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所有人嫉恨的富人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努里·比格·锡兰这位来自土耳其的导演,它的电影讲述的大多都是知识分子所面对的问题,知识分子的困境。

  这部为他取得金棕榈大奖的电影《冬眠》,依然在讲知识分子的问题。

  不过,这次,有点特殊。

  因为电影中的男主角不仅一名知识分子,还是一位富人。

  影片围绕他展开,他作为知识分子不被亲人理解,作为富人又被穷人嫉恨,这是他所面对的双重困境,而他身边的人也各有各的问题。

  用一句话概述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

  他人即地狱,自我即囚笼。

  

  他的妹妹离异、年老、孤独,整天无所事事,变得尖酸刻薄,好像整个世界都欠她的一样。

  她提出了一个看似有趣的问题“不去反抗邪恶,会怎么样呢?”。

  然后她说如果有人偷她的东西,尽管拿去,如果有人来杀她,尽管取走。说的好像很洒脱很伟大,像佛陀普渡众生一样。

  其实,她这么说是因为孤独寂寞。她已经开始后悔当初和家暴她的丈夫离婚,恨不得去乞求对方复合,甚至幻想她前夫还爱着她,只是因为害怕她哥哥,而没有来找她。

  实际上,即使她跑去找前夫,也根本没有一个人会拦她。

  人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把一切问题推卸到别人身上。

  

  她已经被单调的日常生活包围,对任何浪漫的举动都怀有敌意。

  她既看不惯哥哥的妻子做慈善事业,认为她伪善,又嫉妒她的年轻貌美。

  她每天靠阅读哥哥的作品并做出评价打发时间。她通过评价哥哥的作品来体现自己的观点独特,好像自己挺有思想似的。

  她那些貌似客观的评价,一次次打击哥哥写作的激情和热情 。

  她做这一切都不过是因为嫉妒和无聊。

  她的哥哥不仅做了25年的舞台演员,退休后经营着一家旅馆,同时还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

  

  而她自从离婚后,主动放弃了从事的翻译事业,整日里什么也不干,却乐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其实她说别人的那些缺点,在她身上更是一览无余。

  因为我们总是在批判别人时一针见血,在面对自己时心慈手软。

  而越是不敢直面自己,对自己心慈手软的人,越是一辈子过得碌碌无为。

  

  富人的妻子婚后一直从事慈善事业。

  当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对方请求他捐款,他询问妻子的意见时,妻子却说不用理会。

  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做的工作有很多:老板、演员、作家,而妻子只能做慈善。

  她不愿自己这唯一的职业也被丈夫抢去。

  更何况,她刚从这里获得一点成就感和存在感,就更不愿意放弃了。

  妻子是靠着他的人脉资源做起慈善的,没了他,她就要为自己的生存奔波,无暇拯救世界了。也就是说,离开他,妻子的慈善事业就会破产。

  所以,尽管她知道她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也明确表示不想离婚。

  

  明明是妻子她自己习惯了对方优渥的物质条件,困在这段婚姻里。

  她却自负于自己的年轻美貌,抱怨对方浪费了她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像,她出去就能立刻做出一番事业似的,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罢了。

  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

  她自愿囚禁于此,却反问别人为何不愧疚。

  

  妻子一直同情那些穷人的遭遇,一直想帮助那些穷人。

  当她在大雪夜冒着风雪把丈夫捐出的一大笔钱送给一家穷人时,却被这家的主人拒绝,并当着她的面,把她施舍的金钱投入火中烧掉。

  那一刻,她崩溃大哭,也对自己的慈善事业也产生了怀疑。

  

  这说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穷人并不会对富人的施舍心怀感激,反而激起他们更深的愤怒。

  就像贫穷会遗传一样,穷人的仇富心里也会遗传。

  正如穷人家那个砸坏男主家车窗玻璃的小男孩,他看富人的时候,永远是一副嫉恶如仇的表情。

  他的理想竟然是警察。长期处于仇富的环境中长大,他心中积聚了暴力。而警察是一种可以正当发泄暴力的职业。

  

  穷人家的主人为什么把钱烧掉?

  因为自尊心。

  他认为慈善不过是富人的一种闲暇游戏。他拒绝这种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的羞辱。

  穷人看富人,觉得他们都有原罪性。

  穷人觉得自己穷的有天理,富人富的没天理。

  从而生出一种“我穷我有理,我穷我高贵”的自豪感。

  

  那个在富人家吃饭喝酒的老师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他嫉妒年老的富人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嫉妒他不仅有钱还有才,所以只能站在道德高第嘲讽他,为富不仁,说他家的旅馆不收留难民。

  他的事业需要富人的资助,他在享受了富人提供的热情款待,酒足饭饱后,又开始大言不惭的讽刺富人。

  

  他这种有当又立的言论,立即引起了富人的反唇相讥。

  当他绞尽脑汁引用莎士比亚那一段话嘲讽富人时,富人立即犀利又准确的怼了回去,刚好戳中他的软肋,令他哑口无言。

  “我们疲于奔命,做出好似大有可为的假象,每天早上我都有绝妙的想法,整天却都在无所事事”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别人造成的,每个人却都在画地为牢。

  最后,这位富有的作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看到了别人身上的问题,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他喜欢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可能这就是身边的人疏离他的原因。

  他漫长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一切都冷漠。他即看不起没有信仰的人,也看不起追求信仰的人。他看似对大众的一切感兴趣,写一些关于宗教信仰的文章,不过是讨好大家而已,他心里对此不屑一顾。

  他对妻子总摆出一副“你想离开可以离开,没有人拦着你”,其实,他离不开对方,出于骄傲,不敢把爱说出口。

  

  他真正想写的是一个严肃的专题:《土耳其戏剧史》,却因为怯弱迟迟无法动笔。

  最后,他正视了自己的问题,也正视了自己的情感。

  在他归来的那天,他站在大雪纷飞的院子里一动不动,和楼上的妻子隔窗相望,无声地剖白了自己的心迹。

  神奇的是,当他正视了自己的一切问题后,他身上的枷锁消失了,他重新获得自由和勇气。

  夜晚,他终于有勇气坐在电脑面前,开始书写他的那部《土耳其戏剧史》。

  举报/反馈

上一篇:虚拟直播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下一篇:《除暴》看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