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从非虚构到伪记录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9
手机版

  2013年,山东滨州有市民声称自己电死了外星人,并将外星人的尸体冻在了冰箱。

  没过多久,信誓旦旦的他就被指认成为了出名而自导自演了这场闹剧。

  在众多的乌龙事件中,这件事的热度自然维持不了太久。

  或许只是人们在茶余饭后无聊的谈资罢了。

  想必孔大山也只是在无意中刷到了这则新闻,可他在那个瞬间不可抑制地发现这则新闻具有可以拍电影的调性。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早在1887年,友人向托尔斯泰讲述了罗查利的故事,被故事击中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像旁人那样一笑而过,而是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复活》。

  

  不管是新闻还是故事,它们同样面向大众,可个中意蕴却是在为某些人准备着。

  1981年,《飞碟探索》创刊。同期,人们渴求着新鲜的知识。这也成为了《飞碟探索》爆火的土壤。以至于1984年连钱学森都写信给编辑部。

  

  出于对神秘现象的好奇,彼时人们不仅对飞碟感兴趣,而且气功热也风行一时。

  以上看似不相容的两者融合于一个时代,也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得到了体现。

  电影中既有《宇宙探索》这本杂志,也有顶着锅模仿气功热的孙一通。

  

  有观众在电影上映后,去《飞碟探索》公众号留言询问电影是否是根据他们杂志社改编的。

  杂志社回应“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经历过的人都还记得,人们天真好奇,世界光怪陆离。”

  所以说该片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非虚构的元素,在呈现上运用了伪记录的形式。

  非虚构创作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国内已经有学者报以关注,2010年《人民文学》更是开设“非虚构”写作专栏。官方直接下场,民间也有不少平台发起对非虚构作品的征集。

  虽说如何定义非虚构确实是个问题,但在这一现象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对于真实的渴求。

  兴许一再魔幻的现实使得虚构作品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伪纪录片自上世纪30年代也已经出现,至今已逾百年。该类型属于是纪录片与剧情片的融合,还是属于剧情片的范畴。

  与纪录片的区别在于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进行拍摄,而伪纪录片则只是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

  自该类型出现以来,就以强有力的手段解构着纪录片。

  某种意义上,因为人们对于纪录片的相信,使得纪录片更具欺骗性。

  就连发行了大量纪录片的BBC也拍摄过名为“扯淡”系列的伪纪录片,如笑谈莎士比亚等。

  可见,纪录片在真实性上是值得怀疑的。

  至此,非虚构与伪记录在不同的道路上同样表现着对于真实的追求。

  影片中的唐志军作为《宇宙探索》的主编,一直身体力行四处寻找着外星人的踪迹。

  

  这场西行之旅正是复刻了唐三藏的取经之途。

  相关映照已经被不少人说到,这里要说的是《西游记》也像是伪记录。

  史书有载,玄奘取经。这是非虚构的事,《西游记》以超现实的形式书写了这段过程。

  该片也有超现实的成分,不仅有那根不断变长的骨头,也有结尾部分类似于麻雀“显圣”的场景。

  有趣的是《西游记》虽说是神魔小说,却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世态人心。

  该片又何尝不是呢?

  唐志军的唐既是唐僧的唐,也是堂吉诃德的唐,又是荒唐的唐。

  

  唐僧坚信存在真经,于是西行;唐志军坚信存在外星人,于是追寻。

  堂吉诃德把风车视为敌人,于是劈砍:唐志军把电视上的雪花视为宇宙诞生时的余晖,于是追随。

  他身上也有着哈姆雷特式的困惑,渴望知道人类存在的意义。这和“生存还是毁灭”不正是一样无解吗?

  荒唐之处在于他的整个寻找的过程不免和“迷信”挂钩,不管是宇宙功德箱,还是麻雀落满石狮子。

  当然结尾部分超现实的展开为先前的种种行为都正名了,主创也表示希望剧中每个人都是真诚的。

  可以说,主创用“欺骗”的方式来让观众相信人们的真诚。

  

  假作真时真亦假。结尾的反转让观众前期的发笑本身变得可笑。

  在愚人节当天在国内上映真是个挺好的选择,果真是开什么宇宙玩笑。

  毕竟有不少在愚人节开的玩笑狠狠让人们恐慌了一番。

  伪纪录片和愚人节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现实中的民科又是怎样呢?

  民科一词在当下的环境中已经带有了嘲讽的色彩。

  

  他们不仅热衷于寻找外星人,还希望论证哥德巴赫猜想,更有甚者一直执着在永动机上。

  有高校的老教授就劝诫年轻老师不要过多和来拜访的民科交流,因为他们的论证往往在开头就是错误的。

  我们无法回答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这样几乎注定无果的事情上是否是幸福。

  剧中秦彩蓉多年来为唐志军在物质上兜底,这大概是因为爱。

  饶是如此,当秦彩蓉被狗咬伤后,她对唐志军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你这辈子就是想不明白。”说完,就没再走下去。

  不是不愿走下去,而是到达了承受的极限,无法再走下去。

  

  她那些毒舌背后,承载了不知多少爱与委屈。

  在每一个理想主义者背后,大抵都需要有人替他承担物质的部分。如同恩格斯之于马克思。

  有人曾评论结尾部分唐志军诉说女儿的那段表示不满,因为该片本可以在理想主义这条道路上走到黑的。

  这当然也是一种展开,但谁又能说民科就不能有些对家人的情感呢?

  晓晓显然是处处和唐志军女儿对应的,不管是抑郁症还是对意义的追寻上。

  她因为近视而闹了笑话,以为自己见到了外星人。

  

  我想起,自己年幼时大概也有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经历。

  至今不知真假,思来想去更显神秘。唯一可以确定,那会儿没有近视。

  应该是不少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些在当前科学范围内无法解释的事情。

  唐志军最后只身一人前往深山时,再次告诉晓晓有好奇心是好事。

  我不知,他是说给晓晓,还是自己的女儿。

  伽达默尔曾言“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

  

  孔大山在遇到诸如影片讲了什么这类问题时,曾坦言正是因为自己无法写出来,所以才选择拍这部电影。

  那么我之理解且止步于此。

  既然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现代诗,那么我也写下几句作结。

  有种猜字谜的方法是不说出谜底,而是说出同样谜底的字谜。

  当堂吉诃德迎战的风车是巨兽

  当外星人果真是硅胶的模样

  这并不是毒蘑菇带来的幻象

  这只是驴儿看着眼前胡罗卜奔向的殿堂

  神话中的双螺旋

  在基因深处刻下答案

  如果那些为真

  是谁提前承担了电影的最大可能

  又是谁提前承担了人性中的最大可能

  谁又能说这些不一定为真

  群飞的麻雀

  余音未绝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折叠宇宙立场。

上一篇:【可恶】晋城一“公职人员”被判刑! 和多名女性谈恋爱……
下一篇:惠安顶郭郑氏家庙 为惠安文物史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