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5年前火遍全网的文章,成年人应该每年都读一遍
作者:李弯湾
“油腻”这词原来指含油量过多,后多用于比喻中年男性不修边幅、言谈粗鲁等。
其实,无论男女老幼都应当防止变得“油腻”。
五年前,也就是2017年的10月27号,知名作家冯唐发布了一篇后来火遍全网,并引发舆论强烈反响的文章——《怎样避免变成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为了防止变得油腻,在这篇文章中,冯唐给中年男子提了10条建议:
1、不要变成一个胖子,原来就胖的除外;
2、不要停止学习;
3、不要呆着不动,出去走走、去运动;
4、不要当众谈性;
5、不要追忆从前;
6、不要教育晚辈,特别是不要主动教导年轻女性;
7、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8、不要停止购物,维持对新鲜商品的欲望,例如新电脑、新手机;
9、不要脏兮兮,要时常修剪鼻毛;
10、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类习惯,例如文艺、手串、保温杯等等。
这10条建议,出现得很及时也很必要,可以多读常思,当做修身的参照,而且不只是中年男子,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应当时常读一读、想一想。
我逐个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不要变成一个胖子
这个能做到就做到吧,吃东西吃口味淡一些,少吃一些,能腾出时间来运动那就运动一下吧,确实不行,真的只能胖了,那也就算了吧。
真正令人认为恶心的,通常不是你的外形,而是你的言行举止。
外形瘦胖,那是你自己的事,碍不到别人,因此也不那么重要,例如流芳百世的肥仔苏轼,我们看他的诗、他的书法、他的画、他的文章和品格,没人会认为他油腻吧。
不要停止学习
这可能是这10条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
很多人会认为,学习嘛,那便是看书咯。
如今网络上有大批书贩子,利用制造焦虑、提供速学的方法、鼓吹学习的功利性来卖书,很多人听了一两句卖书视频的讲解,就立刻提交订单,结果一买回来,书就开始守活寡。
还有一些更荒诞,一听什么书读完就能考上985,立刻买一本硬塞给孩子,自己接着打牌、刷美女直播PK。
针对普通人来讲,看书和学习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关系,它们更好似远房的亲戚关系——关系很疏远,只能说有一丁点关系,这种关系你要不认也是可以的。
一个人在看书,并不代表他就在学习。
例如,很多人看书,是为了解闷、打发时间,从这个角度讲,看书跟玩游戏、看综艺节目、看体育竞赛、打牌等等这些,都是一回事,实质上都是娱乐。
不一样的是,打牌玩游戏的人,也知道他们的方法不值得夸耀,但许多看过点闲书的人,反而会产生出优越感来,认为自己就高人一筹——从这个角度讲,看书还不如打牌玩游戏。
也有的人,他看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固自己的偏见,为了证实作者跟他想的一样。
要学习的话,未必要看书,当然看书是学习很重要的手段,假如确实看不进书,也没必要非得看。
你可以利用许多方法去学习,例如看视频、听音频、听别人说话、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对自己以往进行反思,这都是学习方法。
学习和解闷,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解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认同、寻找一时的愉快.
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撕裂自己、刷新自己的成见、了解到自己糟糕的一面。
例如你是一个农民,你学习种地的目的,是为了修改甚至是刷新你以往种地的习惯和方法。
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知识是对旧知识、旧观念的修改和刷新。
所以,学习必定不是单纯愉快的,它有时是会使人感觉难堪、痛苦、自卑,但学过之后,你会感觉很舒服、心旷神怡。
例如你昨日跟朋友喝酒,在酒场上一通吹牛、自以为是地给人家提了很多建议,结果你回到家,开始回想并反思昨日自己的言谈举止,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认为羞愧难当,决定要改——这就是学习。
学习如同洗冷水澡,洗的时候很痛苦,洗好之后又畅快又暖和。
私以为,针对个人的修身养性来讲,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是: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以上的这3句话做到,比看书更加有意义。
不要呆着不动
常识问题,这就不展开讲了。
不要当众谈性
这使我想起我十多岁的时候,在田坎上放羊。
我们村有一个中年男人去田间耕作,劳作完了他来跟我聊天,继而就开始了他的表演,滔滔不绝地聊起他少年时期的风流往事......
描述得有鼻子有眼的,可我那时才10岁啊!
