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喜剧教父”、东方卓别林、沈伐恩师—王永梭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1998年第一届巴蜀笑星擂台赛,评选出了十大巴蜀笑星:沈伐,刘德一,李伯清,凌宗魁,王迅,涂太中,李永玲,景雯,凌琳,吴文。他们或多或少都和和一个人有关系,那个人就是四川谐剧创始人,王永梭。

  

  沈伐,刘德一,李伯清是巴蜀喜剧的代表沈伐是王永梭的徒弟,第二代谐剧掌门人;中江表妹李永玲也是王永梭的徒弟;凌宗魁也是王永梭的徒弟;涂太中参加过王永梭的谐剧培训班,也是他的徒弟;王迅是沈伐的徒弟,王永梭的徒孙;

  

  王永梭凌琳是凌宗魁的儿子,王永梭的徒孙;吴文是凌宗魁的徒弟,王永梭的徒孙;刘德一和李伯清是沈伐的结拜兄弟,也算是王永梭的晚辈。巴蜀喜剧根就是王永梭创立的谐剧。王永梭,1915年7月14日出生在安岳县龙台镇,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王永梭可惜王永梭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道中落,于是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给别人洗衣服为生,生活过得非常艰辛,。王永梭从性格开朗活泼,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上学时候的王永梭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对文艺和民间艺术特别偏爱。川剧,曲艺,武术……都有涉猎,为后来创建谐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正是抗战时期,24岁的王永梭听闻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招生,虽然录取率只有20%,喜欢表演的王永梭怀着一腔热情去碰碰运气。

  

  谐剧传承人招生考试的时候,王永梭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小品《卖膏药》,由于不会说普通话,考官根本听不懂王永梭在表演什么。王永梭本以为没有希望了,但是他的这种表演形式,最终引起了考官的注意,并在第三次张榜的时候被最终录取。1939年12月的一天,王永梭在四川合江县城万年台上演出了一个小节目《卖膏药》,就在那一刻,谐剧诞生了,但是还没有被命名为谐剧。

  

  李永玲也是王永梭徒弟在学校学习的三年,王永梭学习非常刻苦,但是因为家庭贫穷,差点完成不了学业。第二学期的时候,伙食费都交不出来了。学校考虑到王永梭是个好苗子,补贴了80元生活费给他,王永梭才顺利完成学习。从学校毕业后,1943年7月,王永梭应邀在自贡王爷庙下的釜溪河滩表演了《扒手》这个节目,正式将这个新艺术式样定名为:谐剧,取其诙谐、和谐之意。

  

  沈伐从1939年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永梭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一个人编剧表演了22个谐剧作品。谐剧也进入了重庆、成都等大剧场,受到了观众热情欢迎和媒体追捧,王永梭也被誉为“东方卓别林”。抗美援朝的时候,王永梭还去朝鲜演出了200多场,极大的激励了志愿军的作战热情。后来的一段时间,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王永梭离开了谐剧舞台。

  

  沈伐和王迅到了万象更新的1976年,四川省曲艺队队长贾中秀,把一位叫做沈伐的年轻人,拉到王永梭的面前说:王老师,这个年轻人叫沈伐,组织上安排你教他谐剧,你要好好教,沈伐要好好学。沈伐本来是省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因为喜欢谐剧表演,主动要求从舞蹈团转调到曲艺团。34岁的沈伐拜62岁的王永梭为师,是谐剧传承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沈伐这个被誉为第二代谐剧掌门人的小伙子需要承担把谐剧带上更贱辉煌道路的责任。

  

  沈伐和李伯清王永梭对沈伐的教导,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王永梭教沈伐的第一个谐剧是《十二点正》,当沈伐登台演出的时候,王永梭在台下一边念台词,一边流泪,默默和台上的沈伐同步。这个年轻人就是传承谐剧的希望。80年代,谐剧再次走向辉煌,王永梭一年就在北京演出了18个专场。王永梭还在四川重庆等地4次举办王永梭谐剧培训班,培养专业、业余学生200余人,凌宗魁、涂太中、张廷玉、李永玲、夏曼云……后来都成为著名的谐剧表演艺术家。

  

  沈伐特别是沈伐,1986年凭借谐剧《零点七》登上春晚舞台,1988年又用《接妻》再次登上春晚舞台。3年内两次登上春晚舞台,在巴蜀喜剧演员中是独一份,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谐剧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点。1998年5月22日,王永梭因病在成都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3岁。

  

  凌宗魁王永梭去世后,沈伐把他的“国务院特殊津贴”每月交给师母江润媛,直到江师母2014年去世后,他才又给了自己的舞蹈老师。随着整个巴蜀喜剧的走弱,谐剧也开始走向了衰落,沈伐的徒弟中最有名的是王迅,王迅也是巴蜀喜剧艺术家协会的主席。不过王迅的主业已经不在谐剧了。

  

  王迅沈伐和李伯清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后继无人。#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一篇:高能都市生活好作大赏,炮灰终成主宰
下一篇:故事:不小心造谣了校霸,他找上门要赔偿:不多,以身相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