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世纪英属加勒比甘蔗种植园发展的过程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在英属加勒比种植园建立之初,人们最初种植的作物并不是甘蔗,而是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

  但是后来因供过于求,烟草和棉花的价格大跌,再加上荷兰人的推动,甘蔗终于被成功引入到英属加勒比种植园。

  英属种植园发展初期的作物种植情况

  

  英国人获得了巴巴多斯等殖民地后,在西班牙人的废墟上重建种植园,在雨林中开垦新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的过程中,所有种植园主最初遇到的难题是清理雨林。

  无论是西班牙人的废墟还是未开发的土地,上面都覆盖着大量的植物和昆虫,部分地区的红树林滋生着有毒的动植物。

  在开垦结束以后的很多年中,仍然能在种植园的土地中发现大量腐烂的树桩和原木。

  在殖民活动最初的几年中,人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并试图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以确定哪种作物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

  

  在这一方面,英国人追随着伊比利亚半岛两国的脚步,种植着相同的作物,包括可可、亚麻、染料。在英国人的田野中,前期最成功的作物是烟草和棉花。

  美洲烟草的种植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就已经存在了。烟草以药用和提神的功效受到了欧洲市场的青睐,因此投资者们在加勒比种植园开始大量种植。

  1628年巴巴多斯和圣克里斯托弗向英国出口的烟草总量就达到了十万磅,这两个英属殖民地也被视为建立在烟草基础上的岛屿。

  

  人们转向甘蔗种植的原因

  虽然小规模的制糖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和烟草、棉花相比,进入制糖业的门槛最高,需要投入的资本也最多。

  烟草和棉花的种植,几乎不需要加工,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完成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售卖的整个流程。甘蔗的种植就不同了,甘蔗成熟后,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收割。

  由于当地高热、高湿的气候特征,收割后的甘蔗极易变质,因此需要尽快将甘蔗送至精炼厂加工。

  但是从163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荷兰人对糖需求的激增和30年代出现的经济萧条,烟草的种植规模逐渐缩水,人们逐渐转向了甘蔗。

  

  原因之一是各殖民地大量种植烟草,导致供过于求,烟草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另一方面,相比于其它殖民地的烟草,加勒比种植园产出的烟草质量不高,尤其是巴巴多斯的烟草带有一股泥土味。

  在产量上也不如北美的弗吉尼亚等地。种植园主希望改变烟草市场衰退所带来的窘境,于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棉花种植上。

  17世纪30年代,英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价格日益走高,同时巴巴多斯产出的棉花质量上乘,因而广受欢迎。

  

  1631年亨利·柯尔特来到西印度群岛,考察后他觉得棉花贸易让种植园主们充满了新的希望。但是到了1639年,情况急转直下。

  棉花市场遇到了和烟草市场相同的状况——供过于求,棉花价格猛跌。在这之后,靛蓝也重蹈了棉花的覆辙。最后甘蔗成为了西印度群岛的救世主。

  在英属加勒比甘蔗种植园兴起的过程中,荷兰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荷属加勒比殖民地气候干燥,地形崎岖,种植的少量甘蔗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同时,荷兰在巴西的制糖业受到了葡萄牙人不断侵扰,荷兰人雄厚的资本急需寻找一处合适的岛屿来投资制糖业。

  

  17世纪30年代,以詹姆斯·德雷克斯为代表的英国种植园主曾经到巴西学习过甘蔗种植技术,但是德雷克斯并未将甘蔗种植技术在英属加勒比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正是在荷兰人发现巴巴多斯有种植甘蔗的自然条件后,将资金贷给英国人来建设种植园,当地殖民者才有了雄厚的资金,种植园主们得以购买昂贵的制糖机器和非洲奴隶,与此同时荷兰人将加工甘蔗的技术也传给了英国殖民者。

  制糖流程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保证其运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白人契约工的退出与英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取得成功,黑奴逐渐成为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

  

  甘蔗种植园的制糖流程

  与棉花、烟草产业不同,制糖业的整个流程要复杂的多。首先作为制糖原材料的甘蔗,选择其栽种和收割的最佳时机十分重要。

  甘蔗的生长期一般为14到18个月,但是甘蔗的收割作业只能选在加勒比地区每年的1-5月,这一段时间是加勒比地区的旱季,气温高、降水少有利于糖的提炼。

  每年的10-12月,是种植甘蔗的最佳时机。种植园主为了将利益最大化,于是将土地分割成若干份面积为10英亩的份地,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种植甘蔗,以此保证在旱季时分批收获。

  

  甘蔗成熟时一般为12英尺高,直径为两英寸左右的圆柱体。为了保存住甘蔗汁液中的糖分,在甘蔗成熟后,人们必须对其进行砍伐,否则糖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将不断流失。

