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三维探析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5-01
手机版

  ■刘熙雯 山东师范大学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纷繁复杂的故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在对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助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讲故事即叙事,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呈现方式。故事不仅是情感和道理的载体,而且具有意识形态传播的意义。“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应当把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作为重要抓手。

  一、价值之维: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故事是情感、价值、知识的统合体,具有道德教化和意识形态传递的功能,叙事教学成为近年来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新策略。一则好的故事,就是一条好的教育隐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实践的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政课的珍贵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精神风貌,加深受教育者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情感,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向受教育者传达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和情感,实现道德教化。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加深民族情感,增加爱国情感,在受教育者心中培育好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高校思政课可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知,增强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地将良好的道德认知外化为个人的生命实践,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事是文化的载体,具体形象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化表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才能激发受教育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抽象的理论,它渗透在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叙事的方式,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度,让传承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有血有肉,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代追求的精神理念,体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起空洞的理论说教,受教育者更容易感受到真实和亲切,更有益于受教育者接受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是中国人劳动实践的缩写和情感意志的表达,容易让受教育者产生代入感,在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方面更为有效。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是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之举。

  (三)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提高吸引力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如何在保证高校思政课公信力的同时提高吸引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理论的灌输是枯燥的,但是故事却鲜活立体,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孕育了很多立体人物,情节跌宕,故事具有趣味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多元丰富的人文地理、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和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等因素的综合体。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实现知识和情感的意义构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传播效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其中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增强趣味性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但是不能扭曲事实、不明是非。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历史,避免故事脱离真实,防止道德扭曲,如此才能在保证高校思政课信度和效度的同时提高吸引力。

  二、内容之维: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神话故事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神话故事独树一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源头。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为代表的中华神话故事既包含对祖国各地山川地貌的描绘,又能够体现中华文明先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文明史上瑰丽的财富。中华神话故事兼具艺术性、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容易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在领会中华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会自发地想象,受到神话人物身上某种精神品质的感染,这对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纵观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那些相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共同特征是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意义。每一个流传至今的中华神话故事都极具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引受教育者并塑造受教育者的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这就是中华神话故事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思政课叙事资源的原因之一。

  (二)中华典籍故事

  自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以来,史书典籍就成为研究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史书典籍是中华传统经典的代表,是中华古代文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蕴含着中华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展现出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的恢宏气派。中华典籍故事主要包含史书典籍中的人物故事、谋略故事、军事故事等等,涵盖了人生哲理、处世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华古代智慧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的史书典籍具有文字简练、情理相通、辩证深刻等特点,其中的经典故事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显示出极高的价值,让人回味无穷。正因史书典籍的独特魅力,其中的故事才具有了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到今天,史书典籍中的许多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智慧启迪作用,并且容易被受教育者所认同和吸收。基于此,高校思政课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史书典籍进行深入挖掘,传递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三)中华伟人故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在人民群众中,都涌现出先进的英雄伟人。英雄伟人成长的经历和奋斗的历程构成了伟人故事的主要内容。中华伟人的故事依托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特殊的历史节点显示出了极为重要的意义。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的故事、明代潘季驯处理黄河水患的故事等等,体现的是时代的需要与个人道德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伟人生命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出宝贵的精神品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受到大众普遍认可的英雄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显露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等崇高的精神品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情感和细节是英雄伟人故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真正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的关键。个人成长是整个宏大历史的缩影,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华伟人的故事,就必须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伟人形象,让受教育者有更多的代入感,由此真正在叙事的过程中引发受教育者的共鸣。

  (四)中华民间故事

  中华民间故事与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孔融让梨、神笔马良等为代表的中华民间故事立体鲜活,饱含生活气息,具有教育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给人带来新奇愉悦的体验。中华民间故事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中口耳相传,融汇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情感,反映了人民的向往,经由一代代人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情感意趣和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在中华民间故事中包含了夸张的想象,具有某些不合实际的情节,但是体现了劳动人民最质朴的愿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华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和心理情感的最佳表达,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华民间故事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的意义。教师应通过讲好中华民间故事,为受教育者描绘出真实的生活图景,增强受教育者对真实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实践之维: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路径探析

  (一)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

  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在叙事教学的背景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要尽量选取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的故事,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经得起推敲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以此作为高校思政课叙事教学的珍贵素材。流传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虽然具有经典性,但是要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还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转化,让其符合新时代的需要。所以,在选取了合适的故事素材之后,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阐发,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解读,才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价值真正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受教育者的发展为最终落脚点。只有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才不至于脱离现实,才能切实服务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总体而言,讲故事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进行充分整合,使之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中为经典故事找准合适的位置,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在高校思政课上落地生根。

  (二)增强思政课教师叙事能力

  叙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叙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与思政课教师的叙事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要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叙事能力。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种方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与传统的口头叙事相比,新兴的图像叙事等方法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特征,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综合利用多种叙事方式,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价值得到最大呈现。其次,思政课教师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对叙事话语的把握。叙事话语作为讲故事的重要媒介,很大程度上影响叙事效果的呈现。思政课教师应当注意对叙事话语的把握,利用好语言的艺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价值被更多学生接受和认同。最后,叙事策略的选择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叙事能力的重要体现。叙事策略包括艺术化策略、大众化策略等,良好的叙事策略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更好地表达思想。叙事策略的选择只要应用得当,就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得以更巧妙地表达。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根据故事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叙事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充满生机活力。总的来说,思政课教师的叙事能力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三)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

  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是具有能动意义的主体。受教育者会对故事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影响教育效果的最终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意义实现需要受教育者的参与,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推动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在双方的交流碰撞中促进受教育者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选取具有思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具有思辨性的故事可以给受教育者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激发受教育者对故事情节的思索,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课堂参与率,为后续的交流互动做好准备。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课堂环节进行精心编排和预设,为受教育者提供思考的时间和发言的机会,为课堂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空间。一堂高校思政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当事先进行合理地计划,为受教育者提供发言的机会,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创造空间。最后,叙事的主客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事的聆听者亦可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比起被动的聆听,受教育者的自主讲述才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价值最大化展现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在互动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价值入脑入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历久弥新,是整个中国故事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珍贵的意义。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要做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还需要对叙事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在对叙事的意义、内容和路径这三个维度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受教育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12页.

  [2]刘良华.主编《叙事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62页.

上一篇:悬念揭晓,苏沪假球之夜,揪出最大罪臣,非李楠、血布,太不明智
下一篇:男子吃定女友不愿给彩礼,陪他住了5年廉租房的女孩闪婚另嫁了