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滋养中 乐享美好生活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11年前,无锡大剧院开门迎客,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无锡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此之后的时间里,无锡再也没有打造过“大手笔”的文化场馆。近日,无锡美术馆、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无锡交响音乐厅集中开工的消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追捧。三大场馆建成后,将极大优化城市文化布局,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也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补齐短板

  文化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建设“文化地标”成为城市构筑文化空间、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选择。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对整个城市的文化提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无锡此次三大场馆的开工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由无锡市委网信办、江南晚报承办的太湖云享网络访谈第三场现场,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跃光率先发言,他表示,近年来无锡的文化场馆建设步伐相对迟滞,相比而言,周边城市对于文化场馆的打造可谓如火如荼。如苏州除了原有的苏州博物馆、美术馆,最近五年先后建设了博物馆西馆、苏州第二图书馆等场馆,很多区级大剧院也已在建设中。与此同时,无锡还存在着诸如院团缺乏排练演出场地等一些历史“欠账”,急需把短板补齐。无锡很早就迈入了“万亿俱乐部”,但此前恰恰是其中唯一一个没有专业交响乐团的城市。“新场馆开工建设,也是服务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李跃光说,此次无锡交响音乐厅落子新吴,希望让高雅艺术能够更好地普及,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新吴区产业密布、外企云集,更是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交响音乐厅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整个城市东部地区缺少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的缺憾,让文化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此次三个文化场馆的建设,与以往相比更好地融入了社交场景。“三座场馆在功能上更加复合多元,同时也更贴近群众的需要”,李跃光表示,当代的文化设施已经不单纯只是一个看演出、看展览的地方,它可以变成全民娱乐甚至社交的场所,争取在“吃住行游娱购”都能和文化形成比较好的嫁接。

  激活文化

  让百姓真正能够走进去

  衡量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除了经济指标以外,文化活跃度也很重要。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庄若江分享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从秦汉到晚清,中国出现了2万多个诗人,而在这些诗人中,江苏是最多的,占比近五分之一,浙江占据第二位,这和古代的进士,以及现代院士的数量情况很是接近。“这说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庄若江分析,无锡的发展历程中,文化一直以来都很活跃,尤其在百年辉煌的工商业崛起过程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动人的故事。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很强,但在很多荧幕和舞台上,无锡人的形象还是缺失的”,庄若江直言,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和经济要互动起来,这一批场馆的建设,可以把我们这方面的短板补起来。“无锡的历史故事和传奇太多了,这些故事值得好好写一写,演一演”,希望这一批硬件的诞生,能够为我们的创作提升赋能。这些提升,不仅仅是在外在形象和形式上,更在于创作内涵中,要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加新的动力。

  对于新建的三个场馆,庄若江表示充满期待,“最期待的就是,里面能够有好的文艺节目、好的文化展示,让我们看到鲜活的历史和时代”,庄若江说,要让更多市民走进文化场馆,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很多城市开始尝试发放文艺演出消费券,希望随着新馆的建设启动,无锡也能有所动作。

  期待满满

  精品剧目需好场馆赋能

  要说对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期待值最高,那非市属院团莫属。目前,无锡市歌舞剧院、无锡市锡剧院、无锡市滑稽剧团、无锡民族乐团等几个院团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普遍存在排练场地少、面积狭小、舞美道具仓库缺乏等问题,院团也没有标准舞台的演出剧场,无法满足大型剧目创排舞台合成和常态化演出需求。“一些大型剧目的合成联排,只能到大剧院、大会堂进行,受档期和成本制约较大,有时会借用江阴和宜兴的剧院,来回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烈表示,创排演出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改善,对于打造精品剧目来说非常重要,三大场馆的开工给院团和演员们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期待。

  刘烈强调,新的文化演出场馆建设是一方面,建成之后的使用更为重要,要让市民群众愿意走进去、经常走进去并且乐在其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他告诉记者,前不久到香港西九戏曲中心的考察,给自己的感触很深。香港西九戏曲中心里面有大的剧场,也有茶馆式的小剧场,有很多的排练厅和展厅,利用率很高,不仅用于剧团的排练和演出,还提供了很多的空间用于各类文化创意的展览和活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为社会团体提供演出场地,举办艺术展,还可以做一些沉浸式的演出、跨界融合的活动,等等。”

  文旅融合

  更加沉浸欣赏景区之美

  近几年,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作为文化场馆之一的小剧场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小剧场演出为代表的“文”,融进了景区景点,为观众提供了“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如惠山古镇景区除了有古戏台外,新打造的沉浸式街区《这是无锡》就有两个小剧场;无锡影视基地、南长街书码头的小剧场常态化演出不断。

  无锡市文旅集团创新策划事业部郭晓鹏表示,随着文旅融合日趋加强,无锡已有不少“小剧场+旅游”融合发展的范本。《这是无锡》是去年的典型例子,一边喝茶吃甜点,一边看演出,让游客乐在其中。“为何在沉浸式街区开设小剧场?自然是为了留住人,丰富整条街的内容,让大家二次消费。”惠山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文龙说。无锡影视基地的小剧场已坚持了十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创作新的作品,其负责人强调:“演出一直都是我们的特色,如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等。”此外,大公桥堍的书码头和惠山古镇绣璋阁的“锡剧周周演”培养了固定粉丝群,东林书院新推出的“东林拾忆”小剧场收获不少游客点赞……不同于无锡大剧院、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无锡演艺剧院等大剧场,这些小剧场分布在城市各处,成为大剧场的有益补充,也让游客对当地景区有了更多的记忆。

  郭晓鹏表示,景区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当文化场馆建设完善,演出就会增多,无锡景区可以发挥的更多,如将剧目改编成园林版,通过实景演艺在游客身边发生,更加沉浸式欣赏到景区之美。如无锡市歌舞剧院的舞剧《歌唱祖国》就曾在荡口古镇王莘故居演出过。让景区的文化场馆经过体系化的打造,让文旅融合做到更深入,也将促进无锡更多的文化消费。

  (晚报记者 陈钰洁 马晟/文、摄)

上一篇:盘点我见过最美的韩剧女星,好美!
下一篇:我的野蛮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