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唯一电影,却惨遭封杀!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7
手机版

  关 注 一 般 电 影

  一天一部

  好电影

  搜索影片↓↓↓

  26年前的今天,王小波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王小波是当代中国文学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位能够与世界文学接轨的极为独特且重要的作家。

  

  他不像那些随波逐流的新派作家,以暴露狂的方式放纵自我谄媚大众;也不像那些所谓理想主义者,寄希望于宗教、人性、民间等抽象或平庸的价值。他直面中国的历史际遇,以自己的言说参与社会历史进程。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并于1997年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王小波因而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拿到最佳剧本奖的第一人。然而,他短暂的一生却只创作了这唯一一部电影剧本,这部电影便是《东宫西宫》。

  

  《东宫西宫》是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他花了三年时间,认认真真改了约十几稿后终于完成,小说式手稿原名为《似水柔情》。

  

  导演张元说:本来我只是想聊聊他们所采访过的同性恋的故事。席间,李银河说,不如让小波来写这个剧本小波是个作家。当时王小波刚从人大辞职,张元说,我从来没听过有个作家叫王小波的。

  

  但由于其他作家都不愿意写同性恋,张元同意了李银河的建议。拍摄时,王小波去看过两次,第一次20分钟,第二次看了一眼就走了,他对张元说:“你们这拍电影可真够烦的。”直到去世,王小波也没有看到这部片子。

  

  

  王小波当然不是同性恋,《似水柔情》取材于李银河和王小波共同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在《他们的世界》中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这些口述的事实在《似水柔情》中以自叙的方式呈现,再次探讨了王小波文学中多次出现的“虐恋”问题。

  

  张元的电影已和王小波的剧本原稿出入不小,但我们仍能从电影中感受到王小波一贯的滑稽和讽刺。这部电影昙花一现般,在偶然开启王小波电影大门的同时也关上了它。

  

  和所有的“第六代导演”一样,张元一贯把镜头对准当代中国社会的边缘人和地下文化:单身母亲和弱智儿童(《妈妈》)、摇滚歌手和无业青年(《北京杂种》)、酗酒者和精神病人(《儿子》)等等。

  

  这些纪录片样式的电影满载着难以言说的愤怨和颓废情绪,其题材的敏感性和触及现实的尖锐程度一度让电影部禁止了张元的独立制片活动,而《东宫西宫》的创作,无疑是又一次闯入禁区。

  

  张元最初的构想是要拍一部类似以往作品的纪实电影,对同性恋群落的原生状态作一次全景式的描绘。这个意图也体现在片名上面:在北京同性恋者的词汇中,“东宫”、“西宫”指的是两处著名的同性恋聚会场所——天安门东西两侧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内的公厕。

  

  这个题目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同性恋亚文化的“公厕特性”:公共厕所的相互试探,公园里的偷偷摸摸。

  

  然而,王小波参与编剧后,全景图变成了“二人转”:警察与同性恋者,审问和坦白,较量和交流。观察的探针不只触到社会层面,更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

  

  

  该如何概括这部电影?用李安评价自己导演的另一部同性恋电影《断背山》的话或许比较合适:这不是一部同性恋的电影,这是描写人类的大爱的电影,爱可以超越男女性别。

  

  说回王小波,我们很难定性他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作家,但他绝对是严肃的、自由的、特立独行的,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边缘化和误读的。

  

  他的作品如今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但仅限于小说、杂文、随笔等几种艺术形式,我们不敢肯定现在或者未来的某时,有勇敢的人能将他的小说真正带入电影的领域,带上大银幕,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看他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但我们希望能有这样的环境、观众的需求以及一些勇敢并有能力的人出现。

  

  如果真的没有也无妨,毕竟王小波自己都说了,他宁愿要一本五迷三道的法国新小说,也不要一部《廊桥遗梦》。

  

  《东宫西宫》1996

  导演:张元编剧:张元 / 王小波主演:司汗 / 胡军

  豆瓣6.8IMDb6.3

  点击下方观看↓

  长按扫码添加电影粉丝群↓↓↓

  电影精选

  你想要的 | 我都有

  电影大餐、谍战动作,荤素搭配

上一篇:昆明盘龙江畔万物复“书”邀春城读者一起“喜阅”读书
下一篇:4部即将开播的剧,剧情精彩,并且是神仙阵容,大家想追哪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