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内卷?海岛上的奇怪巨兽和哺乳动物崛起的过程就是答案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在东南亚加里曼群岛上,有这样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岛上在我们认知里很大的动物(如熊、犀牛、大象)体型明显变小;而另外一些在我们认知里体型很小的动物(如鸟类)体型却会变大。

  海岛地域狭小,岛上资源相对匮乏,动物们体型变小这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一些动物的体型非但不变小,反而会增大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目光拉回到6500万年前,看看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如何在恐龙灭绝后称霸地球。

  霸主缺位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巨大的冲击波向周围快速扩散,并引发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运动,撞击造成的烟尘遮住太阳,地球生物面临巨大浩劫。

  巨大的恐龙,作为当时的地球霸主在这场浩劫中灭绝,当太阳再次升起,空旷的大地在呼唤着新的主人,一些在洞穴中爬出的小家伙们好奇的看着这个新世界,他们不知道,很快他们便将占领大地和海洋。

  哺乳动物起源于兽齿类爬行动物,后者在恐龙称霸地球之前便已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距今2亿年前的侏罗纪,那个时代正是恐龙日如日中天的时期。

  丰富的含氧量和较高的温度让侏罗纪的恐龙成长为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巨型蜥脚类恐龙(梁龙、雷龙、马门溪龙等)动辄可以长到20几米长,数十吨重,它们行走总伴随着地动山摇。

  

  肉食性恐龙也不甘示弱,虽然他们的体型不及这些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但当时的顶级掠食者异特龙,同样可以长到12米长,6吨重,这种可怕的巨兽的头就和一个成年人差不多大,一颗牙与人的小臂差不多长,他们的吼叫声让一切动物闻风丧胆,那是属于恐龙的黄金时代。

  地球的环境适宜,让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迎来了巨兽时代,按理来说,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即便不是地球的霸主,但总能够在如此适宜的环境中长得大一些吧,至少比今天的哺乳动物大一些吧?

  但是很遗憾,这一切完全没有发生,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在大地上的恐龙迎来巨兽时代时,一直以老鼠般的大小在地穴中生存,在之后的1亿年里,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体型都没有太明显的增大,如一只狗一般大小的哺乳动物在当时已算是比较大的了。

  如果恐龙拥有意识,它们应该会认为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一亿年都没什么“出息”,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恐龙灭绝后的几百万年时间里,哺乳动物迅速击败鸟类和鳄类,成为大地的主宰。

  伴随着哺乳动物占领大地,它们的体型也迅速增大,距今5300万年的始新世,地球上就出现了雷兽(体型比现在的犀牛还大)的大型植食性动物和安氏中兽(体重接近一吨,比如今的东北虎和北极熊都大很多)这样的大型肉食性动物。

  时间来到距今2300万年的渐新世,哺乳动物在这个时代迎来了巨兽时代,最大的天门副巨犀可以长到10米长,6米高,15吨重,这个体型即便与恐龙相比也不遑多让,肉食动物如巨鬣齿兽可以长到3米长,近500千克重,完齿兽则可以长到2米高,800千克重。

  

  巨犀、非洲象与人的对比图

  在之后的岁月里,哺乳动物中还出现了5米高,12吨重的恐象;6米高,5吨重的大地懒;4米长,2米高,2吨重的雕齿兽(巨型犰狳)等植食性巨兽;肉食动物方面则出现了2.5米长,400千克重的刃齿虎;3米长,450千克重的拟狮和重达一顿,站立来有4.5米高的巨型短面熊。

  

  巨型短面熊和刃齿虎

  看到了吧,哺乳动物并不是长不大,至于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体型始终很小,原因不在哺乳动物本身,而在恐龙。

  孤岛巨兽

  各种生物生存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恐龙时代,陆地的主生态位被恐龙牢牢占据,大地上没有哺乳动物的生态位,于是他们只能选择恐龙到不了的地下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了适应地下环境,早期哺乳动物的体型不可能有多大。

  而当恐龙灭绝后,大地上的主生态位出现了空缺,哺乳动物可以来到大地上大展拳脚。

  当然,在恐龙灭绝的早期,与哺乳动物一同争夺大地主生态位的还有鸟类和鳄类,但是后两者在与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失利,不得不退出陆地主生态位,鸟类的情况较好,原本占据天空主生态位的翼龙类与恐龙一同灭绝,这让鸟类虽然失去了大地的主生态位,却能抓住天空主生态位空缺的机会将其占据。

  相比之下,鳄类就比较悲催了,它们“兵分两路”分别向陆地和海洋发展,但是与哺乳动物争夺陆地主生态位和与海洋哺乳动物争夺海洋主生态位的过程中都失败了,最后只能在河流这个中间地带生活。

  

  早期鲸类:称霸海洋的龙王鲸

  好,理解了生态位理论后,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当前,看看那些海岛上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兽们。

  首先在海岛上变大的动物就是鸟类,毛里求斯的渡渡鸟,原本是鸽子的近亲,但是它们却可以长到20公斤重;如今最大的鸟类是鸵鸟,但是在500年前,有一种鸟的体型却远大于鸵鸟,它们就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象鸟,象鸟可以长到3米高,近半吨重,比鸵鸟大得多。

  

  在西印度洋群岛上,曾生存过一种名为巨毛鼠的啮齿类动物,其体重可以达到200公斤,和我们印象中的小老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为什么地域更狭小,资源更少的海岛上,一些在我们印象中体型很小的动物,却反而长得很大呢?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一点:岛屿上的巨鸟,不会飞;岛屿上的老鼠,也不再打洞了。

