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2023年第4期“电影理论”栏目概要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原标题:《当代电影》| 2023年第4期“电影理论”栏目概要

  电影理论

  

  作者:王雪璞等

  责任编辑:杨天东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3年第4期

  影像意义的修辞化运作

  ——从电影表演谈起

  

  王雪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讲师

  提要:影像意义的生成是电影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本质上,影像意义的生成过程是一种修辞化运作,而表演问题是研究影像修辞化运作的中心点。具体说来,电影表演的修辞研究有三个不同视角:其一,如果把表演当作一种话语,我们就必须研究话语在时空中的运作途径,理解表导演者、文本、观众之间的修辞关系;其二,如果把电影当作被固定下来的文本,我们就必须研究文本中关于表演的诸多现象,将表演与镜语、调度、光、声、剪辑、后期等一系列变量因素综合考量,并从符号、文本、象征框架中阐释其修辞化运作过程;其三,如果将电影表演看作一种思维认知的途径,我们就必须从修辞认知的角度去理解电影表演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并阐释电影表演与修辞认知之间的意义生发过程。

  关键词:电影表演 修辞 符号学 象征框架 认知

  详见《当代电影》2023年第4期第35页

  断裂性的影像整合:“后连续性”美学的跨媒介赓续

  

  邓慧敏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提要:当代数字电影制作不再强调通过定位动作的精确时空关系来描绘动作发生的地理位置。相反,以“混乱”的手持摄影风格、极端的相机角度以及大量的数字合成素材为特征的“后连续性”美学被广泛引入。二维银幕上的后连续性美学呈现为快速剪辑的影像、多视角游移的镜头、纷繁多样的单人构图和特写镜头,体现了电影艺术对情动效果、具身经验和有限确定性等数字美学经验的追求。沉浸式影像的后连续性则体现为用户在三维虚拟影像空间中交互式的数字视听经验,具体呈现为主客同存的摄影机身份、自由移动的观众视角以及人眼天然构成的摄影机效应——它们是二维银幕后连续性美学在三维影像空间的极化变体,反映了数字媒介体系中的美学共栖现象。

  关键词:数字电影 后连续性 沉浸式影像 媒介融合 情动影像

  详见《当代电影》2023年第4期第44页

  

  责任编辑:

上一篇:重磅,5月1日起,淮南公积金政策有调整!
下一篇:闪耀暖暖4月13日更新总结 提线木偶套装复刻 流光阁复刻黑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