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送更多农村娃出去看世界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每个工作日早上不到6时,何晴会出门前往二十余千米外的农村小学——利辛县旧城学区王老家小学上班。

  从2014年来到王老家小学任教到2019年升任校长,这一晃,何晴已在乡村学校工作了九年。本有多次机会回到涡阳县工作,但她选择了坚守在利辛县这所最偏远的村小。

  “我进城了,这些农村孩子怎么办?”何晴说,她出生在农村,是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她要像“燃灯校长”张桂梅一样,送更多农村娃出去看世界。

  在她的带领下,王老家小学教学成绩从学区倒数到进入前三名,过去选择离开这里到县城读书的学生也回流了一百余人,学生们早已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

  坚守乡村 多次放弃回城机会

  旧城镇位于利辛县东北部,与涡阳县、蒙城县交界,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而王老家小学是全镇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距镇里有七千米路程。

  2014年9月,24岁的何晴来到王老家小学,在这所只有100多名学生、10位教师的村小,一待就是9年。

  家在涡阳县城,丈夫在涡阳县第一中学工作,何晴不是没想过离开。2018年,何晴参加涡阳县教师招考,并考上涡阳县第一中学,能和丈夫做同事,但她最终放弃了;2020年,何晴被评为亳州市教坛新星,按照涡阳县人才引进政策,她可以直接调入涡阳县城,但她再次选择放弃。

  有人说,何晴有点傻,图啥?“我一点都不傻,我也想走,但我不能走,我进城了,这些农村孩子怎么办?”何晴说,她出生在农村,是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书对农村孩子有多重要,她心里像明镜一样,“从走进王老家小学的那刻起,我就要帮助农村孩子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用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近年来,从王老家小学走出的学生中有二十多人考上了大学。“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像张桂梅一样,做一把梯子,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农村,到外面去看更大的世界。”何晴说。

  

  辅导学生

  

  给学生上课

  

  与留守儿童共进午餐

  狠抓教学 让农村娃在家门口“上好学”

  “以前去涡阳县上学,路途远,花费大。现在王老家小学教得越来越好,还是在家门口上学放心”。村民王守太的孙子在王老家小学读四年级,之前在涡阳县就读,去年秋季刚转回来。

  由于过去王老家小学教学成绩排在全学区倒数,有时甚至是倒数第一,生源流失严重。2019年,何晴接任王老家小学校长时,学校还剩一百零几名学生,而且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还在不断下滑。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利辛县甚至涡阳县上学。如果该现象一直持续,这所村小就要被撤并。

  “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村小一旦撤并,那些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接送的学生,上学会很不方便。”何晴说,她必须想办法保住这所学校。

  想要保住学校,就要找到生源流失的原因。为什么学生家长会舍近求远?何晴明白,关键还在教学质量没上去。“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何晴暗暗下定决心。

  王老家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0岁,学习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何晴就带着大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何晴先后获评亳州市教坛新星、亳州市十大“药都最美”教师、亳州市榜样人物等称号;学校11名教师中,有多人在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何晴要求教师们勤于帮学生补课。学期结束,何晴还带领教师们坚持上门送通知书,每一份都亲自发放到学生和家长手中,诚恳地向家长征询意见,如实反馈学生表现,了解学生的更多情况。

  作为一个外地教师,何晴对学校周边的村庄道路比本地人还熟悉,到许多学生家里去更是熟门熟路,周边群众早已把她当成了本地人、自家人。

  “她对于全校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家庭住址都非常清楚,真的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学习的榜样。”该校教师许孟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王老家小学在全学区的教学成绩已冲进了前三名,该校学生人数不再连年流失,而是显著增加,学生求学不再舍近求远。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何晴更是多次深入到学生家中,把流失的学生找回来。目前,王老家小学在校学生数已超过200人。为发展乡村学前教育,何晴还建起了附属幼儿园,目前幼儿园有幼儿四十余名。

  爱生如子 不放弃一名学生

  王老家小学有很多留守儿童,还有几名患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孩子,对于每一个孩子,何晴都用心对待,甚至还会特殊照顾。“每一粒种子都是鲜活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浇灌。”何晴说。

  2018年9月,王老家小学来了一名唐氏综合症女生李娇娇(化名),就读一年级。“第一次见到娇娇,我想到了刚刚出生的女儿,心里猛然揪了一下。”何晴回忆说。原本跟班教六年级的何晴主动向学校申请,担任娇娇所在班级的班主任。

  从那以后,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何晴与娇娇形影不离的身影。娇娇吃饭比较慢,何晴就放慢吃饭速度陪着她。娇娇接受能力差,何晴便一遍又一遍地教......

  渐渐地,娇娇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不仅可以绘画,还可以唱歌,认写简单的汉字。

  在别人眼里,这是何晴干的又一件“傻事”。但她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何晴还结合乡村教育特点,发动青年教师成立全学区首个“温暖之家”,定期举办活动,让家长与留守儿童进行视频连线,为留守儿童送上慰问品等,真正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忠于职守 从未落下一堂课

  不放弃任何学生的何晴,却“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由于没人照顾,她5岁的女儿每天幼儿园放学后,只能临时“寄放”在亲戚朋友家里。一直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她,无论刮风下雨,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两年前,家人担心何晴身体吃不消,才劝她买了一辆汽车。

  2019年,何晴在体检中被查出脑内有一个囊肿,医生表示可住院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面瘫、肢体不协调等症状,手术治疗更有保障。何晴当时刚接任校长,很多工作等着她去做,家人拗不过,只能同意暂时保守治疗,然而近四年过去了,何晴依然在坚持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本来说今年去做手术的,但是有两位教师请了产假,学校教师少,忙不过来啊。”何晴总是能找到“借口”。

  2021年5月的一天早上,何晴在上班的途中发生了车祸,致使颈椎拉伤,头部不能转动。到医院拍片后,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但她心系学生坚持要求回校上课,医生劝说:“你颈椎已经损伤了,如果不治疗,就会有后遗症,比如颈部疼痛、头晕,伴随手臂疼痛麻木,工作不在乎一时。”家人听后,坚持不让其去工作,纷纷劝阻说:“学校和学生没有你可以,这个家没有你不行。你就是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女儿。”

  “家里的女儿不能没有我,学校的那些学生不也是我的‘儿子’‘女儿’吗?如果我不在,他们的课怎么办?其他老师精力也有限啊。”何晴这么想着,却没有说出口,她谎称去处理事故,途中让司机送她去了学校,到校后直奔班级给学生上课。

  由于脖子有伤,上课时一动就会疼痛,但她硬是带伤坚持了一个多月。她总是强忍着疼痛不让学生发现,可细心的学生们还是发现了不对劲,“老师,你不舒服吗?你脖子怎么了”“我们给你按按吧”“你快去让医生看看吧”......听到学生们关心的话语,何晴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老师看到你们,就什么疼痛都没有了”。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这所村小工作九年,何晴从未因个人原因落下一堂课。

  何晴说,她前行的最大动力就是看着学生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她要让她的这些“儿女”在乡村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学生们的笑脸就是我从乡村教育工作中得到的最好回报”。

  □曾莹莹、本报记者徐徐

上一篇:原创清纯的日常穿搭还得学李溪芮,精致而又淑女,和时尚的你超配呢!
下一篇:杨幂、秦昊《哈尔滨1944》热拍,谍战题材,能否打造新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