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新闻教师必备的信息化素养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在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数字化时代,校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们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信息化技术逐渐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众多院校的信息化程度正在加深。2022年7月4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腾讯教育、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数据显示,74.54%老师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教师常态化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课前签到、课上点名的使用比例均超过50%。

  基于此,融媒体新闻教学实践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媒体教师需要熟练运用在线教学工具如网络学习平台、慕课平台、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会议系统等。合理利用在线教学工具和课程资源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在特殊时期,教师在线教学信息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平常时期,信息化素养在启发学生、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更是潜力巨大。融媒体新闻教师必备的信息化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采写能力

  媒体融合时代更需要“倚马可待”的新闻采写能力。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不可忽视,可以说,在融媒体行业,“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比如2021年7月的河南水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等均在第一时间通过App、微博、微信实时发布新闻,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信息整合能力

  融媒体平台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新闻写作模式,以健康向上的内容满足用户需求。融媒体平台要善于整合新闻资源,对于某些重大题材,需要组织记者深入采访,保证新闻传播视角的多元性及客观性。比如光明网全媒体对2020年两会的报道,以文化茶座、有声漫画、专家访谈、数据可视化、手绘视频等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

  三、信息“保鲜”能力

  融媒体新闻主题要鲜明、事例要新鲜、语言要鲜活。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更加丰富,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创新,保持新闻的鲜活气息。新闻写作形式要根据新闻素材及目标受众调整,融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App、微信和微博多种表述方式,推出可读、可听、可看、可沉浸式感受的新闻,吸引和留住更多“粉丝”。

  四、信息把关能力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日益发展,受众不再是通过单一的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融媒体新闻编辑应当坚守正确的新闻与舆论传播观,不断钻研新媒体内在的传播规律,做好新闻采写、编辑与把关工作,提高融媒体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新闻报道工作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这样才能深得民心,真正做到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主流媒体手里,营造风清气正的新闻传播与舆论环境。

  五、信息传播能力

  打造传播矩阵:一是将网站和手机应用打造为资讯中心、观点中心,输出新闻资讯和观点;二是以视频账号为依托,形成热门栏目,并在抖音、快手、优酷、爱奇艺、西瓜视频、哔哩哔哩、微博、微视频及好看视频等平台实时推送;三是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网易号、搜狐号、小红书、QQ看点、新浪看点等渠道同步推送。

  六、信息服务能力

  将融媒体平台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比如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公众号。自2006年创办以来,促成解决200多万件民生问题。2021年7月24日,新华网客户端《新华大健康》紧急推出河南暴雨健康互助专属通道,全国各地上万名医生在线免费答疑,帮助受灾群众做好健康防护。上线当日,近千名医生参与答疑,健康互助通道访问量超3000万人次。

  七、对外传播能力

  在对外传播方面,通过创新方式和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对外传播应重视西方受众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新闻接受心理等方面,争取获得更佳的传播效果。新华网、人民网都推出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德文、葡萄牙文等外文版本。

  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先进技术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VR和AR等信息技术,加强新技术在融媒体传播中的前瞻性应用。以技术为支撑,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提升传播效果,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比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都在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报道和服务。

  总之,融媒体平台是信息技术的综合体,信息化素养与融媒体新闻教学密不可分。融媒体平台新闻渠道多重,受众多样、时效性强、互动性好,这对融媒体新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除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外,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采写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保鲜”能力、信息把关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具备以上信息化素养,才能对融媒体新闻教学融会贯通,成为优秀的新闻专业教师。

  四川传媒学院 王强春

  作者简介:王强春,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坠入爱河的女人, 会允许男人触碰“这三个地方”
下一篇:人皆有弱点,有弱点才是真实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