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矛盾不协调到充满禅意,坂本龙一的音乐人生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原标题:从矛盾不协调到充满禅意,坂本龙一的音乐人生

  ◎死亡

  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中,身患喉癌的“教授”一如既往的优雅,展现出深水般的内敛气质。他表达了对中一段话的偏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人们总是认为生命是一口不会干涸的井,但一切都是有限的。多少个迷人的童年午后,在现在回想起来,还让你感觉到那么深的柔情吗?也许只有四五次,也许还没有。

  如果必须看到生命的尽头,“教授”如何看待自己的音乐之旅?在多重身份转换过程中,他从未主动贴上任何标签。无论从早期的爵士、摇滚、商业音乐家,到Y.M.O.乐队的火,或者《末代皇帝》在涉足电影原声带后获得第60届奥斯卡最佳原声带奖,并作为21世纪的反战环保社会活动家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矛盾感”坂本龙一的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从未消失。这种“矛盾感”连同滋养他的文学元素和社会现实,凝结在无数作品的里程碑中,他从容地装进行囊,踏上新的征程。

  他们塑造了坂本龙一的音乐观

  好像坂本龙一在他的自传《音乐使人自由》里写的那样,在幼儿园创作了一首《小白兔之歌》,但是歌曲里出生的兔子的意图和现实中咬他手的家伙感觉完全不一样.不同的。从那时起,音乐创作对他来说就是“矛盾和不协调”。

  从小学习钢琴和古典音乐,巴赫和德彪西是坂本龙一最喜欢的作曲家,在他一生的音乐风格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浸润。说到青春,就绕不开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Y.M.O乐队于1978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中。坂本参演,歌名《东风》《中国姑娘》《狂人皮耶罗》直接致敬了葛导,可见其狂热程度。

  他对戈达尔的痴迷一定是多样而复杂的。在戈达尔早期的电影中,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揭露社会问题和窃取罪行,这是像“教授”这样关注左翼运动的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在艺术层面上,他的电影运用跳跃、乱序等开创性手法,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异化效应”作为电影美学,为观众构建一个奇特、对比鲜明的真理思考场。区域。坂本龙一非常欣赏戈达尔后期作品所呈现出的强烈“元电影”倾向。这种崇拜或许与20世纪60年代社会流行的解构主义不无关系——这都影响了坂本龙吉对他所处的艺术“音乐”最本质的思考。

  “教授”的事业起源于古典音乐,逐渐转型为现代音乐。改变的原因是他继续以各种音乐作为学习媒介,并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20世纪的两次颠覆文明的战争落下帷幕。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性冲击的余波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音乐的出现,或同一时代的哲学、文学、电影、艺术等,都有共同之处。到1960年代末,坂本龙一的风格已经悄然形成。

  当时,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教授”的音乐在他试图贯彻青春潮流的尝试中经常被看到。1984年的专辑《音乐图鉴》是对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概念在音乐创作中的一次彻底检验;最新的采样器和计算机将音符分解并将它们串在一起。

  塑造“教授”音乐三观的另一个名字是前卫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受到禅宗文化的启发,凯奇脱离欧洲音乐传统,强调利用偶然因素进行创作。《4’33’’》中“弹奏”作品的钢琴家只要坐下,打开琴盖,音乐就是记录真实的环境声。2017年,坂本龙一在患癌后发行了首张专辑《异步》。在观念上,他选择回归笼式的禅空,收集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林间鸟鸣,铁条与他撞在栅栏上,雨滴落在他头上的垃圾桶……”每一个声音都同样必要和重要,但人类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好坏。”

  从流行乐队到电影配乐

  回到线性时间,1978年,坂本龙一、高桥幸弘和细野晴臣组成了Y.M.O.这个时期给了他作为音乐家创作非命题的自由,同时也伴随着成名的烦恼。这时,坂本和他的伙伴们正在制作流行音乐,并试图在歌曲中加入一些德国摇滚“私货”,比如“电站乐队”,同时试图在音乐中探索自我表达。最终他与其他成员渐行渐远。

  与乐队解散重叠的是因参加《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而无意中开启的电影配乐生涯。

  是坂本龙一的著名代表作。音乐迎合电影主题,采用圣诞钟声。在德彪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结合了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迷幻音乐。金属打击乐器采样最具代表性的印尼音乐。甘美兰音乐,作品的氛围散发着神秘的异国情调和空灵的灵感。此后,《教授》的电影音乐叙事张力开始显现规模。

  导演贝托鲁奇在邀请坂本龙一为《末代皇帝》(1987)配乐时,提出“虽然电影的舞台在中国,但它是一部欧洲电影……一部现代电影”。如何调和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坂本用古典管弦乐营造大气磅礴的氛围,犹如置身于华丽而寂寞的故宫,铺陈出二胡与小提琴协奏曲,悲凉之感隐喻溥仪无能为力的宿命。虽然出身于古典音乐班级制度,但年轻时,这位“教授”曾认为西方音乐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于是转而攻读民族音乐学。这种叛逆的经历,反而让他能够在西方音乐的旋律和调式中巧妙地运用民族音乐的元素,也编织出了他名扬影史的经典配乐作品。“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拍音乐,如何把不变的元素和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又能体现作者的个性,又能让观众明白,要做到方方面面都非常难。所有的创作者都必须非常努力’”坂本龙一在2018年釜山电影节接受采访时说。在漫漫征程的这一点上,童年初次创作时所经历的“矛盾与不协调”无疑有多重答案。坂本龙一认为,作品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法的深浅兼顾大众传播;进一步在创作者的意识层面上,艺术性与“喜传真”之间存在拉扯;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他选择了用充满禅意的自觉生存姿势化解无处不在的矛盾。

  音乐的归宿是大自然的声音

  1990年代以来,移居纽约的坂本龙一经历了海湾战争、“9.11”、核威胁、“3.11”日本海啸等灾难和危机,并两次患上癌症。专辑《BTTB》和歌剧《LIFE》诞生于20世纪末的转折点。这些作品对人类面临的问题有着强烈的悲观态度,同时又不失一丝希望。后期,无论是他继续参与抗战环保活动,还是用海啸钢琴进行音乐采样,无疑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大悲悯和对自然不时的敬畏。2017年发布的《异步》,呈现出一种在音乐的束缚下产生的壮美,如生命尽头的追寻,捕捉一切如倒影如梦。专辑中的《Solari》是已故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飞向太空》的假想配乐。通过这样的自我表达,坂本龙一回归了某种丰满。

  “你见过多少次满月?大约20次,但似乎没完没了。”

  斯里兰卡人走了。我无意去关注“教授”的个人政治坐标,音乐的学术成就早已由人评判。根据他自己在《十三邀》采访中的看法:“有时候我可以用它(音乐)作为表达一些政治东西的工具,但我不经常这样做,我很少用其他信息,其他表达方式放在里面我的音乐。”音乐就是音乐。

  最终,坂本龙一并没有像他的偶像戈达尔那样深入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艺术的本质,探索去意识形态和去政治化的美学,也没有像约翰·凯奇那样肆无忌惮地进行音乐前卫实验。作品。他没有怀念前卫的甲壳虫乐队或约翰科尔特兰的爵士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无意追随德彪西描绘的光影在他心中的风景,不像巴赫那样执着于古典音乐的神圣法则……确切地说,创作对他来说是一种融合,是对所有艺术体验和对所有人的不完美本性的接受之后,对人性的一种漫长而有意义的表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成龙在路演时,被观众当场问怎么拍出这么烂的电影,并要求退票
下一篇:原创女星章龄之晒结婚证,庆祝和陈龙十周年纪念日,晚上安排烛光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