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英国王室∣戴安娜:人民的王妃,终为“人民”所噬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7
手机版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她)的时代,就像每朵花都有属于它的季节。

  一颗种子,春天的时候没有机会萌芽,秋天的时候,终于钻出地面,严冬也就要来了。

  “英伦玫瑰”戴安娜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也是赶上了一个对她有利的时机。

  早生三十年,晚生三十年,她都未必有如日中天的名声。

  

  一、七亿人观看王储婚礼,新娘戴安娜一夕成名

  现在几乎各家客厅里,都有一台当摆设的电视,一年没多少机会打开,但是少了它,又觉得不行,老人孩子,总是要看看的。

  电视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电视的普及,是从美国开始。这在传播史上是一次革命,人们可以不再通过文字、图片了解信息,而是可以看到即时的、连续的、活动的图像。

  1953年,英女王举行加冕典礼,27岁的女王决定与时俱进,用电视直播的方式让英国人民看到自己的加冕典礼。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以往国王加冕礼只有权贵才可以参加。当天,半数以上的英国人坐在电视前观看女王加冕仪式。

  

  电视直播打破了王室的神秘,从此女王的几乎所有公务活动都在荧屏后面无数双眼睛的监督下进行。女王从小接受了严格的礼仪训练,她从内心里抱定一生为国家服务的观念,不以这样的桎梏为苦。

  在她七十年的君主生涯中,几乎没出现过失仪,她经住了电视机后面观众们的考验。

  电视直播出现在王室,是时代之必然,时代的潮流来了,挡也挡不住。

  电视对王室的影响却是双刃剑,既让大众对王室产生亲和力,也打破了王室的神秘感,而神秘感是敬畏的源头之一。

  女王七十年如一日,机器般的严谨,让人们对她无可挑剔,也让人们觉得这样的生活难免刻板,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来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二三十年,战后出生的一代成长起来,他们生于和平年代,未受战争之苦。

  他们阳光热烈,朝气蓬勃,离经叛道,挑战世俗。他们喜欢音乐、鲜花、时装,舞会,为了追求刺激,他们甚至喜欢上大麻和毒品,

  这时,女王已到中年,作为王室偶像人物的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也面貌沧桑,王室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

  

  直到戴安娜出现在王室,人们才呼吸到一口新鲜甜冽的空气。

  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举行婚礼时,电视机已经进化到彩色时代。彩色电视比黑白电视更清晰,更真实,也少了一份自带的滤镜和天然的隔膜感。

  彩色电视机中的戴安娜,鼻梁高挺,眼睛湛蓝,熠熠生辉的钻石冠冕下是一张娇羞的脸,观众一眼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子,年轻的观众更是为她着迷。

  戴安娜一夜之间从斯宾塞伯爵家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女儿变成了尊贵的王妃。

  

  戴安娜的婚礼与女王加冕礼相距28年,电视观众已经翻了几番。女王加冕礼,只有几千万人观看,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观众达七亿。

  围观即是力量,正在成为事实。

  二、对婚姻失望,投身公益事业,成为“人民的王妃”

  媒体的影响力在加剧。

  王室、权贵的大门一扇扇打开,权力的神秘感正在消失,大众越来越以娱乐化的心态看王室。当年人们怀着敬意看女王加冕礼,如今人们以追星的心态看戴安娜。

  在人们心里,她是一个有着王妃身份的明星,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童话公主。

  华丽的婚礼让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查尔斯与戴安娜是很不和谐的一对夫妻,他俩的性格与爱好南辕北辙。

  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他俩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合,在媒体的推波助浪之下,他俩的裂痕只会越撕越大。

  查尔斯从小接受的是老派贵族教育,他喜欢宁静的乡下生活,喜欢种植、打猎、骑马、绘画,喜欢读深奥枯燥的哲学书。

  

  戴安娜喜欢衣香鬓影的城市生活,喜欢舞会、时装、香水,喜欢读“英国琼瑶”芭芭拉·卡特兰的言情小说。

  

  查尔斯觉得戴安娜肤浅,戴安娜觉得查尔斯古板,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

  他俩都不会迁就对方。他俩心中都缺爱,缺安全感,渴望对方给自己情感输入,但却不会给对方心灵抚慰和情感输出。

  查尔斯本就与老情人卡米拉藕断丝连,两人很快旧情复燃。戴安娜很痛苦,她不知道怎样应对顽固的丈夫和成熟老练的卡米拉。

  她向女王求助,可是女王都在婚姻中忍受丈夫的花心,又能给戴安娜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大约在女王心里,这不算很严重的事情。

  君主有情妇,这是欧洲王室之传统。君王配偶要么就忍,不愿忍就自己也找情人,各玩各的,只要维持着婚姻建立起来的利益均衡即可。

  不甘寂寞的戴安娜也在外面找情人,这些情人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保持着缄默,有的觉得睡了王妃,不向人炫耀一下,好像是白睡。

  这些情人没有给戴安娜提供稳定可靠的情感支撑,她的心中仍然是空虚的。

  在王室里,戴安娜倍感孤独。在王室外面,她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戴,每次她出现,都会引发山呼海啸般的轰动,把她的丈夫查尔斯衬得黯然失色,女王也没她受欢迎。

  这让戴安娜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她决定不再讨好王室,而是按大众的喜好去做。她穿着防护服穿过雷区,看望因触雷导致伤残的平民,她拥抱患爱滋病的儿童,看望麻风病患者。她拿出自己的衣服拍卖,拍卖的钱捐给慈善机构。

  

  戴安娜的爱心感染了很多人,她被称为“人民的王妃”。

  三、在电视前撕开婚姻的伤口,也撕裂了她的人生

  “人民的王妃”是个很有意思的词。

  戴安娜的王妃身份来自于王室的赋予,没有女王授予她王妃身份,她很难受到全世界关注。但是她的力量感不是来自于王室,而是来自于人民。人民对她的热烈关注可以使她产生倒逼王室的力量。

  但是我们回头想一个问题——人民如何了解戴安娜的呢?

