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虢镇渭河南水果批发市场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二〇二三年初春三月的一天,闲来没事,就骑电动车,从虢镇东门,一路向南,过渭河大桥。现在,曾经的旧桥东边紧挨着的,是一座新近开通的虢蟠大桥。这新大桥的建成,使曾经单桥时的拥塞不畅状况,变得顺顺畅畅。过了旧桥桥面,来到桥南。一条特别宽畅平直的城市大道直通向南,在二百多米后,直接到310国道。我站在这条车流穿梭不断的大道边,望着两边密密麻麻冲天而立的新建小区大楼,望着这小区街道一排排装饰华丽的商店档铺,望着这一辆辆停泊的闪着漆亮的各型小轿车,再望着一个个穿着明净艳丽服装的人们,我一下子难以从这个位置,找到我今天特意寻找的,旧年桥南水果批发市场的一丝一毫印迹。

  我望着这些一个个神态惬意、悠闲走动的行人,默默地对他们说,你们真幸福,你们是否知道,在这片土地的脚下,曾经有一个路边水果批发市场,曾经有一群人,为了生活,挥汗如雨地从地头,用架子车拉运来、用自行车筐驮来许许多多的各种生鲜水果,在这里争争吵吵吆吆喝喝地批发交易,一晃就是十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虢镇渭河大桥在千盼万想中建成通车了。桥的开通,既开通了两岸艰困的人流,也开通了滞涩的物流和商流。于是,勤劳智慧的南岸乡亲,凭借靠山靠滩的丰水浇灌优势,大力发展瓜果林业。于是,在瓜果成熟的季节,就摘下瓜果,跋途越路的过桥,来到当时工厂比较多经济比较活跃的虢镇县城老街,再往西去虢镇火车站周边,或再往西去渭阳柴油机厂厂区附近零售。但在八十年代初中期,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少数条件好的有哒哒哒冒烟的手扶拖拉机或后期四轮拖拉机和三轮蹦蹦车,大多数人,就是架子车,或驮筐子的自行车。到了后来就是人力三轮车。这些架子车,从天王周边的乡村,拉几百斤瓜果,去一趟虢镇城,或再吃淌汗的大力气拉车爬上东门长坡,是一趟很艰难困苦的运输。人们希望,在虢镇城东门外路边,一股脑批发给街区小商贩,这样虽比零售少卖了钱,但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一点一点零卖时的麻烦和气力。所以性子急不爱零碎小卖的瓜农果农,都乐意批发给小商贩,然后转身在早上八九点钟拉架子车或蹬三轮车回家,还可以在地里干一天活。

  记得八四、八五年,南岸乡亲拉来瓜果在东门坡下拐南路边,聚齐人群,批发了三两年。后由于小商贩过于刁钻和抠称少量,对乡亲们很不友好。再加过桥这一路属于缓坡慢升,拉车蹬车很是吃力,于是,乡亲们干脆不过桥,将批发车辆搁在桥南路边,把小商贩吸引过来,在此批发瓜果。随着批发的车辆越聚越多,一个习俗约定的路边自由批发市场,就在旧传统商气引吸中形成了。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二〇〇五年以前,虢镇渭河大桥桥南,通往南边310国道的路边,是一条凸出滩地四五米的脊梁悬高路面,这凸路宽六米左右,路两边是粗大野生的歪歪扭扭柳树槐树和枸树等。路两边是夏春前的麦田和秋后的玉米地,到九十年代初西边建了许多养鱼的池塘。

  每到瓜果成熟的季节,早上五点六点,天还麻麻亮,从天王镇周边的乡亲,各自动用各种车辆,将自家辛苦种植的各种瓜果,在田中辛辛苦苦地摘下整理装上车,再吃力喘气地跋涉而来,一一聚齐在这凸高公路的两边,有时瓜果旺季,近几百上千辆车子,把这路边从北到南拥塞得满满当当。随后,虢镇县城周边,宝鸡市区的,还有凤翔县区的瓜果小贩,这便开拖拉机、柴油蹦蹦车、自行车,早期还有小马车小牛车,一一蜂拥而来,各自批发各自中意看好的瓜果,在一番讨价还价争执后成交,这便过榜称量后,算钱交易钱数,从甲车中装进乙车中。然后,甲车乡亲打道回府,乙车小商贩回各自专卖属地,去零卖零销,以获取或丰或少的利润。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市市区及周边各县区乡镇的瓜果货源,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当地自供,到九十年代由于外省市远途瓜果运来,而逐年递减,但大数量还是本地自产瓜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二〇〇五年以前,乡村就业门道狭窄稀少,乡亲们大多数是以种田获得瓜果,再售卖后获得辛苦收入而养家。

  

