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举子进京赶考,一贵人说:新科榜眼非你莫属,结果发榜时果真应验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原标题:举子进京赶考,一贵人说:新科榜眼非你莫属,结果发榜时果真应验

  历代史料中,正史大多为官方修订,因此可信度相对要高。至于那些没被正史记载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则称为野史,有的是翔实可信的,而有的却是子虚乌有。不过平心而论,野史读起来更为有趣。下面这一则关于清代科举的故事就出自野史,同样很有趣味。

  清代的科举制度,除了逢皇帝登基、大婚、寿辰举办的恩科外,照例是三年举行一次。最后的殿试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按规矩,一甲前三名是由皇帝钦点的。办法是,读卷官在第一名的卷子上写上“状元”二字,但那个“状”字右上方一点空着,皇帝认为可行后,用朱笔补上,这就是所谓的“点状元”。当然,实际操作中,有时皇帝会在前十名中选择其他人,并用朱笔画圈。

  乾隆二十五年,三年一度的会试在京举行,即庚辰科会试。会试前些天,来自大江南北的举子们汇集京师,人人都想高中状元。那些客栈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迎合考生的心理,纷纷把店名改称“状元店”,于是,京城大街上到处出现了这样统一的店名。

  这个奇闻很快传到乾隆皇帝的耳中,喜欢微服的他便带着几个随从出宫探访,顺便了解一下举子们的情况。虽然这种招揽生意的方法让乾隆皇帝觉得很可笑,不过他还是好奇地走进一条胡同里察看。然而意外的是,在胡同深处他看到了一家客栈却挂出了“榜眼店”的招牌,这让乾隆不由地惊奇万分,于是便走进了店中询问情况。

  进店后,乾隆便问老板:“你家店里有人住吗?”老板说:“有一位。”乾隆又问:“人家的店都叫状元店,可是你的偏偏叫榜眼店,难不成这世上有人不喜欢状元而喜欢榜眼吗?这不是坏了自己的生意吗?”

  说到这里,老板也觉得委屈。原来,老板也想随大流将名字改为状元店,偏偏来了一位倔脾气的考生,他出手大方,一下就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并嘱咐老板将店名改为榜眼店,如果不依,他就不住店。看在银子的份上,老板勉为其难,便将招牌给挂出去了。

  乾隆觉得很有意思,便走进了举子的房间,只见一个模样端正的青年正在埋头读书,看到有人进门,便起身施礼。乾隆上来就问举子姓名,那举子说自己姓程名功,寒暄了几句之后,乾隆又问:“你为何不住状元店,还出高价让老板改名为榜眼店?难道你就不想中状元吗?”

  程功摇摇头说:“天下学子哪有不想中状元的道理。只不过,这次会试的考生有三百多人,状元却只有一个,我不想和他们争,要是有幸能中个榜眼,我就心满意足了。”

  乾隆皇帝虽然觉得这个举子不大气,可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且又很坦率,便笑着问道:“那考榜眼你有把握吗?”程功说:“说实在的,别说是榜眼,就算是中个三甲进士我都有点担心,考榜眼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

  乾隆觉着这个举子有些意思,不仅坦率还很谦虚。于是便让他把自己写的文章拿来看看,程功倒也坦诚,便拿出刚写好不久的文章请乾隆帝赐教。乾隆皇帝原本就喜欢舞文弄墨,一听赐教便正中下怀。看完文章后,乾隆发现眼前这个举子文章写得不错,但心生疑虑,怀疑是不是他本人所写。

  为了考一考程功是否有真才实学,乾隆便对着窗户一指,出了个上联:“二镜悬墙,一女梳头三对面。”原来,窗户外的一个房间里,老板的女儿正在梳头。程功一听,这上联出得很妙,赶紧起身施礼。乾隆本是微服,便以书生的身份起身还礼。这时,墙壁上便照出了两人的行礼的影子,程功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孤灯挂壁,二人行礼四躬身”。

  乾隆一听,这下联对得极妙,便对着程功说:“看来今科殿试,榜眼非你莫属啊!”程功以为这是安慰之词,倒也没放在心上。会试之后,程功顺利考中贡士,并于不久参加了殿试。

  殿试之后,读卷官将前十名考卷呈给乾隆帝审阅,乾隆帝发现程功位居第十,想起前些天自己当面曾许过愿,天子一言九鼎,于是便将程功放在了第二名,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发榜后,程功一看自己果然中了榜眼,他感到十分诧异,殿试传胪那天,当他看到高高在上的乾隆帝时,这才知道自己遇见贵人了。

  这个故事记载于清代野史中,笔者经过查询,发现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的状元为毕沅、榜眼为诸重光,与正史不合。此文纯属娱乐,不必较真。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一届梁希科普奖力推林草科普
下一篇:昆山出台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