工作,瞧瞧人家娃的吃穿用度,脸色就有点儿不好看了。

  原本就脆弱的韩璐不可避免地抑郁了,失眠、焦虑,动不动就掉泪。

  因为心情不好,韩璐的奶水越来越少,要搭配奶粉,一个月3罐打不住。奶粉是进口的,一罐500多元,老公参加工作没几年,挣得不多,看着孩子咕咚咕咚喝得欢实,韩璐心疼啊,感觉儿子喝的是自己的血。

  韩璐生产以后身材走样,过去的衣服穿不了,又不好意思再花老公的钱,那段时间穿得很随便。

  一天,她推着儿子在楼下晒太阳,遇上小区的保姆,问她,“你给哪家带娃呢?”韩璐一下子泪奔了。

  娃小,离不开妈妈,韩璐没办法,也没精力找工作,干脆先当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

  从儿子4个月起,韩璐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寻招聘信息,海投简历,大都石沉大海。

  因为不是应届生,她不能参加选调,无奈之下,求熟人、拜导师,恳求推荐。

  今年6月,韩璐总算和一家二本院校达成初步意向。韩璐现在只想工作,立即工作。花老公的钱终归不踏实,握在手里的经济大权,才是实实在在的。

  女博士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无法享受国家为女性职工提供的生育福利,而她们在经济上也只有一些微薄的收入。

  经济上的弱势,让她们缺乏安全感。学业上的优秀与生娃空窗期的巨大落差,令她们深感焦虑。

  04

  专家解析

  兰心

  资深心理咨询师

  尽管读博+生娃的道路不算轻松,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原有的生活平衡被打破后重建的过程。

  生活中的很多变故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找新的平衡。

  相比之下,选择读博和生育,包含更多的主动性,

  那些所谓的“读书生娃两不误”的女博士,可能更多地利用了选择中的积极因素。

  从本质来看,

  生娃和读博并不完全对立,只是在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加之经济因素和婆媳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才变得复杂。

  这不仅是考验女博士一个人,也在考验这个人的支持系统。

  如果我们能用部分替代功能来帮助自己减压,读博之路会变得更加顺畅。

  当然,在支持系统不够好的情况下,女博士就要做出取舍,有时优先孩子的需要,有时优先学术的需要,在轮流之间找到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纠结和焦虑,在降低情绪成本的情况下,才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寻找新的平衡,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上一篇:全球面积最大的水库,库容比三峡大三倍
下一篇:初三化学:不学会这个方法中考实验题很难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