  收割甘蔗时,需要一部分劳作者先将距地面6英尺高且非常锋利的叶子割掉,然后蹲下身子用刀将直径3英寸的甘蔗砍断,其他劳作者负责将砍倒的甘蔗装进牛车,然后迅速运至加工厂。

  为了避免甘蔗水分的流失和不必要的变质,必须在24小时内将成堆的甘蔗送到糖厂进行加工。其次糖厂制糖的过程非常复杂,概括来说制糖就是将原料中的液态糖固态化的过程。

  

  糖厂一般由5部分组成,砍伐后的甘蔗会被先送至研磨区,早期的英国糖厂沿用西班牙人的磨坊,后来人们采用荷兰人开发的三辊榨汁机,工人们借助机器。

  以挤压的方式,将原料纤维中的液体收容。压榨出的甘蔗汁会被送到蒸煮间,人们将废弃的甘蔗纤维作为燃料、人们用蒸煮的方法,挥发掉甘蔗汁中的大量水分,此时的甘蔗汁变得非常粘稠,经过冷却后,再将其送至烘烤间加工。

  在烘烤间中,粘稠的甘蔗汁会被倒入大锅中继续脱水,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糖蜜会被送到蒸馏间制作甜酒。

  

  剩下的晶体糖经过再次的脱水处理后,会被置于阳光下晒干。经过晒干工序后的晶体糖就是粗糖,这些粗糖和甜酒就可以运到欧洲售卖了。

  最后,制糖业所需要的人力之多是其它种植业无法相比的。“蔗糖的生产是西印度群岛所有产业中劳动最为繁重的。”

  在最开始的甘蔗种植阶段,如果想培育出高含糖量的甘蔗,那么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有规律的浇水作业。

  此后的收割、压榨、蒸煮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为了保证糖的质量,制糖的每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即便是到了20世纪,制糖依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白人契约工的加入与退出

  由于制糖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英国的种植园主们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劳工来参与制糖。

  与西班牙人完全使用奴隶制糖不同,英国人在刚接触制糖业之时,虽然也有部分奴隶用于制糖,但是早期最主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契约工。

  原因如下:首先,在当时的英国,人们雇佣劳动力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是通行的做法,使用奴隶劳作的风气尚未在英国盛行,他们对如何使用非洲奴隶进行生产活动还不甚了解。

  

  其次,17世纪早期的奴隶贸易掌握在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手中,当时非洲奴隶的价格很高,囊中羞涩的英国人只能在国内寻求所需的劳动力。

  最后,早期的西印度制糖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需要大量的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当时的非洲奴隶不具备这些能力,种植园主只能依赖白人契约工。

  当时送到西印度的劳动力主要分三种:一种是“自愿”去新世界的契约工。

  他们通常是处于低生活水平的穷人,国内的生活现状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到加勒比搏取一个改变命运和发财致富的契机。

  

  契约规定,这些人需要在西印度的种植园中劳作3到5年,期满后他们人身自由,并且可以获得一块几英亩的土地,但是在契约时间内他们没有薪酬,吃住等事宜完全由种植园主负担。

  第二种是罪犯,那些被判死刑等重刑的囚犯如果到种植园去工作,就可以减轻刑罚。罪犯通常以低廉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

  他们在种植园劳作的时间通常是契约工人的两倍以上。种植园主们对他们青睐有加,在种植园主们看来,相比于囚犯能为殖民地做出的贡献,购买他们的成本和他们所犯下的罪恶就不值一提了。

  

  第三种是被卖往殖民地劳动的战俘和异教徒,17世纪中期英国充斥着战争和动乱,在与爱尔兰、苏格兰的战争中,有着为数众多的战俘被送往西印度,仅1651年就有七千到八千名苏格兰人被卖到西印度的种植园中。

  绑架和诱拐也屡见不鲜,这在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城镇里很常见得事,大人被灌醉、小孩子被糖果引诱,受害者被送上直接开往海外的船。

  同时,异教徒、流浪汉等任何不受当局欢迎的人都有可能被流放到西印度强制劳动。因此亨利·惠斯勒认为巴巴多斯是英国丢弃垃圾、流氓和妓女的粪堆。

  

  西敏司也认为英国借助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来清理社会“冗余”。但是对于种植园主来说,正是这些白人完成了种植园中的大部分工作。

  巴巴多斯总督阿特金斯认为,这些来自不列颠的落魄工匠和商人对殖民地早期制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当旅游遇上“大国重器” 陕西发布首批2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下一篇:分手后,如果男人对你有这3种表现,证明他心里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