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未成年人最多玩14小时游戏,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网游成瘾?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某网络游戏公司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时间,最多可玩14个小时,通知显示未成年人可于1月21日-23日(周五、六、日)、1月28日(周五)、1月31日-2月6日(春节假期)、2月11日-13日(周五、六、日)的每天20时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除以上限玩时段外,其余时间未成年人均无法进入游戏体验。特别提醒,其中1月29日-30日(周六、日)为禁玩日期。
该新闻报道后,引起网民热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委会副主任雷雳认为,每天平均玩一个小时网络游戏,从时间量上来讲倒是可以的。雷雳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非工具性地使用网络,每周应当控制在10小时左右,工作日平均每天一个小时,周末可以稍微多一些。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雷雳就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哪些影响,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委会副主任雷雳。受访者供图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
雷雳认为,父母有时看到孩子很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就说是网络成瘾,其实不全面。玩游戏时间长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凸显性,如孩子每天都在想上网、游戏等相关事情,网络游戏成为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中心。二是耐受性,孩子为了更过瘾,更满足,不断地投入时间,投入的程度越来越深,属于耐受性。三是强迫性,不让孩子玩网络游戏就会难受,甚至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反应,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如生气、郁闷等。四是心境改变,如果孩子心情不好,会认为通过上网玩游戏才是调节情绪的好方式。五是社交抚慰,如今很多游戏都有社交性,在网上谈聊天会觉得更舒适、更安全,把网络游戏社交作为社交的主要方式。六是消极后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经常上网玩游戏,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社交障碍、眼睛近视、颈椎问题、学业下降等。
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从玩网络游戏的动机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就感,二是社交性,三是沉浸感。”雷雳说,成就感是因为几乎每一款游戏,即便自己从来没玩过,但在短暂时间内就能学会,就可以有得分、“加血”、过关、升级等激励,就可以获得成就感;社交性是因为很多游戏吸引人的地方不完全是游戏本身,还体现在游戏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方面,游戏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沉浸感是因为很多游戏设计非常逼真,画面、操作等方面可以让玩家身临其境,完全沉醉在游戏中,就有了沉迷游戏的动机。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通过成就感、社交性和沉浸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需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需要正向的反馈,而网络游戏可以提供这个方面。
雷雳说,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自我认同阶段,处在自我认同或是角色混乱的矛盾对立时期。他们很希望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存在自我探索现象,而网络具有视觉匿名和身份可塑等特点,给未成年人探索自我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哪些影响?
“网络游戏给未成年在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沉迷游戏,所以网络游戏具有两面性。”
雷雳表示,有研究表明,很多游戏都有暴力、打斗的成分。如果暴力游戏玩得比较多,可能会对玩家带来不良的生理反应,比如敏感度降低,对暴力更加宽容,降低同情心等。
网络游戏之所以让人感到沉迷,有一部分因素包括在研究设计游戏时,通过竞技通关的设计较多,可能替代了现实中的一些行为。雷雳说,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是延迟满足,现实生活中,要得到一个结果,需要长期努力,通过延迟满足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想要得到更好结果,就必须放弃眼下的一些东西。但是一些人延迟满足能力较弱,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即刻满足,而网络游戏就很合这些人的需求,这跟真实生活并不一致。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面对问题,一些人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幻想型、发泄型,就会容易成瘾。但如果处理问题是解决型的应对方式,就不容易网络成瘾。
雷雳说,网络游戏也有正面影响。游戏可以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很多游戏也能够让玩家缓解不良情绪。当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时,网络游戏就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可以帮助玩家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还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社交、协作等。
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网络游戏成瘾?
如何避免孩子网络游戏成瘾,雷雳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父母应该主动介入,父母需要多了解孩子在网上做些什么,玩的是什么游戏,是否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二是要跟孩子沟通、交谈,要让孩子知道网络游戏存在的风险,鼓励孩子跟父母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三是要设定规矩,包括什么时候可以玩游戏,玩多久,不能在网络上公开个人信息等。四是巧用资源,在网络游戏中设置青少年模式,开启父母控制系统,可以管控过滤屏蔽的一些不良信息。五是紧盯孩子的上网内容,未成年人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足,父母要协助孩子,多鼓励孩子科学上网,并将电子设备放在客厅等父母可以看到的地方。六是遇到不良信息或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