当众谈性,特别跟一些女性在一块的时候谈性,根本没办法展现个人的所谓的幽默和魅力,反倒会使人感觉强烈的不适和反感。
不要追忆从前
追忆从前,不是不可以,你要么跟你几个老哥们一同追忆,要么跟你老婆子女一同追忆。
这类追忆,是大家的事,因此较少有人会反感。
但假如你的追忆,是为了彰显你的当时是如此精彩,那还是劝不要有这种做法,因为没人爱听这个!
追忆从前的荣光,就跟在KTV唱歌的麦霸一样,歌声跟狗叫一样,你还一直在那儿板命,你当真会有人欣赏你的歌声吗?
还有的人,他追忆从前,并非追忆当时的光彩,而是倾诉当时的辛酸苦楚,目的是想让别人跟他一同“忆苦”,然后让他一个人“思甜”。
例如,一个中年人对他的小孩说,当时他的生活如此艰难、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因此你们小孩子要珍惜当下的幸福、要珍惜粮食。
较少有小孩喜欢这类说教,反正我小的时候就听不进,但说教者自己却感觉简直就是天经地义、毫无问题。都不说小孩爱不爱听了,仅是这类说教本身,就是毫无道理的。
你当时吃不饱饭,跟是否珍惜粮食没有必然的关系啊,你当时吃不饱饭并非因为浪费粮食,而是因为没有粮食啊。
挨饿跟浪费的因果关系在哪里?你连自己都没法说服,怎么能说服小孩呢?
真相就是,许多长辈们通过倾诉当时的挨饿苦寒来教育小孩要珍惜粮食,并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作用,小孩该浪费还得浪费。
然后长辈们感觉小孩不听讲,就很生气,于是,长辈们憋出内伤,小孩被打出外伤。
小孩浪费粮食,你要教育的是自己,而不是小孩。
小孩浪费粮食或是买了一大堆玩具玩了两天就不玩了,这是你的责任,责任在于:
第一,你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而又正常的现象,实际上可以不用那么在乎;
第二,假如小孩浪费了,那是由于你给了小孩浪费的机会。
不要教育晚辈
糟糕的是,我们很多人,他不但要教育晚辈,他连长辈都要教育,只要是个人,给了他机会,他立刻逮着就开始教育别人。
很多人并不会感觉自己教育别人有什么问题,他会自洽:“我都是为了他好啊”——你真是为了别人好吗?
且问你:“这个世上,除了你的父母,或者你最亲的人,没人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这话你赞同吗?
赞同的吧,就算不赞同,你也不会相信有哪个关系一般的人会真的希望你过得好吧。
既然你都承认了没人会真的为你好,那么你又从哪里来的信念会感觉自己是为了别人好呢?世界上就你一个圣人?
承认吧,很多人教育别人,就是为了过嘴瘾,就是想要刷存在感,就是接受不了别人跟你的看法有所不同。
所有主动给别人提建议、指责别人的行为,都是为了体现自己在智商、知识、经历上的自豪感。
这是如今的社会除了新冠以外,最令人觉得恶心的“病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想有人吧啦吧啦对我们一通指责、指点、提各种建议,我们会乐意吗?
当有人不是真诚为他人提供正好需要的帮助,只是为了向别人体现自己才是老大的行为的“教育”时,只会令人觉得难堪与恶心,不会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冯唐在他的文章里夸赞了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品德,我想说,实际上我们国人,也不太喜欢给别人添麻烦。
我记忆很深的是,我小的时候,有人要来我们家借东西、借钱什么的,都会坐很久,聊许多闲话,最后起身的时候才讲出真实的诉求——这说明我们国人也会从内心认为,给别人添麻烦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
问题出在哪儿呢?
