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泉州浔埔渔村:体验盘头簪花技艺传承,陪伴岳母妻女同妆神!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5-01
手机版

  

  

  摘朵花插云鬓间, 少女杏眼柳眉弯。人到福建闽南泉州玩,盘头簪花体验不可忘。四月十五日,一大早赶到丰泽区的浔埔渔村,居然看见旅游大巴车停满海边大道两旁,一拨拨的游客鱼贯而入,渔村小巷挤得水泄不通;村内小道,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比肩接踵。做盘头簪花的店铺,也是到处都有。当然,生意最好的是央视拍过专题片的“头上花园”店,以及网红晴天女师傅。满屋是人,得排队等候。

  

  

  体验簪花,此生芳华!顶层环插,身心焕发!

  簪花每做一回,40元/人,据说是政府定位限价,让人人可以接受。头花完毕试穿服装,即可摇身一变,当一次浔埔女。而后一天之内。可以到处拍摄,过瘾之后,再来卸妆。鲜艳的上衣,宽松的阔脚裤,或者干脆上汉服古装,反正加上头上的花海,便是一道蟳埔女独特的风景线,此非遗民俗家喻户晓。凡到泉州之旅的人,谁也不缺这点小钱,大都潇洒走一回,体验浔埔风情汇!第一眼看极惊艳,自我欣赏全上眼!

  

  

  原本,主题是陪岳母妻女散散心,插插花,图个吉祥开怀。没料到岳母九十大寿的岁数,成了当日景区之最,最大龄的浔埔女游客。化妆完毕,围观者众。沿村出来,年轻游客都呼之奶奶,并与之合影助兴。互不相识皆开心,闽南文化一片情!景区管理特有序,绕村摄影天地明。笔者没料到,自己也成为本日上午绝无仅有浔埔男,行走村中,成了焦点之一。双双打破晨日记录,景区之中独树一帜!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渔村,现已成为社区。原是古丝绸之路的晋江出海口。村民用巨大的海蛎壳,砌起房屋,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虽然说人来过,可一进村找不到北,变化太大了。使之想起五十年前的事!半世纪之前,我当兵在体工队,第一回下连队的老班长,就是晋江人。他后来娶了个浔埔女为妻,快结婚时,老班长费尽心思打通长途电话,托之帮购一架蝴蝶牌缝纫机。凭票时代,一机难求。

  

  

  通话期间,他开心之余,还喜滋滋地将话筒递给其未婚妻。这位浔埔女张嘴就叫“大哥哥好!谢谢您了。我以后要开间缝纫小店,拜托大哥哥了。”她如此一说,还真的骑虎难下,只好想方设法帮助。购到之后,还专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从浔埔村接亲真不容易啊!风俗非常多,全部古早味!陪着转来转去看热闹,也大开眼界。如今,这全是闽南文化元素、非遗项目!

  

  

  传承不灭,不断开拓。浔埔女保留着簪花围风俗,就是把含苞或初放的花朵,以含笑花、白玉兰花为主,用细麻绳线缵成,绕成环,围在头发周边。色彩相间,还插杆玉簪,银流等。浔埔女人头戴簪花围,习俗的起源,众说纷纭。但能传承至今,本身就是奇迹。佩服泉州人,包装出彩,持续未来。游人喜闻乐见,十足轻松体验!当然,现在有所改革,细铁丝替代麻绳,鲜花中杂有以假乱真的塑料花。

  

  

  浔埔簪花习俗,据说是起源于宋代,历史悠久,由阿拉伯商人蒲寿晟最先移植而来。特定的习俗形式和生活环境,代代相传。由母教女,婆传媳,薪火相传,永不停熄。几十年前的浔埔女出嫁,婚俗框架不变,从沿村大道送订婚礼,到结婚时送嫁妆盘担,以及分赠全村鲜花,基本都一样,据说,现在迎亲队伍更庞大,当然了,有人异议,说近乎奢侈。

  

  

  老班长大婚,新娘子温存。当年的喜宴席上,浔埔新娘向她的闺蜜伴娘们,自豪地介绍了我这位大哥哥,她笑咪咪地用闽南话说,“这就是帮我购买缝纫机的大哥哥,是我那口子的战友,现在是排球教练。”说实在,本以为浔埔女内向呐口,有点“封建论”的认知,至此全打破了。老班长之妻是大家闺秀,外表文静,实际上风风火火,落落大方。进得厨房,出得厅堂,令人刮目相看。

  

  

  果然后来,就传来班长与浔埔妻发家致富了,成了服装厂老板。被树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成了“爱拼才会赢”的典范。我感觉到,浔埔女人,骨子里的基因就是旺夫贤惠,能砍能杀。事情敢办,开得工厂。可惜的是,转业后互相失联了,真希望老班长能见到拙文。走出浔埔村,感概万千,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源于扬弃与传承,海纳百川,千年持续。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今日浔埔,已经彻底爆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拍照留美者,怎能错过与拒绝?留下美丽戴花照,今生漂亮万事好。闽南海风阵阵吹,牡蛎壳墙当背靠。昔日的渔村,仿佛已经看不到渔船与渔网,只见挖挑海蛎的村女在忙。村里的古庙蛎壳墙边,到处是簪花晃动与笑脸。每天醒来要簪花打扮的浔浦女,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老夫聊发少年狂,陪伴勇当簪花王。人生之乐在和兴,岳母妻女笑容爽!

  

  谢伍总(中)盛情款待!

  

上一篇:原创电视剧颁奖开始,多部暴力剧榜上有名,肖战依旧是大热门
下一篇:淄博吃烧烤,遇到艳遇,发了发了,嫁给了烧烤店的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