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高考文科656分,选择复旦!对于高考和大学,分享这些心路历程!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 欧阳可欣

  高中毕业于成都树德中学

  高考文科656 现就读于中国语言文学系

  初升大一,就是硬找些校园生活的桥段恐怕也显得单薄;然而若论进校前的经历,又几乎是无话可讲——高中勉强算是校内模拟联合国社团的一分子,然而也并未参加复旦模联去锻炼自己;自主招生时似乎也有几分把握,不过本着“人贵自知”的原则,最终也没有报名参加博雅杯。2019年8月31日新生报到这一天,是我第一次走进复旦的校园。

  不过现实的交往虽无,心灵的交流却不缺,只不过多数时候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高二选择文科后我曾无比渴望进入复旦中文系,这其中里面兴许有爱玲女士的影响——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梦”的影子。然而很快我就切身体会到文科学习的艰难,那是一种近乎不可捉摸的学习领域方法,因为一切难题的解开都集中在一个字上:悟。

  而我恰恰是迟钝且而弱于总结的,不会“巧学”,更不存在任何稍显专业性的学科积淀来让我“赢得起跑”。所以很快,所有的梦都消失了,在时时袭来的打击下甚至成为一种隐痛。为了不让系于“复旦”的悲观情绪持续束缚我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的父母劝说我制定了更加切实的高考目标,期望能够达到解压的目的。

  然而梦出现了,是就难以消失的,“白日梦”更是因其清晰的美好而尤其如此。所以复旦的梦持续存在,不过已从最初明晃晃的探照灯变成了夜晚枕边的一豆烛光——它不再成为我一切言行的唯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再担负起我“生活根本意义”的重任,而只是迷茫时、失落时、甚或寂寞时的无语陪伴,撩动起锁在书本习题之中的幽微情愫。

  但兴许也是这个梦依旧不曾彻底磨灭的缘故,三年中的大小事宜仍然没能锤炼出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偶尔出现的豁然开朗并不能彻底改造我为心如止水的优秀学子,我还是那个弄砸一次考试就忍不住要哭天抢地的小女孩,为反复出现的错误和始终无法理解的问题持续地否定自我。

  可是人的脆弱和坚强实在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候我们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甚或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咬着牙走过了很长的路。我慢慢承认,极易悲观的、极不自信的、患得患失的负面因素难以在短时间根除;但若实在无法忽视如星般闪烁的梦,为何不选择与它们暂时和解,然后献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笨拙、但毫不间断地弥补这些缺憾呢?

  所以我用最后两年的时间,清楚地知道了从宿舍走到教室的时间是7分钟,知道了每晚10:30会有保安清查教室锁上学校大门,知道了第一家书店的定价比第二家便宜。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知道了深夜微黄路灯下历史老师的笑容,以及操场摸黑与三个挚友的谈心,能有多么温暖。

  我还用十八年的生命体验(当然重在末尾的数年),或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我绝不是什么天才——我的来路与前程都已是、都将是普通人的故事,是不断加油鼓劲走过重山复水,才有机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故事。即使我有幸拥有了“复旦人”的身份,也不过是在平凡的背景上添了那么一抹略显传奇的亮色而已,本质仍旧是平凡。

  但我仍然爱做梦,尤其爱做逢凶化吉、一帆风顺的天才梦;我从不渴求梦想成真,甚至仍旧潜于内心的悲观还让我无法相信它会成真。可是有这个梦存在,哪怕它只是短暂地出现一瞬间,也已经足够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的艰难,为接二连三的“打怪”任务找到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理由;即使身在看不见光明的隧道里,也能够借这一点跳动的烛火,勇敢走下去。

  关于复旦,我实在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好故事。

  守住心中光芒的一点倔强,人尽有之;我不过是万分感激,命运尚算“有常”——当初那个一闪即逝的梦的亮斑,最终成为了照耀在我头顶的日月光华。

  来源:复旦大学 复旦招生 图文|欧阳可欣 图文|欧阳可欣 编辑|德力娜尔

上一篇:“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一不是妻”这句农村俗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下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不管预习还是复习,看这张图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