根本原因是我们没弄明白什么是“麻烦”,许多让别人觉得麻烦的事,我们自己没有发觉。
例如,失恋找别人一直诉说,看见别人字写得好希望他免费为自己写一幅,随意给别人提建议,或是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干事情,这些都是给别人“添麻烦”,但是我们很难感觉得到。
我提炼一下吧,什么是麻烦——麻烦就是:两个人的言谈沟通,只合乎其中一人的意愿、仅有其中一人获得了好处。
给别人添麻烦,也就代表着,在你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你们的沟通或是交换只合乎你一人的意愿、只有你一人获得了好处。
例如你失恋向别人不断诉说——只合乎你的意愿、只有你获得好处,因此这是给别人添麻烦;
向别人求一幅字画或是任何让别人免费帮你,也只有你获得了好处,所有一切要想白嫖的个人行为,都是在给别人添麻烦;
教育别人、给别人提意见,这只合乎你一人的意愿,因为你并不了解别人愿不愿意,因此你不能默认别人是愿意的。
必须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家庭问题很糟糕、夫妻感情很糟糕,最重要原因就是给别人添麻烦。
这种添麻烦关键以提要求的方式出现——孩子年轻的时候,父母对他各类要求,孩子的学习、工作、婚姻,父母都希望按他们的意愿来,因此孩子觉得很烦躁;
等父母老了,孩子又希望父母按孩子的意愿生活,例如叫老人别再劳作了、叫老人病了赶快去医院、叫老人多出去走走——这就是在给父母提要求,父母自然也会不舒服。
因此中国的家庭问题就是一种“互相折磨”的关系,前30年父母折磨孩子,后30年孩子折磨父母。
谁逢青壮年,谁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夫妻感情那就更糟糕了,老公看不顺眼妻子,因此以讲大道理、冷淡等方式提要求;妻子看不顺眼老公,因此以唠叨、争吵等方式提要求,结果就搞得大家都很难受。
实际上,家庭要想和睦、夫妻要想和谐,并不难——管好自己、少管别人,关系就能好;管不好自己、还想管别人,关系肯定好不了。
不要停止购物
这一条相较别的点,是不太赞同的。
在冯唐的原文里,他说道不要停止购物的原因是,要维持对新生事物的欲望和敏感。
我认为吧,人到了一定年龄,并非要紧跟时尚潮流,反倒要跟时尚潮流维持一定距离,一直消费、一直追逐、一直渴求显得年轻,是非常累的。
步入中年,必定得开始向内探索,得学会独处,得在自身的内心世界开辟出一片世外桃园来。
因为我们必定会撤出社会的中心、必定会跟年青人脱节、必定会朋友越来越少、必定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必定会被淡忘甚至是遗忘,或早或晚罢了。
老就老吧,土气就土气吧,谁不会老呢?谁又不会入土呢?
不要脏兮兮
常识问题,不细讲了。
不要看不起和年纪无关的人类习惯
假如说第二条“不要停止学习”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一条,就是最根本的。
人变得油腻,让别人感觉厌烦,主要原因就来自于显露出来的优越感和向往优越感。
你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感觉人家年青人喜欢流量明星是有毛病,但你喜欢周杰伦就是有品味;
你觉得人家为EDG(一家中国电竞俱乐部)疯狂是有毛病,感觉你喜欢的球队夺得冠军了你高兴就没毛病?
感觉如今的女明星都长的丑,当时你喜欢的林青霞王祖贤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女神?你觉得如今小孩儿的童年都太无聊了,只有你当年的童年才美妙?
优越感是一个极其之糟糕的东西,人之所以会有优越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知识或者见识上的缺陷。
例如一个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感觉文科没有用,只有学好数理化才有用,数理化才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理科生会这么想,表明什么?表明他不了解文科,更不了解文科对人类发展的必要性;
例如一个人感觉中文博大精深而英文啥也不是,他感觉中文博大精深是因为中文有精简的成语、有押韵好听的诗歌,因此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那是因为他不知道,英文也有成语,英文也有押韵;反过来讲,一些在英语世界浸泡很久的人,会感觉英文比中文更好,相同的道理,那是因为他对中文了解不够;
例如一个女人感觉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男人都没一个好东西,女人就是比男人更优越,那是因为她不够了解男人,也不够了解女人,实际上女人也有很多是下半身动物;
或者一个男人感觉女人总是情绪不稳定、女人就是笨、女司机就是容易出问题,那是因为他不知道,男人也情绪不稳定、男人也笨、男司机也总是出问题......
因此,我们要当心优越感这个东西,因为它会使你显现出妖怪原形。你心里的优越感越强烈,你的嘴脸就越丑陋。
你最认同以上的哪一点?
其实通过这几点建议,我们可以给自己提个醒,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点个「在看」,一起成长为心中想要的模样!
以上内容,与君共勉。
一句话总结
这10条建议,可以常读常思,当成修身的参考,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应该时不时读一读、想一想。
人的再次成长,就是把自己敲碎了重生的那一下,面对变化,我们要不停地重新打磨自己的思想认知。
以上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贵在分享,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这部暗黑成人童话,戳中了每个人的心
下一篇:从法律角度回顾长视频行业的2019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