  普通民众,几乎没有近距离接触王妃的机会,即使是在公共场合遇上王妃,也不过远远看一眼,运气好的,可以与王妃握个手。

  民众了解戴安娜,需要一个媒介,这个媒体就是包括报纸、电视在内的媒体。人民是通过媒体了解戴安娜。

  人民对戴安娜越热爱,越渴望了解她的所有日常,戴安娜要想获得民众拥戴,也要不断配合媒体对自己的宣传。

  戴安娜与媒体形成了共生关系,它们互利又互害。

  

  戴安娜既希望大众对她保持着关注度,又希望有个人隐私。而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恰恰是王室秘闻,他们不仅喜欢看王妃的时装、发型,还喜欢听王室的八卦。

  媒体是服务于大众的,大众喜欢什么,他们就深挖什么。

  关于戴安娜与查尔斯不和的报道时常见于报端,引发人们极大的好奇心。在媒体时代,大众的好奇心是可以转化为流量,进而产生财富的。

  戴安娜的情夫之一休伊特缺钱花,就想把他与戴安娜的私密拿出来换钱,他想拍卖戴安娜写给他的情书,还想上电视,讲述他与戴安娜的“爱情”。

  

  媒体嗅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英国BBC电视台决定先下手为强,请事主戴安娜亲自讲述她的婚姻。戴安娜在电视镜头前说“她的婚姻中有三个人,所有有点挤”。

  英国接近一半的人坐在电视前观看了这段采访,盛况可与当年女王的加冕礼相媲美,这成为BBC历史上是有名的访谈之一。

  四、人民的王妃,终被人民的“关注”所吞噬

  戴安娜把婚姻伤口撕开展示到公众面前,她获得了大众的同情,但是她与查尔斯再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

  女王让查尔斯和戴安娜离婚。

  戴安娜保留了威尔士王妃的头衔,获得1500万英赡养费和肯辛顿宫的居住权。

  

  离婚后的戴安娜热度不减,依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经过一场离婚大战,她甚至比离婚以前名气更大。

  这也让狗仔和记者更喜欢追踪她,每拍到她一张独家照片,都可以卖一笔大钱。在狗仔和记者眼中,戴安娜无疑是一棵摇钱树。

  戴安娜走到哪里都被围追堵戴,她已经初步具有网红的特质。

  这时的戴安娜,其实很需要隐私。离婚前的她苦恼郁闷,想向公众展示她的伤口。离婚以后,她有了很多新追求者,她开始了新的恋情,她不希望记者和狗仔无孔不入,把她的每一次吃饭、每一次约会事无巨细添油加醋地报道出来,也不希望他们抢拍她狼狈躲避镜头的窘状。

  

  但对媒体来说,戴安娜只是他们的报道对象,他们要服务的不是戴安娜,而是关心戴安娜的大众。

  只要大众喜欢戴安娜,他们就要报道戴安娜,就要把戴安娜的日常生活放在镜头底下。

  这是无解的。

  戴安娜的最后一任男友是埃及富翁法耶滋之子多迪·法耶兹。

  ?戴安娜与多迪的恋情一直有多种说法,有的说这是多迪之父老法耶兹一手安排他俩“相遇”,有的说是多迪早就对戴安娜情有独钟。还有的说是戴安娜喜欢一位巴基斯坦裔的外科医生,该医生的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戴安娜为了刺激这位医生,与多迪谈起了恋爱。

  对戴安娜王妃的新恋情,媒体趋之如鹜,老法耶兹既不希望媒体过于干扰儿子,又希望媒体在他的预想范围内炒作一番,给他的百货公司、宾馆和足球俱乐部打免费广告。

  1997年8月31日晚,戴安娜与多迪在巴黎的一家餐馆吃饭,闻讯而来的狗仔堵在饭店外面。为了躲避狗仔,他俩深夜才离开,仍被狗仔疯狂追逐。他们的车在巴黎的一条隧道撞坏,戴安娜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她在36岁的华年香消玉殒。

  人民曾经给了她勇气,她鼓起勇气与查尔斯离婚,只因她知道,在她的身后站着千千万万关心她的“人民”,他们让她不再孤立无援,也让她有了与王室谈判的筹码。

  但是人民的关注必须通过媒体才能实现,而在媒体人眼里,戴安娜只是个报道对象,榨取她身上的新闻价值,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

  人民的王妃,终被人民的“关注”所吞噬。

上一篇:华为智慧屏 S3 Pro 超级投屏化繁为简 华为视频让观影更简单便捷
下一篇:冒领拆旧复垦补偿款 云浮一村3名干部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