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致死率100%的疾病,有件事比打疫苗更重要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原创 腾讯医典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8岁儿童因狂犬病发病而死亡。

  该患儿被村里的狗抓伤了右手背,但当时家属未带其做相应处理。当晚,伤人的狗死亡。

  抓伤5天后,患儿开始发热,之后出现四肢抖动、幻视、幻听、烦躁等症状,被送入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他又陆续出现恐水、怕风等狂犬病发作的典型症状,随即转院继续治疗,但依然未能挽回其生命。

  而从其被狗抓伤到死亡,仅仅过去了20天的时间[1]。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疯狗病等,是目前唯一一种病死率接近100%的传染病。

  狂犬病一旦发病,患者会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发病5至7天左右昏迷死亡,病死率接近100%。

  之所以说“接近”,是因为全世界曾报道过极罕见的、通过某种特殊方法“治愈”的狂犬病病例[2],但偶然性和特殊性太大,可以忽略不计。

  犬类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病毒会随着其神经逐渐扩散至大脑,然后复制、发病、播散至各个器官。

  在攻击人的时候,它们的口腔粘膜、唾液甚至爪子上都已有狂犬病病毒。人通过被其咬伤、抓伤或本身伤口、粘膜被它们的唾液污染而感染[3]。

  是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各种无主、流浪动物不光数量多,而且:

  1.狂犬病疫苗接种史不详,或无接种史;

  2. 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基本无法保持清洁;

  3. 伤人行为往往非常突然,防不胜防;

  4. 伤人后逃走,无法持续观察其健康状况。

  所以,被来历不明的狗咬伤或抓伤,需要及时进行规范处理。

  狗造成的狂犬病比例超过90%,并可能造成全身各个部位的伤口:成人以四肢(尤其上肢、手部)最常见,其次为头颈部;儿童以头、面、颈部的受伤最为常见。

  而猫导致的狂犬病很少见,造成的伤口往往比狗更小、更深[4]。

  截至目前的全球证据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通常为1至3个月,最短为数天,极少超过1年。

  如果被高危动物(比如流浪狗)咬伤或抓伤后3个月没有发病,基本可以放心了[5]。

  不过,潜伏期的长短也与受伤者年龄(儿童较短)、受伤部位(头面部受伤则较短)、伤口深浅(深则较短)、病毒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如果伤口清理不彻底,也可能提前发病。

  全世界有明确证据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为8年,且极罕见。那些“狂犬病会在10年或20年后发病死亡”的传言都缺乏科学证据。我们没有必要对“当年被狗咬”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

  如果你的回答是马上去打狂犬病疫苗,不好意思,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是——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猫狗不光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还可能患有各种疾病、携带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导致伤口感染和并发症。

  第一时间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既可以及时清除局部的狂犬病病毒,极大降低患狂犬病的风险;也可以避免伤口继发局部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

  之后,再前往当地的犬伤处置门诊,按下表中的暴露类型,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或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而暴露后(受伤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有两种:“四针法”和“五针法”,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

  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止血。

  对于出血的伤口应直接压迫止血。严重出血应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2? 彻底冲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所有咬伤处约15分钟,再用无菌纱布或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残留。

  3? 消毒。

  用稀碘伏或其他具有灭活病毒能力的医用制剂涂擦或清洗伤口内部。

  4? 外科处理。

  如清创、组织和器官修复、伤口关闭和使用抗生素等。

  (注意:上述各步骤如无法自行完成,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当然可以!

  根据国家规范,存在接触狂犬病病毒较高风险的人(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狂犬病病人的医护人员、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等),推荐进行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性接种。

  接种程序为:第0天、第7天和第21天(或第28 天)各1剂,一共3剂;1年后加强1剂;此后每隔3至5年加强接种1剂[7]。

  儿童而在受伤后,往往无法或不敢告诉家长,从而难以第一时间得到规范处理,导致悲剧时有发生。

  在此,我们呼吁猫猫狗狗的主人们,及时、全程为自己的宠物们接种狂犬病疫苗等各种疫苗,从源头上降低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要尽量做到[8]:

  三要:

  陌生狗靠近时,要像一棵树一样保持静止不动

  如果狗把你或孩子扑倒了,要把身体卷起来,用双手保护好耳朵和脖子

  如果发现流浪狗或行为异常的狗,马上报警或告知相关管理人员

  六不要:

  不要靠近陌生的狗

  不要向狗直冲过去或从狗身上跨过去

  陌生狗接近时,不要惊慌、不要大声叫喊

  不要招惹一条正在睡觉、吃东西或者照顾幼崽的狗

  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逗狗

  不要鼓励或放任自己的狗去攻击他人

  对儿童来说,当遇到陌生狗狗靠近时,还应该:

  马上停下动作,保持静止,不要尖叫

  避免和狗有直接的眼神接触

  慢慢地把手放到脖子上,肘关节向内

  等待狗经过,慢慢后退或绕道而行

  猫狗有情,病毒无情!愿每一个无辜的生命都能得到珍惜!

  审稿专家:姜世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

  参考文献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947090426507775&wfr=spider&for=pc

  2.https://m.sohu.com/a/296456441_120031618?ivk_sa=1024320u

  3.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

  4.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7):668-679.

  6.Phylo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 evidence of multiyear incubation in human rabies. Ann Neurol. 2014 Jan;75(1):155-60.

  7.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美国疾控中心官网.https://www.cdc.gov/features/dog-bite-prevention/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阅读原文

上一篇:看丹观察丨一地发文“禁止露天烧烤”,网友:淄博,你怎么看?
下一篇:“等的花了都谢了”,郑秀文摘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冲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