  记得由于南岸山水的丰沛滋养,再加乡亲们的辛勤智慧劳作,渭河南的瓜果真是丰富多彩,滋甜磁美。

  每年的五月下旬,春末夏初,天气渐热,先是黄澄澄的各种品种杏子先期上市。

  杏子随着布谷鸟“算黄算割”的鸣叫,与麦子一起逐渐由绿转黄。于是乡下人称呼的“麦黄杏”成熟了。杏子一般是各家几棵老树硕果累累结就。这种杏,是很娇气的果种,八九成熟,半黄,发酸稍硬,十成熟,金黄发软,香甜糯绵,口感极好。但这十成熟的软杏存放只有一天时间,第二天就发腐发烂了。所以杏子摘下,买卖之间要速度快一些。小贩在市场稍一怠销,到下午临黑时,就软烂了。有人说,那干脆摘早果硬一点。但摘早了,果子酸而发硬没人要。所以,杏子往往在早上批发时,买卖双方都有心急心理,价钱一般很便宜。有时滞销了,论筐卖,一筐五十多斤,价好时卖二十元,每斤合四五毛钱,价差时一筐十元八元五元的时候也不少。

  杏子在市场十几天,批发的量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时,麦割后,炎热异常的天气中,桃子上市了。记得桃子是渭河南寨子村、双基堡、王家堡与凤鸣村多一些,其他村也有,量好像没有这几个村子多。

  桃子,是当地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水果,树传到今,品种在八十年代前中期,呈现各家各品种的特色。所以在批发市场上,堆聚在一起千姿百态。到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通过嫁接优化,品种稍微统一些。桃子与杏子一样,属于鲜急水果,在炎热夏天,也是朝摘夕须卖完,过夜腐烂。所以,在批发市场价格忽高忽低,好价在六七毛,坏价在一两毛。有的卖相差的,论筐卖,百十斤,二十元,十元,甚至五六元。那时桃子的口感丰富多味。像黄杏桃、水蜜桃,软糯泽口,消暑解渴;古木和莎滋类,稍脆稍硬些,酸中带甜,鲜酥可口。那年月的桃子,有个有趣特征,就是像猕猴桃一样,表面绒毛很多。一般桃子装筐批发时,都看起来毛茸茸的,手一抓,手心粘一层绒毛。这桃子在市场摆开零卖,小贩或果农都须必备一个小水桶和软毛刷子。卖者须将桃子放水中刷洗一番,才摆出来鲜嫩嫩地卖,这样很有鲜光净亮的卖相。要是不洗,毛茸茸的带尘土很难看。这桃子若不沾水,干燥用刷子一刷,这便浮毛乱飞,粘衣粘脸粘手上,尤其粘脖子上,刺刺痒痒很不舒服。每当市场午后集散,卖桃孑的地摊那,都有一层浮毛绒绒落在那儿。2000年后几年,桃子品种逐渐优化,现在的桃子加上套袋生长成熟,上市的桃子都白净光鲜,没了旧桃子那毛茸茸的模样了。

  麦子收割后,热伏夏天气中,与桃子同时上市批发的,还有一个很有地区特色的水果,就是小绿李子。本地人叫毛李,也叫苦李。其实这两种地区习惯性叫法,都是口误称呼。因为这种小绿李子,既外观没茸毛,也口感不苦,只是其七八成未成熟的果子有明显刺口的涩酸味,且涩酸的出奇,这也是小绿李前期生长时,一种为防虫咬鸟啄而生发的自我保护的难吃生味。

  每到阳历六月下旬到七月初,二十几天的时间段,桥南市场每天早上,就拥聚着一排排肥料袋子满装的体态圆鼓鼓的水果——小绿李子。这种水果,大都产自渭河南天王镇南边浅山区钓鱼台风景区周边的村子。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果农喜种的优势条件,这里的小绿李口味极佳。这种小绿李,果形鹌鹑蛋一样大小,形态正圆,果表光滑明亮。这果子无须削皮也无须水洗,只要摘离树枝时间不久,便可即拿即吃,很是方便适口。这种果子,八成稍涩酸,九成中度甜,十成色呈浅黄后,咬一口,酥脆爽甜,汁饱肉松,特别美味,且由于果型特小,一口一吃,肉厚籽小,很是一种宜人品尝、解渴消暑的最佳果种。

  这种小绿李,由于生长在炎炎夏日极热时季。摘下装在大袋中,会产生积储酵热,故而催生成熟极快。前一天摘下,搁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必须赶早,从钓鱼台附近,汗淋淋拉运十几公里,来到桥南市场,必须价格贵与贱都卖掉。否则,卖不掉拉回来,第二天就发软发绵,小贩不敢收购了。所以,这种水果,拉运到批发市场,果农都有一种速速急售心理。一般批发价也不算高,好的,每斤发六角左右,一般的四毛,质次一些的,一大袋百十斤,二十或十几个元。