  在自然界中,鸟是否一定要飞,老鼠是否一定要打洞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鸟要飞,老鼠要打洞,不是因为它们天生必须如此,而是因为陆地上的主生态位已经被其他动物占据,它们要生存只能去扩展新的空间。

  而孤岛上的生态系统可能比较特别,不像大陆上一般一环扣一环,在大陆上占据陆地主生态位的偶蹄类植食性哺乳动物以及犬科和猫科肉食性哺乳动物可能在孤岛生态系统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一来,天上的鸟类和洞穴里的啮齿类动物就可以来到陆地上占据生态位。

  岛屿动物巨型化,说到底是在海岛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一次生态位重组。

  时势造英雄

  哺乳动物在恐龙存在的上亿年里,只能蛰伏于地下,却在恐龙灭绝后几百万年占领大地和海洋,成为庞然大物,哺乳动物能够称霸地球,也不是因为自己多么强大,而是因为环境剧烈改变后出现了一次生态位重构。

  同样的理论也可以解答人类社会的许多问题,比如刘邦和其所带领的沛县团队为何人才济济。

  

  刘邦起兵反秦时,其班底就是沛县的那群老弟兄,而这群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萧何稍微有些文化和见识),却能帮助刘邦打下大片疆土成为汉王,当张良和韩信加入后,刘邦集团直接打败项羽问鼎天下。

  沛县这个小地方里同时存在刘邦这样的帝王之才,萧何这样的相才,樊哙、周勃这样的将才,这是巧合吗?恰巧这些一等一的人才都聚集在沛县这样的小地方里?

  当然不是,让他们封王拜相的虽然也有他们个人的优点,但是更主要的是秦末的权力真空。

  在大秦帝国的秩序下·,刘邦只能当一个小小的亭长,萧何只能当一个吏掾,樊哙则只能杀狗为生,但是大秦帝国的旧秩序崩塌,新秩序尚未建立时,这群人才有机会展示拳脚,占领大秦帝国的王公贵族们空出来的“生态位”。

  话说回来,秦始皇与刘邦几乎是同龄人,但秦始皇不到四十岁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而此时刘邦只能在泗水亭这个小地方游荡,是秦始皇的能力比刘邦强上千百倍吗?当然不是,如果给秦始皇和刘邦一样的出身,他的成就可能不如刘邦,只不过是秦始皇天生就占据着“主生态位”而已。

  时势造英雄,这世上从不缺少能力出众的英雄,缺少的是时事,是给他们提供施展空间的舞台。

  风口上的猪

  我们常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如今的中国富豪们的年龄做一个统计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富豪们的年龄并非平均分布,而是在几个年龄段十分集中,以李嘉诚为首的HK富豪们年龄大多是90出头,王健林等大陆房地产大亨年龄在70岁上下,马化腾、刘强东等第一代互联网富豪年龄接近都是50岁上下,黄铮、张一鸣为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贵年龄都是接近40。

  为什么一些年龄段的会涌现出大量富豪,而其他年龄段的富豪则寥寥无几呢?答案是这些年龄段的创业者们开始创业时正好赶上了几波经济浪潮,他们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富豪,而其他时间段创业的人却因为没有社会大环境加持,不是创业失败就是不温不火,脑子灵活、能吃苦的创业者比比皆是,恰好能够踩到时代脉搏的人则寥寥无几。

  雷军在几年前有一个言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个观点有些极端,但也有其道理,聪明的人常有,勤奋的人也常有,即勤奋又聪明的人还是常有,不常有的是风口。

  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聪明,也可以获得比普通人多一些的财富,但是,那些获得天量财富的富豪们无一不是抓住了社会经济“生态位”重组的时机,占据了社会经济中某一个领域的“主生态位”,有些人的一次选择带来的收益确实会超过其他人一辈子的努力,这很不公平,但事实就是这样。

  最近,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内卷,所谓内卷即在没有新生事物产生的情况下,劳动者们只能拼命来争夺存量财富,而存量财富有限,所以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很努力,但是赚钱却越来越难。

  为什么会难?因为各行业的结构大体已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用上面的理论来讲就是社会经济的“主生态位”已被人占据,且当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生态位”重组,这样一来,除了占据经济“主生态位”的人,其他人都赚不到什么钱。

  破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相似,但也同样有区别,对于一只生活在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来说,在那颗小行星撞向地球之前,它们只能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即便在社会经济“生态位”没有发生重大重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让自己有所受益,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其生物属性绝无改变的可能,但是对于人来说,其自身的条件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等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另一个值得欣慰的一点是相比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变革要频繁得多。一个新技术的产生,一个新理念的出现都可能带来社会经济的“生态位重组”,这些改变有大有小,抓住大的改革就有大机会,抓住小变革就有小机会。

  再者,对于自然界中的生物来说,变革只能来自自然环境的改变,生物们不能主动去引导变革,但是在人类社会中,有时变革可以被引导。

  各个国家都看到阶级固化的危害,并想方设法避免之,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反垄断法,垄断说到底就是一些巨无霸企业长期占据某一行业的“主生态位”,让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国政府会通过一系列反垄断手段,让这些垄断企业让出“主生态位”,为社会经济注入活力。

  这便是“生态位”的秘密,它深刻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冰冷而深邃,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仍有不同,人类不但可以适应周围环境,也可以改变周围环境,单个人的力量固然固然渺小,但是很多人的力量却可以汇聚成一股洪流,这样的洪流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上一篇:来长宁番禺路以“卡”会友:上海首家球星卡收藏馆开张
下一篇:天风吹我上崔嵬,花拥肩舆一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