  在小绿李和桃子渐渐卖完之时,已是七月下旬。这个时间,也正是热伏正燥火的时间,热得人头晕脑胀。西瓜这就上市了。

  西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瓜农种植的品种非常杂乱,每天早上批发市场摆出的西瓜各家各形各色皮。像早熟杂五,中熟大厚皮皮二,花黑皮,西农八号,还有晩熟西红宝系列、庆红宝系列。当然还有许多记不起名的瓜种。那时西瓜,没有催早熟大棚,都是自然露天种植,所以上市都比较迟一些。但由于原籽出苗加自然阳光生长,瓜釀外观、瓜釀酥甜性口感极佳,比现在嫁接型西瓜口感要好一些。

  西瓜属于种植高产量作物,是夏季大热天最爽口最多汁最解渴最适胃的佳果。虽然在市面销量很大,但价格一般很低。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就五六分钱一斤。八十年代初期批发一毛多,后期两毛多,九十年代一直就是三毛多四毛多一直浮动。就是现在,大棚西瓜,也就在七八毛钱线位浮动。

  西瓜,卖到后期,天慢慢转凉了。鲜令瓜果也就渐渐变少了。这会儿在九月下旬,市场就冷清下来了。

  到了秋玉米收获小麦种上地,天气霜冷了。这时节,渭河南的苹果摘下树了。那时的苹果,没有套袋一说,都是露天风吹雨淋日晒露浸中生长的,其表皮褐红色、糙果面。如果单看还挺好看的,如果与现在粉嫩色苹果一比,就像少女的皮色与老太婆的皮色相比。这种露天长生的苹果,皮糙肉硬脆、酸度明显、甜度稍浅、水份稍欠,但相对于现在套袋苹果,其营养元素要丰富得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渭河南苹果品种还是很多的,不像现在只剩下富士苹果一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富士苹果还未盛行,都是传统品种。像果头稍小,很容易上红色的鸡冠、红五星、秦冠、乔纳金、黄元帅,还有绿熟的印度苹果。九十年代后,大多都被富士苹果一股脑代替。苹果由于是耐存耐放性水果,所以,果农在冬季都没有太低价急售心理,其价格相对其他水果较为平稳一些。批发每斤四毛五毛六毛这个行情。

  霜降一过打核桃。浅冬时季,渭河南批发市场就在一段时期内,每天早上涌满了批发核桃的果农。核桃这坚果类,大多生长在天王镇向南的浅山或较深山区,是纯粹的山货。有道是核桃好吃皮难剥,除了外面有一层硬壳,里面的薄衣也很难剥,一般用小木棒一个一个敲打才能剥离内核。这剥肉皮流出的水汁,粘在手上,形成褐红色,一时半会很难洗掉。所以批发市场上售卖核桃的果农,每个人双手都呈现褐红暗色。这粘的颜色,一般在一个多月后才能褪尽。核桃由于是耐储耐放果子,一般价格比较平稳。八十年代早期批发七八毛一斤,中期一元左右,九十年代的初期一般在一元三四或一元五六一斤,市场零售两元左右。

  核桃在一段时间批发完毕后,已进入寒冷冬季,这个桥南批发市场,就结束了一年瓜果成熟批发期的运转,空闲下来了。

  记得在九十年代中期吧,由于果品盛丰批发期,沿路批发果农货品太多,各种农用车辆占用马路,使过往车辆行驶滞塞不畅,于是在这凸路南端的西边,圈了一个几亩大的院子,作为临时批发市场。这院子的批发市场持续了四五年吧,,由于虢镇南堡市场开通,吸去了大多数商贩,于是果农们只有跨过渭河大桥,来南堡市场批发。

  于是,这个渭河南的乡俗批发市场,结束了她十几年运作的使命,消失在岁月尘烟中。这个批发市场,在那个农民群众收入艰难的时期,为当地周边乡村果农种植的瓜果周转售卖,发挥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公益价值。

  今天,渭河南岸的高新大道,一路向东延展,众多的工区产业园星罗棋布,大数量地吸纳了当地乡村的群众上班就业,其收入大幅度增长。比起过去日晒雨淋挥汗如雨地种瓜果卖,收入要多得多,也相对轻松得多。这也就是当地乡村村民放弃种植瓜果而选择在企业就业或从事三产、自主创业的原因。

  我们不必为过去曾经盛行一时的瓜果种植业消失而惋惜,这是优胜劣汰、再选择的过程。我们只是怀念,有那么一个地点,倾洒了我们生活奋斗的汗水和期待收获的情感,久久难忘,以文记之!

上一篇:《灌篮高手》电影版,卖的不是情怀
下一篇:别争了, 新电影票房不好的原因找到了, 成龙大哥都暗示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